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鬼屋

2018-05-02惠海燕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丁字鬼屋树丛

惠海燕

仲夏,夜晚闷热之极,人们吃完晚饭,呼朋唤友,搬出小板凳,坐在各家的门前,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话些家常。

小红家门前有一片宽阔的场地,常常成为人们的聚集地。我常跟着母亲来这里玩。门前是个丁字路口,因为在农村,过往的车辆很少,所以大人们尽可以放心孩子们你追我赶地跑着玩。

正对丁字路口的树丛里有座倾颓的小屋,被我们称为“鬼屋”。

这个地方,我以前来过,周末,老师组织同学们学雷锋做好事,我曾经去过鬼屋,那时候鬼屋当然还不叫鬼屋,它与周围的房子比起来,只是显得孤零零的,又矮又破,里面的陈设更是简陋。我扒着窗户偷偷往里望,里面很黑,猛地闪过一个人影,我倒唬了一跳。我赶紧拿起扫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同学们一起清扫起门前的小院子。说是院子,四周并没有院墙,却长着密集的榆钱树。一看就不像人工栽种的那么井然有序,这里的榆钱树高高低低,在四遭形成一片茂盛的灌木丛。

传说,住在这儿的是个老太太,我只远远见过一面,一身黑衣,面容老到让人不可思议。老太太离开人世后,这个地方便如同一片荒冢,再鲜有人迹。

我每天上学都经过那个路口,并没感觉到这个地方有什么变化,可是我内心的感觉还是变了。那座绿荫掩映下的粗陋的小屋,也仿佛变得与众不同了。特别是到了晚上,对面黑影幢幢,树与树的枝叶连接在一起,黑黢黢一片。如果有风,树动,树的影子也随之晃动,房顶上的茅草也窸窸窣窣地响,影影绰绰的,仿佛从里面随时都会跳出吃人的妖魔鬼怪。当然不应该是人,是我们想象中的鬼才对。

有时候,我们几个小伙伴会手拉手,相跟着凑近那片坡地,还没走近,听到树丛中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吓得“妈呀”一声,大叫着:“鬼来了!鬼来了!”没命地往回跑。

等我们转回身,从大月亮地里蹿出来的却是一只黑猫。或者,只是几只唱到夜晚嗓音嘶哑的蝉,抑或是扑棱着翅膀的灰麻雀。

“哪来的鬼呀!”那些大人们摇着蒲扇,咯咯地笑着。

虽然他们说没有鬼,可是我却常常听到他们在一起谈论鬼,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怎么还说没有鬼呢?是不是大人们也害怕鬼呢?因为内心说不出的恐惧,这个地方反而非常吸引我们。

一会儿,我们重新鼓起勇气,又悄悄地凑近小屋后面的灌木丛。我们佝着身子,一点点地靠近,非常谨慎小心,仿佛对面随时都会跳出鬼来一样,等到停下脚步,稳稳神,站稳脚跟,我们还把双手卷成喇叭状,对着树丛隐映里的鬼屋大喊大叫:

“鬼——你在哪儿?”

“鬼——你出来吧!”

“鬼——”

当然,能够在前面冲锋陷阵的人,定然是我们中间年龄大的一位,或曰首领,大多数如我这等胆小如鼠之辈,只能跟在旁边敲敲边鼓,或者摇旗呐喊,刚开始我们的嗓音很小,对周围的环境适应了,声音变得越来越大,到后来,都成了呜里哇啦的怪叫,仿佛印第安人的狂欢,又有几分像鬼哭狼嚎。这样空喊半天,里面自然连鬼的一点动静都没有,后来,都不免有几分泄气。也许根本就没有鬼,我们只是在自己吓唬自己吧?

“鬼!”忽然,不知是谁尖叫一声。

人群轰的一声散开。我们分不清楚是真是假,都吓得望风而逃。

回到大人们身边,与鬼屋离开一段距离,我们很快又找到安全感,但心还在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有人说真的看到鬼了,有人说什么也没看到,也有人跟着随声附和。

“鬼到底长什么样子呀?”

我好奇地问那些见过鬼的人。

有时候,会有人绘声绘色地描述鬼的模样。有人说,鬼呀,两只眼睛像灯笼,鼻孔朝天,嘴大如脸盆,牙齿又尖又锋利,一张嘴,就能把人吞进肚子里。一边说,他还不停地吧唧着嘴,仿佛自己是鬼,正在张开血盆大口,津津有味地吃人一样。

听的人不禁毛骨悚然。又有人说,鬼浑身缟素,头上还裹着白头巾,鬼的眼珠不会动,舌头红红的,伸出来足有两寸长……

刚说到这儿,有人指着对面:“那儿,那不是鬼吗?”于是,我们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头去。

果然,淡淡的月光下,树丛中,有个白色的影子,在轻轻飘浮着……仿佛在向前移动,又仿佛停在那儿在静静地窥视着我们。

鬼,真的遇到鬼了嗎?

虽然我们每天晚上谈论鬼,并以谈论鬼为乐,但真当鬼近在眼前,却都傻了眼,腿肚子都不会转了。我吓得闭上眼睛,趴到母亲怀里,心想,我离鬼这么远,藏得这样隐秘,鬼不至于先吃掉我吧?

有个男人哈哈笑着,从人群中站起来,从一旁拎起棍子,说要和我们一起去捉鬼。几个胆大的男孩子猫腰从人群中站出来,兴奋地叫嚷着。男人晃着黝黑的脊梁走在最前面,几个男孩儿远远跟在后面,高抬腿,轻落地,眨眼工夫,他们便大叫着:捉到“鬼”了,凯旋而归。于是大家都凑上前,一看他们扔在地下的“鬼”,原来是一个空的大白塑料袋。真是让人虚惊一场!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又有些怅然若失——因为又一次与鬼失之交臂。

每天晚上,去鬼屋寻鬼,然后一起谈论鬼的故事,成为那个夏天我们最惊险也最刺激的游戏。一天晚上,小红的爸爸拿着手电筒,说要领着我们一起去捕蝉。于是,呜啦一声,一大堆孩子跟上去,去的正是鬼屋四周的榆树林。鬼屋四周聚满了孩子们,原来我们轻易不敢履足的地方,也都站满了人。大家就着手电筒的光亮,一会儿在树上找,一会儿在地下找,忘记了曾经把这个地方叫做鬼屋。

再后来,鬼屋被人拆除,盖上了新房子。再没人提及鬼屋了。

猜你喜欢

丁字鬼屋树丛
《粉红树丛》等
丁字路口的统计
我站在原地,但我离开过(组诗)
丁字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不适及对策的护理研究
蝴蝶(8)
《滴答屋》让可口可乐家族的豪宅变成鬼屋
陪奶奶进鬼屋
丁字路口
鬼屋城堡里的怪声音
鬼屋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