APP下载

国资划转社保解决社会一块“心病”

2018-05-02新京

时代人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病靴子国资

新京

划转国有资本以补充社保基金不足的“靴子”,终于要落地了。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倮基金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划转比例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均在划转范围之内,另有规定的除外。

划转国资充实社保,也是“还债”。目前养老金存在的缺口,根源在当年国企改制时遗留下来的历史欠账:当年对那些职工记账视同缴费,固然减缓了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阻力。却带来了“上一代人造成的养老金缺口要后代人提高养老保险费率来弥补”的历史难题。这个资金缺口,曾是长期困扰社会的一块“心病”。

《方案》印发。则有望补上这个窟窿。填补缺口,需国资划转社保的靴子落地。还是以“稳当”的方式落地。《方案》对此给出了明晰的方案——“划转比例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

划转的是股权,比例是10%。

为什么选择划转股权作为第一抓手,而不是权益或者是现金分红的方式?这其实很考验改革设计的精细化。

现在看起来,如果是选择划转权益。似乎能保证国资委作为国有企业出资人的完整性;选择现金分红,则能最直接地弥补社保基金的空账。

◎正因为有了精细化设计,国资划转社保的靴子,才能更“稳当”地落地;养老金的“窟窿”,才能更好地被填补。

问题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语境下,从一股獨大到走向多元化的股东制衡,是国企改革的重要方向。若选择现金分红的方式。虽简单直接,但在落地过程中会存在弹性和变数。对于目前的国企职工和股东来说,也存在—定的不公。

还有,无论是权益分配还是现金分配。划转的比例大小、划转的方式,都会因国企自身规模、所在行业不同产生巨大差异。这会增加改革难度,留下自由裁量和寻租空间。

而从原有的盘子里选择直接划转股权,改革阻力或许不小,但从长远来看,却为社保基金运转的常态化确立根基,能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性。

划转比例为10%,也是一种精细化的拿捏。最终敲定“10%”,依据可追溯至2001年6月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暂行办法》,办法要求国有企业在进行IPO和增发时,融资规模的10%必须划拨充实社保基金。随后10%成为国资划转的主要参照标准。这次《方案》把融资规模的10%进一步明确为股权的10%。保持了稳定预期,也能解决社保基金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相匹配的问题。进一步保障了社会公平。

正因为有了精细化的设计,国资划转社保的靴子,才能更“稳当”地落地,养老金的“窟窿”,才能更好地被填补。

国资划转社保的稳妥落地,意义可以预见:社保基金直接关乎民生,用国资为社保补缺,是改革循序推进的结果。这也反映出了十九大以来民生领域“啃硬骨头”式改革在继续往纵深处推进。这类民生领域重大改革寓于精细设计中的执行力,对应的也是巨大而真切的民生红利。

猜你喜欢

心病靴子国资
小斑马买靴子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得病?
圣诞老人靴子
特力A背后的“国资”奇兵
重庆国资混改调步:先卖小企业大多亏损
地方国资改革启动6.7万亿资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