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军校研究生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8-05-02白二雷许金余朱从进
白二雷 许金余 朱从进
摘要:军校研究生作为部队高层次人才,担负着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重任,是部队信息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军院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军事建设及斗争需要,培养满足军队实战化建设需求的创新式实用型研究生人才的历史使命。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军院校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军校研究生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适应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高素质全面新型军事人才。
关键词:建构主义;军校研究生;教学模式;主动性;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226-03
一、引言
军校研究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执行能力,并且使这些能力综合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相比地方高校研究生,军校大部分研究生学员长期接受严格的军事化训练管理及经常性的军事政治理论熏陶,因此都树立了牢固的服从意识和纪律意识,在行动上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式、被指令式、被安排式地完成任务。但军校研究生的思想并未因此而固化,恰恰因为长期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与纪律约束,军校研究生更加渴望表达内心的想法,展现自身的才能。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军院校研究生教育中现存的主要问题,在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军校研究生的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适应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高素质全面新型军事人才。
二、军校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学研究时间较短
军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周期为两年半,其中第一年是基础课程学习,第二年开始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要在一年半的时间内深入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确定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和完成学位论文,时间相对较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限制了研究生研究能力的培养与发挥。
(二)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相对孤立
知识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工具,课程学习是研究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现行的教学安排中,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较多,且研与学相对分离,针对性不足,往往使得研究生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
(三)评价考核形式较为单一
现行的研究生考核方式注重结果,在课程学习阶段主要考察考试成绩,在自主研究阶段主要考察学术成果。这种考核方式使得研究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使其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往往缺乏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以及对能力素质的主动培养和锻炼,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有效发挥[1]。
三、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哲学,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和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2]。建构主义理论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六个方面。
1.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
2.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加工并处理最终同化或顺应的自我组织、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主体客观化”与“客体主观化”的辩证统一。
3.建构主义教师观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实施知识“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4.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应当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同时应当注重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保留个体之间的差异,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沟通交流。
四、新型军校研究生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五个要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由于军校研究生能力需求的不同,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为建构主义理论,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军校研究生首先是一名军人,肩负着保家卫国的使命和责任,拥有坚定而崇高的信仰,然后才是一名研究生,一名科研人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其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指导军人行为的根本准则和最高要求。因此,对于军校研究生而言,其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建构主义理论。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指向,是教学模式的核心要素。培养军校研究生,要紧贴部队实际需求,瞄准未来战场,以打赢为目的,仅仅拥有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军队对现代化军事人才的需要。为此,中央军委提出了建设一支全面的高素质复合型军队干部队伍的目标,对军人的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协作能力、应变能力、抗压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军校研究生教学目标的重点是对知识主观建构过程中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和锻炼。
(三)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是运用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的先后步骤。基于建构主义的新型军校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为“使命激发—实战牵引—科学探究—交流升华”四个阶段,可概括为“激、牵、探、升”四个字。
1.使命激发。激发军校研究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对其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决定意义。具体可以采取对我党我军历史和优良传统的宣讲,对革命圣地进行参观,组织板报、演讲、歌咏比赛等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贯穿于军校生活的点点滴滴。
2.实战牵引。问题解决模式是目前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把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来学习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4]。实战牵引正是基于这种思路,以战时需要和部队需求为背景,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为目标,引导、组织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和能力培养。在使命意识的驱动下,实战牵引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3.科学探究。这一阶段主要包括研究生对学习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提出假設,实践操作和验证,对方法和规律进行总结等,是研究生自我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建构的主要阶段。
4.交流升华。交流升华是研究生自我建构的重要环节。师生之间、研究生之间的交流是引导研究生对研究思路进行拓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对探索实践进行总结,对创新成果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通过为研究生提供思想相互碰撞、相互启迪、相互学习的机会和自我发现的机会,培养其合作意识、交往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其创新能力。
(四)师生关系
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组织者、辅助者的角色。表面上看,教师参与的实体教学活动有所减少,但从教师担负的责任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地位来看具有比传统教学模式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的“传授式”、“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只需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即可,对授课之后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参与较少。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监督和指导,参与到学生建构知识的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对于研究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和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塑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措施的总和[5]。在教学形式上,提倡小班授课,提高教学引导的针对性。教师综合运用实践法、研讨法、启发法、参与法等对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进行正确引导,并及时针对研究生研究过程中情绪的变化进行心理疏导。教学场所可以是教室,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视频授课和网上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时间相对灵活,每周安排一到两次集体交流,解决共性的问题,其余时间则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研究进度和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而定,随时交流。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以结果评价为辅。对研究生的评价主要注重其在研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方法,强调研究生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视研究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知识综合、思维运用和见解创新,协作意识和能力,遇到困难时的态度以及自我突破的程度。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注重其是否能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帮助研究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否正确引导研究生进行知识的建构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否能在研究生遇到困难时帮助其实现自我突破等。
五、结语
军校研究生是未来军队建设的骨干和核心力量,全面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是未来战场对军事人才的需要,也是军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是每个军校研究生都能成为科学家,但只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每个军校研究生都能成为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有重要贡献的共和国军官。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研究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核心,注重研究过程中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军校研究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战场。
参考文献:
[1]许金余.关于研究生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A]//全军第十四届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10.
[2]周丹妮.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工科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06.
[3]王志玲.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理论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03.
[4]许金余.紧贴实战,瞄准战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军事人才——新时期军队工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全军第十二届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9.10:416-418.
[5]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