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四论乡村振兴:靠什么人来建设乡村?
2018-04-28
党的十九大勾勒出鄉村振兴美好蓝图,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奏响新时代“上山下乡”激扬序曲。推进乡村振兴,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能不能落在实处?小农户的积极性怎样充分调动起来?乡村振兴的人才都是谁,如何用?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凡事必先有人气,才有生机。回望历史,中国乡村的每一次激荡,必是人气的大集聚。家庭承包如此,乡镇企业也这样。同样,一些乡村的落后和衰败、与城市差距的扩大,也多缘于城市对农村人才等的“虹吸”。正如,一片再密的树林,只伐不植,终有耗尽的一刻;一方再大的池塘,只排不蓄,迟早有干涸的一天。如今,“空心化”“空巢化”“老龄化”村庄绝非个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得正是时候。
要靠领头带队的“五级书记”
振兴乡村要靠领头带队的“五级书记”。党管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一条基本原则。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党管农村的原则不能放松、力度不能削弱,党领导“三农”工作的干部队伍要配优配强。党委、政府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来抓“三农”工作。“五级书记”抓振兴,人人都是领头人,既要真抓善抓,还要带着队伍干、督促一起干。基层党组织是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突击队”,要有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本领,个个争当精兵,争立战功。“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培养群众身边的带头人,本土人才不够用,“外援”就要上场,要向贫困村、涣散村、薄弱村选派愿干会干农村工作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挂职干部,确保最终“得胜”。
要靠生长于斯的亿万乡亲
振兴乡村要靠生长于斯的亿万乡亲。农村建设归根结底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群众建设家园的热情被激发、激情被点燃之后,所能释放出的磅礴伟力足以改天换地。农民群众生长于亟待振兴的乡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最清楚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乡村,最憧憬尽快建成哪样的乡村。振兴乡村过程中,不仅不能忽视乡亲们,而且要更多依靠他们。发展现代农业,要时刻想着让小农户与之有机衔接。构建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要尽可能让广大农民参与进来。搞一二三产融合,特别是农旅融合的新业态,要以老乡为主,鼓励老板带老乡,让乡亲们自发地修葺闲置的房子,种上果蔬和鲜花,办起农家乐,接待城里人,让千家万户追求幸福的内生动力变成乡村振兴的巨大合力。
要靠“一懂两爱”“‘三农人”
振兴乡村要靠“一懂两爱”的“‘三农人”。懂农业才能有担当,爱农村才能守初心,爱农民才能付真情,“一懂两爱”描画了新时代“三农”干部应有的模样。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让“三农”工作者在农村广阔天地里淬火磨练、快速成长。在乡村振兴成为党的重大战略背景下,无论是一产、二产和三产,还是金融、旅游、互联网,各产业各行业都应当培养“一懂两爱”的农村工作队伍,这是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开拓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招募英雄不问出处,投身乡村不拘形式。体制机制上,要鼓励各种人才到乡村挂职、兼职、离岗创业,把能让农村发展起来的人才“评得上教授”“涨得了工资”,也要给农村工作队伍畅通一条向上走的通道。
要靠创业创新“新农人”
振兴乡村要靠创业创新的“新农人”。迅速壮大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和新农民群体,是农村产业兴旺的重要促进力量。应该大力发挥他们在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方面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还要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建起一片家庭工厂、手工作坊、乡村车间,让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让就业机会更多,让就业链条更长。振兴中的乡村,是创业的大蓝海,是能人的用武之地,是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伍军人实现梦想的大舞台。现在所谓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多是农村人。要打好乡情乡愁牌,吸引他们返乡就业创业,让他们促进城乡要素融合,激活和聚集农村沉睡和分散的资源,让农村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区和高地。
时代呼唤英雄,振兴亟待人才。乡村舞台已搭建,上场锣鼓渐铿锵,我们期待各地加快构建促进八方人才到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吸引各位在振兴乡村的舞台上“知之好之乐之”的主角登场亮相,绽放人生精彩,唱响振兴华章!
(来源: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