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018-05-02王新春姜名荻张仁堂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4期
关键词:培养质量学术交流研究生

王新春 姜名荻 张仁堂

摘要:学术交流是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研究生学术交流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作用,分析了目前开展学术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对更好地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参考意见。

关键词: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206-02

一、研究生学术交流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

1.开展学术交流有利于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学术交流活动是为了交流知识、经验和成果,共同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进行的探讨研究活动。学术交流即信息交流,其最终结果是能够使科学信息、思想和观点得到沟通和交流,使同学们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开阔了视野,对本专业相关方向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可以更快、更好地获得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

2.开展学术交流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可以督促研究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养成良好的学术科研习惯。在学术报告的前期准备过程中,研究生们需要收集和整理文献,发现并分析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设计和研究,完善试验方案。听取报告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学习其他同学的好思路,好方法,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在此过程中培养了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学术交流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研究生在作学术报告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自主探索,对所讲的内容具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学术交流过程中大家就某一学术观点切磋、质疑和争鸣,可以起到思维相互碰撞、激发创新思维的作用,提高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4.开展学术交流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表达能力。研究生是学术交流的参与者,无论是汇报的同学,还是提问或主持的同学,其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训练。汇报的研究生需要就自己的研究工作的全过程,从选题、攻坚、讨论、难点突破、成果正确性的确认和成果的完善过程进行讲述,因此汇报的同学训练了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其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提问的同学和主持的同学也受到了训练。每周一次的学术报告,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担当三个角色,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表述自己的观点。

5.开展学术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氛围及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有利于在研究生中形成崇尚科学、热爱研究的浓厚氛围,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加深了同学情、师生情,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二、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频次不高。目前在校研究生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形式有国际学术年会和研讨会、国家级行业学术年会和研讨会、省级学术年会和研讨会、邀请国际国内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到国外大学进行学习交流、研究生的学术报告等,通过对在校研究生的调查统计,研究生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是请国际国内专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和研究生作为主讲人作学术报告。研究生的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少,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没有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的占大多数,低年级硕士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人数更少。出国进行访学的研究生很少,每年有1-2名,主要是以课题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2.对学术交流活动的认识不足。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重视不够,有两个层面的原因。导师层面:高校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对研究生学术活动重视程度影响着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活动的积极性。有的导师过分强调课题试验,忽视学生学术交流活动的作用。当试验与学术报告时间有冲突时,让学生去做试验而不是在可以调整试验时间时做到兼顾。研究生层面:研究生由本科阶段进入研究生阶段,有的同学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区别,没有认识到参加学术报告是获取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的有效途径。这也反映了部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不强。

3.对学术交流活动的管理力度不够。高校在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中缺乏有效的效果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缺乏对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指导,例如:怎么样进行前期准备工作、调动听讲人与主讲人的互动、采取何种措施保障学术交流活动的效果及如何对学术交流活动进行考评等。

三、学术交流活动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完善制度,加强考评,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是要明确不同类型、不同培养层次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要求,加强对外学术交流活动,强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意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二是要加强学术交流活动的考评工作。在研究生的日常活动考核中,依据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层次、次数、角色、汇报的水平及互动情况进行打分,该成绩是学业奖学金、中期考核评定及优秀毕业生等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每学期要评选出优秀学术报告奖,以此来激励研究生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多参加高层次的学术交流活动,激励作报告的研究生努力提高自己报告内容的质量,也激励同学们认真仔细的听报告,认真思考,积极提问。

2.加大经费投入,搭建学科平台,为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保障。一方面,校院两级都应该逐年增加对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预算,为研究生提供必需的场地及活动经费,确保学术活动的顺利开展。鼓励研究生走出校门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年会和研讨会;同时又积极邀请国内外学者、企业家来校作学术报告或开办讲座,使举办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常态化。另一方面,校院两级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包括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与国外进行合作办学、课题合作或交流,为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搭建平台,使我们的研究生教育与国内国际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接轨。

3.推动学术报告进课程。为加强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的意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可以在部分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引进学术报告,直接列入教学计划,规定学分,使其成为一个固定的获取知识和眺望学术前沿的平台,也就是在这部分课程中邀请相关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让同学们了解国内甚至国际上本学科的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掌握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同时促使研究生形成一种听讲座的习惯。

4.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审核、培训工作。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培训工作,导师要熟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培养计划的制订、研究生开题、中期检查、学位论文检测、论文评审、预答辩和正式答辩等,提高导师的质量意识、强化其学术交流意识,提高导师对学术交流活动的认识。导师要通过高水平的科研课题和必要的研究经费引导学生进入学科前沿,学术交流活动是研究生快速了解学科前沿的最好途径,导师鼓励、督促、支持学生尽可能地参加院校及校外学术交流活动,还要定期组织本研究室的学生进行课题汇报和学术交流并给予指导,提高学术交流的水平。

四、结语

学术交流活动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通过学术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促进了良好学风建设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培养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的过程既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实践锻炼的过程,促进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献:

[1]熊玉英,吴佳洁.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2016,(19).

[2]李觉友,曾庆芳.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价值与策略探讨[J].科技风,2014,(10).

猜你喜欢

培养质量学术交流研究生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慕课理念下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