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山区罗泾镇水稻纹枯病发生和消长情况分析

2018-05-02朱广力陈侠桦金中伟汪明根上海市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0999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00949

上海农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宝山区平均温度纹枯病

莫 霏 吴 刚 朱广力 苏 杰 郭 怡 陈侠桦 金中伟 汪明根(上海市宝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0999;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00949)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真菌引起的病害,是水稻生产中重发且常发的病害之一,如今已成为危害水稻的第一大病害,其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 hn)[1]。水稻感病后,最初叶鞘近水面处产生绿色水渍状、边缘处有小斑点,之后小斑点逐渐扩大,中间呈黄色至灰色,病斑边缘呈褐色;叶片发病较严重时,病斑可数个融合形成大斑纹,直至叶梢干枯,叶片卷曲,提早枯死[2];在水稻成熟期,稻株个体受害后瘪谷增加,千粒重下降,谷粒色泽变暗,不能正常成熟[3];当水稻发病较严重时,会严重影响其产量与品质,一般减产10%~30%,重者减产可达50%,甚至整片田块颗粒无收。

王军等[4]研究表明,水稻品种、播期、气候条件、施肥量、栽培密度与纹枯病发生的关系密切。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是水稻纹枯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为提高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水平,笔者于2014~2016年的水稻生长季节在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三个村定期、定点观察了水稻纹枯病的发生规律与消长势态,并通过调查水稻纹枯病的发病率、发生程度等关键因子,分析了当地气候因素对水稻纹枯病发生发展程度的影响,以期给水稻纹枯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水稻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秀水134”。该品种平均株高94.2 cm,株型集中、挺拔,叶鞘包节,耐肥抗倒力强;叶色中绿,叶片挺直;穗直立,着粒较密;谷粒短圆,护颖、稃尖均无色,无芒;脱粒性中等,熟色好;适合于上海、浙江等地作单季晚粳稻和连作晚稻抛秧种植。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4~2016年的7~9月进行,采用“五天一报”方式,在宝山区罗泾镇的陈行村、合建村、牌楼村进行调查,各村调查1块地,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5穴,共调查25穴。3个村的试验条件均一致,田块土壤均为粘性土壤,pH微酸性;水稻种植方式为机械插秧(移栽),每667 m2移栽密度为1.7万穴,每667 m2基本苗数为6.5万株;基肥每667 m2施BB肥(24-8-10)30 kg,返青肥每667 m2施尿素5~10 kg,分蘖肥每667 m2施尿素10~15 kg,长粗肥每667 m2施尿素5~7.5 kg,穗肥每667 m2施尿素5~10 kg;病虫害防治采用常规防治法,共计4次主治、1次兼治,具体施药时间根据每年不同情况进行,按照防治药剂交替使用的原则,分别交替使用6%井冈·嘧苷素、11%井冈·己唑醇、12.5%氟环唑、20%井冈·三环唑、20%井冈·蜡芽菌等多个低毒药剂。

1.3 测定项目和统计分析

调查、记录水稻发病穴数、发病株数和严重度,计算穴发病率、株发病率、严重度和病情指数。

严重度即纹枯病发生等级,按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制定的《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方法》进行划分:0级,全株无病;1级,第3张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2级,第2张叶片以下各叶鞘或叶片发病;3级,顶叶叶鞘或顶叶发病;4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5]。

计算公式:株发病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穴发病率(%)=(病穴数/调查穴数)×100;病情指数(%)=[(∑各级发病株数×级数)/(调查总株数×最高病情级数)]×100。

试验数据用EXCEL作图和计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气候因素对水稻纹枯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

2014~2016年调查结果表明:宝山区7月平均温度在24.9 ℃,最高温度为37 ℃;8、9月温度有所下降,9月中旬开始温度急剧降低,平均温度在18 ℃。湿润多雨、日照时数较多是促进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生长的气象条件。

2014年水稻纹枯病始发期在7月21日,7月下旬的穴发病率为10.67%,株发病率为1.87%。7月下旬和8月上旬平均温度分别为23.1 ℃和22.6 ℃,平均日降水量分别为6.59 mm和5.80 mm,降水量少,此条件对水稻纹枯病的发展有所减缓,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0.47、2.62。8月中旬平均温度为18.4 ℃,平均日降水量为23.46 mm,降水量较多,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展,穴发病率达44.67%,株发病率达18.54%,平均病情指数为4.970。由此可见,8月中旬,由于温度较高、雨量增加,再加上前期病菌基数的累加,水稻纹枯病达到发病高峰,使得病情发展迅速。8月下旬,平均温度为13.5 ℃,平均日降水量为11.46 mm,温度下降、降水量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展趋于平缓,平均病情指数为4.985。9月上旬、中旬,平均温度分别为18 ℃、14℃,平均日降水量分别为19.62 mm、3.17 mm,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895、4.215。

