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及其时代意义

2018-04-28郭丽兰

中州学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习近平现代化特色

郭丽兰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源于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革。新变革、新矛盾、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前提,“八个明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战略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现代化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

中图分类号:D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8)03-0001-0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①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逻辑、内涵结构及其伟大意义,对我们更好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源于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理论渊源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弃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坚持,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2.源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问题,继续解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循着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命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围绕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系统的理论解答。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一脉相承、具有整体性特征,同时又具有各自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重要组成部分。

3.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国人民的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奠基者、创立者和提出者。习近平总书记个人思想的形成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延安延川县梁家河村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奠基时期;在河北正定和福建从政17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萌发时期;在浙江和上海工作阶段,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形成时期;2008年至党的十八大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成熟时期;2012年至今是习近平总书记思想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的系统阐发时期。③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的发展脉络呈现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正定》(采访实录)、《摆脱贫困》、《之江新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等著述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源于主要创立者思想的重要贡献,又源于我们党内其他领导同志的理论阐释,源于十八大以来党的历次报告、公报、决议、文献中的思想阐发,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

4.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根”和“源”。中华文明既在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在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吮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积累的文化养分,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中华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源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基础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基本依据。当今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执政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新变革、新矛盾、新时代,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课题。

1.新变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实土壤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急剧变化、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治国理政和治党治军的重大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新成就、新变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实践根基。

2.新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依据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论述的调整,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发展不同阶段重点的差异性。十一届六中全会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是基于当时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提出的,主要是对生产力增“量”的要求。历经4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产力仍是最活跃的因素,但矛盾重点由生产力“量”的增长转化成“质”的提升,需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由要素投资、规模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拓展发展的广度和深度;矛盾焦点在于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的物质诉求,更高层面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民生保障、生态环境等诉求,实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均衡发展,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均衡发展,不同阶层人群的均衡发展;矛盾热点在于推进上层建筑的配套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参与全球共同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我们破解社会复杂问题的前提和依据,关系党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的制定,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哲学依据。

3.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的确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的新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逻辑起点。“新时代”有五个层面的内涵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时代,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五层涵义描述了中国新时代的发展目标问题,标志着中国由大国发展为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三重转折意蕴。其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其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新时代呼唤着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科学社会主义发展、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诸多复杂问题进行的理论解答和思想创新。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结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了深邃的理论内涵,形成了严谨科学的逻辑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其中“八个明确”要解答的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十四条基本方略”要解答的是“怎么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八个明确”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规定和顶层设计;“十四条基本方略”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法论和行动纲领。“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呈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引。

“八个明确”回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八个明确”鲜明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有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价值原则,同时具有中国的“实践特色”“时代特征”“民族特点”“理论特质”。

“八个明确”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张实现每个人及一切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终极价值指向和现实呈现。“八个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就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目标任务的逻辑统一。“八个明确”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价值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这三个方面从宏观上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特征所在。

“八个明确”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和核心特征,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这四个方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法治保障、军队保障、国际环境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特征”具体表现,呈现出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的中国现代化性质。正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平稳有序地破解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经济社会风险,成功地应对了諸种困难和挑战,指引中国改革、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行。

“八个明确”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本质关联,是理解“中国特色”的核心所在,也是理解中国政党、国家、社会主义之间逻辑关系的关键所在。中国正在建构一套异于欧美的政党制度和理论,必将为世界政党理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中国贡献。

“八个明确”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进行系统理论解答,既有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构想,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特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八个明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集中理论阐释,构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内在统一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地回应了国内外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怀疑和曲解,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方略

“十四条基本方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指引和具体要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表达。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这十四条方略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指引。

其中第一到第三条基本方略集中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总的方略;第四到第九条基本方略围绕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第十到十三条基本方略,分别就国家安全保障、军队保障、祖国统一、大国外交四大保障展开阐释;第十四条基本方略就新时代党的建设作出战略指引。十四条基本方略根据新时代的实践特点,围绕着“怎么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现代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复兴史、人类文明进步史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篇章

建党97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历程中,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从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新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2.呈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多樣性

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国逐渐形成了建立于中华文明土壤之上,异于欧美现代化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通过对英美、东亚地区、北欧地区、拉美地区一些国家现代化方式的学习、借鉴、扬弃、突破和警戒,创新性地形成了中国新方案和理论新成果。相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内生矛盾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态势和民粹主义凸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功解答了中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与现代化有机结合的问题。正是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判断的基础上,中国作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新概括。中国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着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避免了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僵化,又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弊病和缺陷,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和理论的超越,也是对西方发展道路和理论的超越。

3.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生机活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现代化转型后的中华文明魅力。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吸收其他理论的有益成果,不断丰富发展。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不断展现,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理论借鉴。中国秉承“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价值理念,因循“协和万邦”“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并与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成果。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更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国始终坚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中华文明的包容精神为世界文明和谐共存、交流互鉴提供了开放的价值理念。

注释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页。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③何毅亭:《伟大思想理论从何而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渊源》,《光明日报》2017年11月17日。

责任编辑:浩 淼

猜你喜欢

习近平现代化特色
边疆治理现代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