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价值*

2018-05-02吴琳娜曾忠仪胥巧云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朱 玲,吴琳娜,曾忠仪,胥巧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成都 610041)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系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器官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致血糖水平上调的代谢性疾病,是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慢性非传染病[1]。糖尿病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临床研究[2]发现,心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住院及致残、致死的关键原因。何雁等[3]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冠心病(CHD)患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左右,且T2DM合并CHD患者血管内膜损伤更严重,更易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影响患者预后。房振等[4]发现,冠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存在相同的病理基础,而冠心病发病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有明显相关性,该观点认为筛查颈动脉病变情况可作为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预测的重要依据。因此,为探讨T2DM合并CHD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价值,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抽查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我院健康管理中心抽查的50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均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合并T2DM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通过的T2DM诊断标准[5];入院后均完成颈动脉筛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有活动性出血倾向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者、严重创伤性疾病者、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者、应激性高血糖者、严重精神疾病者、既往有重大手术史者和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按是否合并T2DM,分为T2DM组(n= 158)与非T2DM组(n=342)。T2DM组,男88例,女70例;年龄41~79(61.44±5.33)岁。非T2DM组,男184例,女158例;年龄40~78(61.70±6.4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飞利浦IU 22 elite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 MHz,仰卧,头稍后仰,垫高肩部,充分暴露颈部,头稍偏向对侧,完全暴露血管,预设颈动脉条件,先作横切探查,从锁骨下侧动脉起始处探查颈内、颈外动脉,观察斑块分布及IMT情况,测定血管舒张期斑块厚度(表面纤维帽自强回声血管外膜内侧直线距离)、管腔内径和狭窄段内径,并行纵切探查,测定IMT,测定颈内动脉起始区血流速度、血管阻力指数(RI),并探查近端、远端狭窄区血流信号特点,测定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V)。同时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史、吸烟饮酒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

1.3 诊断标准

1)IMT增厚:颈总动脉、颈内动脉IMT在1~1.5 mm之间。2)斑块形成:局部内中膜偏心性增厚>1.6 mm。3)狭窄程度:正常:颈内动脉PSV<125 cm/s,未见斑块形成;轻度狭窄:狭窄程度<50%,斑块直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程度为50%~69%,颈内动脉PSV为125~230 cm/s,斑块直径狭窄率≥50%;重度狭窄:狭窄程度为70%~99%,颈内动脉PSV>230 cm/s,见斑块形成;完全闭塞:血管闭塞,无法探及血流信号,斑块形成,无法探及管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T2DM合并CHD患者与非T2DM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T2DM组与非T2DM组吸烟、血脂、尿酸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糖、HbA1c、IL-6、TNF-α、hs-CRP水平均高于非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T2DM合并CHD患者与非T2DM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组别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尿酸/(μmol/L)IL-6/(ng/L)TNF-α/(ng/L)hs-CRP/(mg/L)T2DM组(n=158)1.78±1.062.93±0.881.22±0.31264.43±80.66108.97±20.562.12±0.6643.61±16.84非T2DM组(n=342)1.61±0.982.83±0.851.25±0.32275.26±83.8567.41±12.220.89±0.3712.36±5.812/t1.7561.2090.9841.39828.15226.60030.626P0.0790.2270.3250.162<0.001<0.001<0.001

2.2 T2DM合并CHD患者与非T2DM患者IMT值比较

T2DM组左右侧IMT值均高于非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T2DM合并CHD组患者与非T2DM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T2DM组轻度狭窄所占比例低于非T2DM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所占比例高于非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组别右侧左侧T2DM组(n=158)1.13±0.221.11±0.15非T2DM组(n=342)0.81±0.110.85±0.09t21.68024.041P<0.001<0.001

表3 T2DM合并CHD患者与非T2DM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比较[n(%)]

2.4 T2DM合并CHD患者与非T2DM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比较

T2DM组颈动脉斑块形成121例,所占比例为76.58%;非T2DM组斑块形成92例,所占比例为26.90%,T2DM组斑块形成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89,P<0.05)。