2015年水稻纹枯病始发期在7月20日,相比2014年早1 d发生。7月下旬,平均温度为25.9 ℃,平均日降水量为11.76 mm,穴发病率为9.33%,株发病率为0.64%,平均病情指数为0.158;相比2014年同期平均温度高2.8 ℃,平均日降水量增加5.17 mm,平均病情指数低0.312。8月上旬、中旬平均温度分别为25.6 ℃、23.4 ℃,平均日降水量分别为7.03 mm、9.92 mm,降水量少,此条件对水稻纹枯病的发展有所减缓,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0.348、1.765;与2014年同期相比,平均温度分别高3 ℃、5 ℃,平均日降水量分别增加1.23 mm、降低13.54 mm,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低2.272、3.205。8月下旬,平均温度为19.5 ℃,平均日降水量为31.51 mm,降水量较多,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发展,穴发病率达63.33%,株发病率达15.90%,平均病情指数为4.155;此时期水稻纹枯病达到发病高峰,比2014年晚了近10 d。9月上旬、中旬,平均日降水量分别为3.69 mm、2.04 mm,降水量减少,水稻纹枯病的发展趋于平缓,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3.927、5.302;与2014年同期相比,平均温度分别低1.4 ℃、高4 ℃,平均日降水量分别减少15.93 mm、1.13 mm,平均病情指数分别高0.032、1.087。

2016年水稻纹枯病始发期在7月20日,与2015年相同,比2014年早1 d;7月下旬平均温度为25.7℃,平均日降水量为13.3 mm,穴发病率达6.67%,株发病率达3.41%,平均病情指数为0.903;与2015、2014年同期相比,平均温度分别低0.19 ℃、高2.6℃,平均降水量分别增加1.54 mm、6.71 mm,平均病情指数分别高0.745、0.433。8月至9月中旬,与2015年和2014年同期相比,病情指数均降低,这可能是因为2015年和2014年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时均使用同一种常规药剂而导致药效减弱,2016年更换了防治药剂,防治效果佳,因此病情指数均降低且趋于平缓。

2014~2016年水稻纹枯病均在7月下旬开始发病,因此水稻纹枯病始发最适温度在23.1~25.7℃。2014年8月到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在13.5~22.6℃、平均降水量在3.17~23.46 mm,2015年8月到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在16.6~25.6 ℃、平均降水量在2.04~31.51 mm,2016年8月到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在14.2~24.5 ℃、平均降水量在4.44~84.9 mm;2014~2016年8、9月水稻纹枯病的病情指数均高于7月,发病较严重。因此,在平均温度为13.5~24.5 ℃、平均降水量在2.04~84.9 mm时水稻纹枯病发生最严重。

表1 2014~2016年7~9月宝山区气象资料与水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分析

2.2 水稻纹枯病田间消长规律

水稻纹枯病发生后,病情指数上升趋势非常迅猛。由图1可见,2014~2016年水稻纹枯病发生始于7月下旬,从7月下旬开始病情指数均呈上升趋势。水稻纹枯病发生在2014年7月25日~8月15日呈直线上升;2015年8月10~25日呈直线上升;2016年7月25日~8月5日呈直线上升,但发病情况较缓,8月5日之后均处于平稳势态,这可能是因为2016年在防治水稻纹枯病时,更换了防治药剂,防治效果较好,病情指数趋于平缓。因此,水稻纹枯病在宝山区罗泾镇的盛发期为8月中下旬,在自然条件下从始发期到盛发期需20 d左右,如天气因素有变化,在温度不高、降水量较少时,水稻纹枯病田间发病情况较少。

图1 2014~2016年7~9月宝山区罗泾镇水稻纹枯病田间消长规律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宝山区罗泾镇水稻纹枯病发生的始发期为7月下旬,盛发期为8月中下旬。水稻纹枯病田间出现病株后1周内,病情流行较缓慢。8月开始,随着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加,再加上前期病菌基数的积累,使水稻纹枯病发展迅速。8月中下旬,水稻进入生育初期,由于天气高温、高湿,水稻纹枯病达到发病高峰。进入9月后,随着温度降低、雨量减少、防控见效等,水稻纹枯病病情减缓且趋于平衡。

罗泾镇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流行给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密切关系,而罗泾镇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水稻纹枯病的流行,水稻纹枯病始发的最适温度在23.1~25.7 ℃;当平均温度为13.5~24.5 ℃、平均降水量为2.04~84.9 mm时发病最严重。

本试验明确了水稻纹枯病在上海市宝山区罗泾镇的发生与消长规律,有助于确定适宜的化学防治时间,以减轻水稻纹枯病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

[1]张忠谋,刘天龙,朱元良.水稻纹枯病连续重发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06):188,190.

[2]李成德.水稻纹枯病的影响因素与调查防控[J].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01):42-45,90.

[3]吴雪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01):182.

[4]王军,邓根生,龚晓松,等.水稻纹枯病主要发病因素及防治指标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03):164-166.

[5]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23-29.

猜你喜欢

宝山区平均温度纹枯病
关于规范中最低日平均温度定义的探讨与建议
兰州地区区域加权平均温度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南方地区圆拱形和锯齿形大棚内温度四季差别探究*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坚持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引领 为“小淞果”打好人生底色——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工委工作的探索
“小淞果”在大学校里幸福成长——上海市宝山区淞南中心校少先队活动掠影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上海市老年基金会安康通老年基金向宝山区老年人捐赠安康通呼叫设备
The Effect of Three New Fungicides against Rice Sheath Blight in Field Experiment
徐州地区加权平均温度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