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过危险时刻!别做伤“心”人
2018-04-28小雅
小雅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时时刻刻都在不停地工作。然而对待这位“劳模”,我们不但很少温柔以待,还会经常因发脾气、乱吃东西、不爱运动等等让它苦不堪言……世界范围内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脏病。在我国,每20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心脏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什么对它有益,什么对它有害。
心脏病发作风险最高的时间段
据瑞典一项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对15.6万名住院治疗的心脏病患者7年间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发现:从一年不同月份来看,12月的心脏病发作风险最高,7月的心脏病发作病例最少;从一周中来看,心脏病发作在星期一发生最多,星期六最少。此外,研究者发现上午6-9时为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高峰时间。
12月往往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体耗氧量增加,为维持正常体温,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心脏负荷也随之增大。从而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病情加重。英国的一项新研究就显示,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在冬季复发的概率要比其他季节高出2~3倍。
而周一人们的情绪最容易焦躁。周一由周末放松的状态,突然转入紧张、正常的工作状态,人的生理上和心理上会产生一些不适的反应,据瑞典这项新研究结果显示,星期一心脏病发作风险比周二到周五每天高11%。
另外,早晨起床后,身体分泌肾上腺素等压力激素,导致血压上升,再加上整晚没喝水,血液比较浓稠,容易发生栓塞。据美国医学史上最重要的流行病学研究Framingham心脏研究组发现,上午6-9时为心脏性猝死发生的高峰时间,一天中其他时间内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大致相似,高峰期间心脏性猝死的危险性至少比一天内其他时间的平均危险性高70%。
一半心脏病都是吃出来的
健康时报《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的一篇“伤心排行榜”,文章显示,在2012年,美国因心脏病等导致的死亡中,有近一半与不健康的饮食方式相关。所以说,一半心脏病都是吃出来的!要想心脏健康,饮食上要牢记三多三少。
少吃盐
研究显示,在所有的不健康饮食方式中,高盐的危害最大。据临床数据,高盐摄入与人体血压呈正比,高盐饮食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吃盐多还能使血浆胆固醇升高,有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全天的食盐摄入量最好不超过6克。要少吃看得见的盐,试着用天然调味品代替盐,例如多用大蒜、姜、柠檬草等香料来调味。要防止看不见的盐来侵袭,比如酱油、味精等。餐馆菜品用盐量明显高于在家烹饪,因此应适当控制每周下馆子的次数,且要少点浓汤等。
少腌肉
“加工肉类摄入过多”在“伤心排行榜”中位居第二。香肠、培根、热狗、火腿等加工肉食,多数经过了烟熏、腌渍、盐渍等处理。主要危害为:第一,加工红肉制品含有较多钠、硝酸盐、磷酸盐等。第二,如果是烟熏、烧烤肉食,还会含有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这些成分对心脏都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应避免食用过多加工肉制品,红肉如牛肉、羊肉的摄入也要有所控制。
少吃糖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3个国家人口死亡原因后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这项调查表明,长期高糖饮食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10~20年。砂糖、果糖等会让血糖升高,人体的高糖状态会造成胃肠、血管、肾脏的負担同时加重,导致心脏负荷加大,升高血压,进而引发心脏问题。过量的糖分还会造成脂肪堆积,增大动脉硬化的风险。从尝试吃点儿减糖餐或者从减糖食物开始,随后几周可以增加减糖的次数,几个月后,口味就会变淡。用水果、低脂牛奶和酸奶来代替甜食,或者用蜂蜜和果汁代替糖,都可以使糖的摄入量减少一半。
多蔬果
现实中不少人无肉不欢,餐桌少有新鲜蔬果。而蔬菜与水果的摄入不足占据了“伤心排行榜”的第三位。菠菜、韭菜、芹菜等蔬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尤其芹菜,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炒菜时一定要清淡,不能太咸、太油腻。胡萝卜、西红柿等富含胡萝卜素,有助于缓解动脉硬化。苹果中的纤维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每天吃1个,可促进胆汁酸的排泄。
多谷物
日常应多吃谷物,包括全麦粉、燕麦、糙米、大麦、玉米、荞麦和小米等。全谷物不但可以防止身体吸收胆固醇,还可以降低甘油三酯,这两者升得过高都对心脏不利。白面包、威化饼、炸面包圈、饼干、蛋糕、爆米花、膨化食品等应该少吃。
多菌类
“食用菌”包括木耳、银耳、香菇、杏鲍菇、牛肝菌等。它们的健康优势: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微量营养素,能促进钙吸收、调节钙代谢、对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含有菌类多糖,能提高免疫力、调节血脂等。每日可食用5~10克黑木耳,它含有大量维生素,对降低血黏度、血胆固醇有良好效果。还要多吃香菇,香菇中含有腺嘌呤,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但不能食用过量,每日不超过50克。
此外坚果类,如杏仁、花生等坚果富含对心脏有益的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薏苡仁:属于水溶性纤维的薏苡仁,可以加速肝排除胆固醇,保护心脏健康。黑芝麻:黑芝麻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能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硬化。黄豆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体内脂肪和胆固醇代谢。马铃薯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和钠、钾、铁等,尤其钾含量最为丰富,每100克中含钾502毫克,是少有的高钾蔬菜。心脏病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多伴有低钾倾向。常吃马铃薯,既可补钾,又可补糖、蛋白质及矿物质、维生素等。
我们经常忽视的“伤心”事
不注重口腔卫生
国外研究发现,患龋齿或牙龈炎会使心脏病风险增加2~3倍,牙周炎也会危害心脏健康。口腔中的致病菌会随着血流传播至心脏,导致心肌发炎。口腔健康状况差还会使血压产生波动,增加中风风险。可见,好好刷牙也能保护心脏。
怕晒太阳
皮肤在阳光的刺激下合成维生素D,能减少血管斑块形成。建议在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间,不采取任何防晒措施,在阳光下活动至少20分钟。
乳制品吃得少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马克·瓦哈维斯特博士发现,每天摄入充足的奶制品,能有效降低心脏病风险。这项研究是在亚洲人群中进行的,对中国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还有研究发现,每天都摄入乳制品的女性,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低50%。乳制品中的多种营养物质是改善心脏健康的关键,建议每天喝一杯牛奶或酸奶。
工作太拼命
国外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每六年休一次假的女性,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每两年休一次假的人高出至少50%。定期休假可以让人从压力中解放出来,也让疲惫的心脏得到较长的喘息机会。
睡眠不好
充足的睡眠能保证血压平稳,降低心律不齐等心脏问题的发生率。建议每天睡足6~8小时;平时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9点后尽量不要进食,睡前半小时就关机,用看轻松的书代替玩手机、看电视。如果出现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问题,最好尽早咨询医生。
不愿走路
很多人出门坐车,上下楼坐电梯,就连到菜市场买菜都要开车去。现代人原本就遭受久坐的伤害,如果平时懒得动,会增加肥胖和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性格不好
科学家早已发现,脾气火暴,遇事爱着急的人,罹患心脏病的风险较高。另外,一项长达13年、涉及三千余人的研究发现,性格特别内敛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也较高。他们总爱把心事藏起来,有压力一个人顶着,也不太爱运动,很容易把心脏“憋”出病来。
不重视体检
心脏病的一些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每年定期体检对早期发现心脏问题十分必要。建议从20岁开始,每五年检查一次胆固醇,每两年测一次血压,每年都要关注自己的体重变化;从45岁开始,每三年测一次血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责编/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