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通信基础》课程考核方法探索及实施
2018-05-02徐东辉井亚鹊康凯赵鹏
徐东辉 井亚鹊 康凯 赵鹏
摘要:本文针对“军事通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培训人员多、授课进度快、不同专业学员基础差异大、不同教员授课标准难以统一衡量、考核评价难度大的问题,开展课程考核方法研究。将课程考核分成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种形式进行实施。理论考核以机考的形式组织,实践考核以现地教学、参观见学、装备操作等形式组织,并以无线电台操作考核为例对实践考核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与评分标准等过程性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通过学员评价、反馈交流、结果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总结问题,提高考核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军事通信;考核方式;探索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4-0155-02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特点
“军事通信基础”是我校生长干部学历教育阶段的一门全校各专业必修军官技术基础课程[1]。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专业面广,侧重基础性、通用性和实用性。课程以军事通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为重点,使学员了解信息化条件下军事通信的基本概念、技术发展、组织运用和频谱管理等相关内容,掌握军事通信的基本类型、原理和方法,熟悉军事通信装备的基本操作及其通信联络基本程序和方法。
(二)人员特点
“军事通信基础”课程属于全校各专业生长干部都开设的军官技术基础课程,培训人员多,授课进度多,不同专业学员基础差异大,授課标准难以统一衡量,考核评价难度大。为了最大限度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体现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性,发挥考核对学习的指挥棒作用,显然传统的“一考定天下”的做法不可用,单纯的理论考核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员知识、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2]。
二、课程考核的方法
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核采用机考的形式组织,分值比例为60%;实践考核分为三次进行,分值比例为40%。
(一)机考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员知识结构,通过机考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小不同教员授课的差异性。机考主要以客观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为主,以考核学员对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典型应用的理解和掌握。具体组织形式如表1所示。要求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题目,答题完毕,由系统直接给出分值,达到了教学目标中对学员的基础性、通用性和实用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二)实践考核
课程内安排三次实践,共6学时,分别为导弹信息传输技术实验室现地教学2学时、指挥通信车现地教学2学时和无线电台操作实践2学时。课外安排2学时进行无线电台操作考核。通过装备现地教学、装备操作等实践环节,使学员加深对所学军事通信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具备利用简易信号和电台进行通信联络的基本技能。
1.考核组织与实施。①信息传输实验室现地教学。使学员了解程控交换机、SDH光传输设备、EPON光接入端机、LTE移动通信、音视频传输、卫星地球站等通信网系的核心设备,能够结合课程理论知识学习深入理解不同通信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②通信指挥车装备参观见学。使学员熟悉机动指挥系统中的有线、无线通信手段,理解数据链端机的功能作用,了解机动指挥的作战运用方式。③无线电台实装操作。使学员掌握军用短波与超短波电台各一种型号的操作使用,能够按照规范的无线电台通联规定和沟通联络程序方法实现定频、跳频的明话通信,能够按照指定的密语通信方法完成密语通信,能够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
实践考核的组织形式如表2所示。
2.实践考核内容举例。以无线电台操作考核为例,考核内容主要包括:①掌握一种无线电台整机、分机、单元板原理框图;②口述一种无线电台的工作原理和信号流程;③掌握无线电台联络规定;④掌握一种密语通信方式(宝塔式、纵横坐标式、九九方格式);⑤熟练掌握一种无线电台操作;⑥某型号无线电台的故障排除(线缆连接检查、常见故障定位等)。
3.无线电台考核方法。口语考试在无线电台操作前,由教员考核组实施完成。无线电台的通联操作考核是给定无线电台通信联络规定、无线电台密语联络表和待传输明文,学员在规定时间内,按操作标准完成无线电台操作并达成密语通信。
为提高电台操作考核效率,共动用8台军用电台,一组同时4人参加考核,由4名教员分别进行把关、计时、计分、电台操作恢复等工作。
4.无线电台考核评分标准。无线电台考核成绩满分为80分。具体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如下:
(1)每人考核时间5分种,用时4分钟,按照通信联络规定和密语表完成相应电台工作方式设置、频率设置、明密文替换,并操作电台完成信息传输且无违反电台操作安全要求者,计50分。操作耗时每缩短10秒,计分增加5分,直至80分(用时3分钟以内);操作耗时每延长10秒,计分减少5分,直至0分(5分30秒)。超过5分30秒未完成通信联络者,中止考核,计0分;
(2)在第(1)条评分基础上,未用密语传输,扣10分,密语信息不完整,扣5分;
(3)考核过程中,出现危害人身安全、装备安全操作行为,中止考核,计0分。
三、考核效果及评价
课程组在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考核方法,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制度,通过学员评价、反馈交流、结果分析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总结问题,提高考核质量和效率。该考核方法已在我校2013级和2014级学员中进行了实施和效果检验,得到了广大学员和教员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机考和实践考核,强化了学员学习过程,使得学员更加注重平时学习,而不再是终考前突击复习,对学员全面、透彻、深刻地理解军事通信技术有很大帮助。通过实装操作训练使得非通信专业的学员对通信技术、组织运用和设备操作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强化了各专业知识的交叉掌握,也使学员的军事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和提升[3]。
2.成绩评定更加科学合理。加大实践考核力度和比重,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学员在学历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而任职教育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通过实践操作考核,调动了学员参与的积极性,提升了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员利用理论分析设备原理、信号工作流程、故障产生原因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实践考核成绩评定时,由多名专业教员和学员代表组成考核组共同打分,将教员和学员的打分按照不同百分比进行统计,使得成绩评定也更加科学合理,最大程度地体现了考核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考核结果也得到了广大学员的普遍认可。
3.促进教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前,大多数教员以课堂讲授为主,学员被动地接受知识。由于教学内容庞杂、形式呆板、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4]。课程考核改革后,为适应综合考核需要,绝大部分教员都积极调整了课堂角色,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加者,课堂教学变成了以学员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师生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
四、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是军事通信基础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考核方法的全面展开和深入讨论,必将对整个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实施和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也将极大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今后在实践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不断地完善考核方式,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使学员的学习能更加贴近部队、贴近岗位、贴近实战化。
参考文献:
[1]火箭军工程大学.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Z].2013.
[2]梅进杰,杨瑞娟,程红斌.通信设备课程综合考核改革与实践[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