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生物菌剂对水稻田水绵治理的技术研究

2018-04-28安丽芬吕寄望赵文荣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治理

安丽芬 吕寄望 赵文荣

摘要:水田水绵最近几年在白城市老稻田发生严重,为做好水绵的生物防治,使用生物菌剂枯草芽孢杆菌治理水绵,取得了较好的防效。

关键词:生物菌剂;水绵;治理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8.04.014

水田水绵最近几年在白城市老稻田发生严重,造成水稻减产,严重的减产达30%左右。但在防治上农户除了科学施肥、排灌、晒田以外,就是利用百螺敌、西草净、硫酸铜等化学药剂防治,这些药剂防治效果却不理想,有的还容易产生药害。为验证生物菌剂对水绵的治理作用,利用生物菌剂对水稻田水绵治理的技术研究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试验目的及供试菌剂

试验目的:验证生物菌剂对水稻田水绵的防治效果和安全性。

供试药剂:枯草芽孢杆菌(台湾百泰生物有限公司提供);液化淀粉芽孢杆菌S(台湾沅美生物科技公司提供);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WP(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提供);96%硫酸铜,市场自购。

试验对象:水田水绵,白粳一号(白城市农业科学院生产),水稻品种为当地大面积种植的常规品种。

2 试验条件

试验设在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朱家村村民安平祥的水稻田内,土质为黑钙土,肥力中等,pH值7.0,前茬作物為水稻,井水灌溉。5月15日插秧,机插,插秧密度约为30cm×17cm,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施药时间5月25日,水绵有轻微发生。

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六个处理,处理1~5分别为38.5m×10m=385m2,处理6面积8.75m×38.5m=336.9m2作为对照(CK)。小区采取大区对比法,未设重复。各处理在同一池子内,各处理间用PVC塑料隔板隔开,分别开设单独的进、出水口,实行单排单灌。其他田间管理同大田一致。

试验方法:5月25日按表1中试验方法进行处理,处理1~4撒施,处理5兑水后用电动喷雾器按设计用药量进行喷雾,兑水量按当地农民习惯30L/亩,按照二次稀释法溶解,进行配制,混匀后进行人工喷雾。施药在5月25日,天气晴,14℃~23℃,西南风3~4级,温度和风速都适合人工喷药。

表1 示范方法

4 调查方法

药后效果调查:根据田间水绵发生程度(覆盖度薄厚、点片、连片、成网及清晰度)分为10级,以覆盖度来表示。每小区取4点,每点0.25m2,第一次调查于药后15天,调查水绵的覆盖度,计算覆盖度防效;第二次调查于药后30天,调查水绵的覆盖度、鲜重,计算覆盖度防效与鲜重防效。安全性调查:施药后15天、30天,分别调查水稻药害症状。产量测定:于秋收前9月24日测产,每小区随取3点,每点收1m2,折算亩产量。

5 结果与分析

对水稻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各个药剂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无药害产生。未发现对其他非耙标生物产生影响。

防治效果调查:6月9日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2防效为96.88%,处理1为87.5%、处理4为87.5%,处理5为50%,处理3为43.75%,防效最高的是枯草芽孢杆菌40g/亩、30g/亩和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WP三个处理。6月24日,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2防效为94.44%,处理1为83.33%、处理4为83.33%,处理5为44.44%,处理3为42.15%,防效最高的是枯草芽孢杆菌40g/亩、30g/亩和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WP三个处理。鲜重防效调查:防效从高到低依次为处理2防效为94.27%,处理4为85.92%、处理1为83.08%,处理5为40.36%,处理3为42.15%,防效最高的是枯草芽孢杆菌40g/亩和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WP、枯草芽孢杆菌三个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测产结果表明,各个处理理论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亩增产幅度分别为:处理1为10.69%,处理2为11.76%,处理3为7.48%,处理4为10.84%,处理5为7.64%,增产高的是枯草芽孢杆菌两个剂量和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处理3液化淀粉芽孢杆菌增产最低。

气象因素:试验期间,5月25日以后有11天温度低于15℃,温度低影响了水绵的发生发展。施药一个月后有9天温度超过30℃,温度过高化学农药容易产生药害。其他试验期间天气正常。

6 结论

应用生物菌剂防治水绵,对水稻安全,枯草芽孢杆菌40g/亩、30g/亩和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防效理想,硫酸铜后期有返青现象产生,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绵的效果是逐渐产生的,水质逐渐清晰。因此,无论是国外进口枯草芽孢杆菌,还是国产枯草芽孢杆菌对水绵都有抑制和防治效果,对水稻有增产作用。应用生物菌剂防治水绵是一项先进的生物防治技术,建议生产上应大力推广该项技术,多年连续大面积使用,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对土壤的修复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安丽芬,本科学历,正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植物保护。

猜你喜欢

治理
水电站机械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实现“制度+科技+文化”的有机结合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