2.5 T2DM合并CHD患者各炎症因子与IMT、FPG、HbA1c相关性分析

T2DM合并CHD患者IMT、HbA1c均与IL-6、TNF-α、hs-CRP表达呈正相关, FPG与IL-6呈正相关(P<0.05)(表4)。

表4 T2DM合并CHD患者各炎症因子与IMT、HbA1c、FPG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血管病变是T2DM常见并发症,同时也是影响T2DM患者预后的主要原因[6]。近年来,随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T2DM发病率逐渐上升,T2DM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随之上升。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均可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全身大血管病变。Gang等[7]统计发现,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风险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3倍。CHD系T2DM常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8]发现,T2DM患者CHD发病率高达50%,其中有超过半数均伴不同程度冠脉狭窄。高血糖患者血管内膜更易出现血脂代谢紊乱,伴LDL-C异常上调,导致动脉粥样硬化。T2DM患者颈动脉分叉可能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且冠脉血管与颈动脉病理及生理机制类似,因此认为T2DM患者CHD的发生与颈动脉IMT的变化存在一定相关性。颈动脉系连接心脑器官的关键通道,同时也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多发部位[9]。测定IMT的变化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程度。IMT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与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IMT越高,斑块越大,冠脉病变程度越高。而T2DM患者动脉斑块性质与非T2DM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其多伴蛋白质、脂质及血糖代谢紊乱,更易出现颈动脉内膜增厚,降低血管壁弹性,增加血管出血性坏死发生风险[10]。随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斑块形成或脱落,易引起血管狭窄、闭塞或栓塞,降低心脏血流量,导致CHD发作。贾晓东等[11]发现,未伴颈动脉斑块的T2DM患者CHD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因此,必须重视T2DM合并CHD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筛查。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筛查颈动脉狭窄的常用手段,其无创、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重复性好,不仅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内壁结构和IMT,同样对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内部回声状况和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信号显示较好[12-13]。本研究中,T2DM合并CHD患者与非T2DM患者均进行颈动脉筛查,结果发现,前者IMT均较后者高,且T2DM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T2DM组,动脉斑块形成所占比例高于非T2DM组,与相关报道[14-15]结论相符,表明T2DM合并CHD患者IMT增厚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存在紧密关联。同时,本研究还发现,T2DM合并CHD患者较单纯CHD患者伴明显炎症指标上调,且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T2DM合并CHD患者颈动脉IMT的变化与IL-6、TNF-α、hs-CRP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其中hs-CRP是血管炎症反应重要标志物,主要受TNF-α、IL-6调控,持续慢性炎症反应可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血小板黏附性,促进补体复合物沉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同时,T2DM合并CHD患者FPG、HbA1c与炎症表达上调存在明显相关性,分析其机制可能为:T2DM合并CHD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氧化因子激活,氧自由基释放增多,影响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和微循环,导致组织缺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次,T2DM患者血小板聚集能力较非T2DM患者强,使血小板聚集于血管损伤处,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狭窄;此外,T2DM患者平滑肌细胞增殖速度快,可能加速颈动脉狭窄速度,且持续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患者凝血系统紊乱,脂质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综上所述,T2DM合并CHD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较单纯CHD高,且T2DM合并CHD患者IMT与炎症因子表达呈正相关,同时T2DM患者持续FPG、HbA1c上调是引起炎症因子表达上调、造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T2DM合并CHD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为T2DM合并CHD患者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1]黎艳, 李莉, 余枫.2型糖尿病患者趾臂指数和踝臂指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 2013, 34(2): 253-255.

[2]Bowden D W, Cox A J.Diabetes: Unravelling the enigma of T2D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Nat Rev Endocrinol, 2013, 9(11): 632-633.

[3]何雁, 李小晶, 彭红艳, 等.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4): 600-603.

[4]房振, 宋书凯, 李敬田.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hs-CRP、IL-6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J].山东医药, 2016, 56(14): 50-52.

[5]徐向进, 潘长玉, 田慧, 等.WHO及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在老年人群中应用的分析和评估[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18(5): 27-31.

[6]赵克强, 吴巍巍, 赵俊来,等.颈动脉狭窄合并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5, 95(44):3584-3587.

[7]Gang L, Wei-Hua L, Rong A,etal.Serum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Levels Predict the Progression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Angiology, 2015, 66(7): 667-674.

[8]李婷婷, 徐香玖.冠状动脉和颅脑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及临床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3, 29(7):1083-1086.

[9] 陈绚, 李国辉, 黄云旗, 等.颈动脉超声应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 43(4): 302-305.

[10] Rice T B, Foster G D, Sanders M H,et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self-reported stroke 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Sleep, 2012, 35(9): 1293-1298.

[11] 贾晓东, 潘晓芳.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19): 40-41.

[12] 崔清华, 孙秀芹, 包柄楠, 等.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 2013, 8(11): 1521-1523.

[13] 任全刚, 崔春燕, 刘岳峰.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分析[J].北京医学, 2015, 37(7): 716-717.

[14] 孙秀芹, 包柄楠, 赵怡, 等.行冠状动脉重建术的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13): 1597-1600.

[15] Wu T, Xie G, Ni Y,etal.Serum metabolite signatur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ions[J].J Proteome Res, 2015, 14(1): 447-456.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