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V会议——国家级车辆安全技术平台
2018-04-28
赛迪顾问
ESV会议(Enhanced Safety Vehicle conference)是美国政府主持的国家级别车辆安全技术交流与成果展示平台,是目前最顶尖的国际车辆安全技术交流会议之一。会议自1971 年起已举办了25 届,凭借其独特的办会机制与专业的学术评选办法,成为了拥有政府间交流平台的B 类学术会议之一,数十年来,ESV会议对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和产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重要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学习和借鉴。
会议是国家间协同推进车辆安全发展的有效手段
国际会议是国家间交流的常用手段,目的是通过开放的、充分的沟通协商寻求问题解决之道。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汽车保有量大幅增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不断上升。在各国汽车安全法令建立水平参差不齐、进出口车辆安全性能难以保障的情况下,美国联合国际力量,发起了以提升车辆安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ESV 会议。作为B 类学术会议,发展至今,ESV 学术性和参与度略逊于亚太汽车工程年会(APAC)等国际知名学术会议,但其独有的国家级交流机制、推动各国产业政策联动和车辆安全装备标准化的作用,使其成为数十年来车辆安全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之一。
我国政府主导的车辆安全学术会议缺失
目前我国车辆安全领域会议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政府参与度较高的产业论坛,如交通安全产业论坛(ASC)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IFCAID)等,该类会议政府话语权较强,但学术影响力有限。另一类是行业协会、高校等举办或承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如中国汽车工程学术年会(SAECCE)和工程机械与车辆工程新进展国际学术会议(ICACMVE)等,此类会议学术影响力强,但政府话语权不足。政府主导学术会议的缺失是科研资源的极大浪费。
案例介绍
ESV 会议1971 年举办,原名为“实验性安全车辆国际技术会议”,自2001 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25 届,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会议属于B 类学术会议,每年约千人参会。
会议形式与标准学术会议相近。ESV 会议的发起方是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会议核心议题是车辆、交通系统中的人员防护技术、装备及标准,具体包括行人安全技术、正侧面撞击防护技术、生物力学、智能交通系统、车辆防撞技术和车辆通用技术等。会前,ESV 组委会以双盲评价方式,对投稿文章和演讲内容进行严格的学术审核。
会上,依照会前拟订议题召开闭门专题会议,简要介绍会议成果、宣讲论文并颁发个人、团体等奖项。
会后,举办先进产品展览会和企业参观活动。
参会国家数量多,并且歡迎非政府人士参与。除成员国政府委派代表外,也欢迎企业、科研人员及其他感兴趣的个人与单位参加。最近的第23 届、24 届、25 届会议分别在韩国、瑞典和美国举办。
我国近三届参会人数占比最高不超过1.5%、平均发布文章数量不超过4 篇,所获取的ESV 闭门专题会议信息和对会议展示科技成果的吸收转化均非常有限。
情报在GFP 内部共享是ESV 会议的精髓。ESV 会议的精髓在于国家级车辆安全技术情报共享机制。“全球政府中心组织”(Global Government Focal Point, GFP)是共享机制运作的核心,组织成员均为各国管理车辆安全技术及产业发展的核心机构。
GFP 成员国每5~6 个月进行一次远程闭门会议,分享各国车辆安全现状和对策,包括学术进展、产业发展数据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举措。ESV 大会期间会发布交流成果概要,但具体内容、进展与预期只在GFP 内部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