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气太重吗?
2018-04-28张钟爱
张钟爱
在中医门诊中,常遇到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不适症状是由“湿气重”引起的,大部分人都按照坊问流传的办法,喝红豆薏仁水来祛湿,但有的人却喝“上火”了。一些关于“祛湿”的误区,希望通过下而正确的解释,引起大家的注意。
误区一:湿气乃是现代人“百病之源”
常有人根据网上的谣言“自我诊断”,觉得自己身上湿气重,认为“湿邪”可引起身体沉重、疼痛,引发腰背病或关节痛;而“内湿”则表现为脾胃不佳,口淡、食欲下降,胸腹部感到很闷,容易拉肚子,或者出现功能性胃肠炎。
中医解释:事实上,在中医看来,这些症状都不能单单用“湿”来解释。湿邪从来都不会孤军奋战。对于人体来说,“六淫”包括风、寒、暑、湿、燥、火,这其中不少都会“合作”。现代人各种病症原因复杂,不仅仅与“湿”有关,一味祛湿更是要不得。在冬春季节,大部分人更容易被燥邪所伤,此时讲究滋阴润肺,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祛湿,那相当于“火上浇油”。
误区二:湿气和大便形状有关
坊间传言,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稀溏,或者大便很黏、难以擦净,这都是体内有湿。如果发生便秘,但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更说明湿气太重,大便黏在肠子上无法排出,会带来更大的问题:因为肠道会将宿便中的毒素吸收,损害身体的健康。
中医解释:腹泻只是体内有湿气的一种外在表现。脾喜燥恶湿。如果体内的湿气太重,脾脏就会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脾的功能欠佳,消化吸收就不好,口中黏腻不爽、上腹胀满不舒服等问题就出现了。但不是所有的腹泻,都和体内湿气重有关。
湿气引发便秘,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但便秘的情况很复杂,由燥邪引发的便秘更常见,而处理的方法截然相反。另外,“宿便”导致体内产生毒素等,本来就不是科学的概念,大家也不要相信。
误区三:辛辣祛湿法
民间还有许多除湿的方法,最常见的主张是通过辛辣来祛湿。很多人认为,四川、湖南、重庆等地的人之所以喜欢吃麻辣火锅,是因为一出汗,湿就被祛除了。
中医解释: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与出汗关系不大,所以中医更强调先健脾再利湿。調好脾的功能,对身体整个运化功能都有益处。如何健脾?最简单的食疗可选择冬瓜皮、茯苓、生姜皮、陈皮、红枣等,这些都是“温补”的食材,适合大多数人;平时容易多汗、反复感冒的气虚患者,为提高免疫力,可以吃些山药和红枣;胃口不佳的人,可适当吃山楂等开胃食物。
误区四:天天红豆薏仁水
门诊中,经常见到一些女性明明是容易上火的体质,也坚持喝红豆薏仁水,结果出现口舌溃疡。
中医解释: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黄帝内经》说:寒者温之。这说明,温法才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薏米祛湿虽好,但有一定的寒性;红豆性平,红豆薏仁水的方子是偏凉性的。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红豆薏米水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一些人喝了寒凉的薏米红豆,把湿气、热气压下去了,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却伤了脾。从中医的角度看,脾胃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损伤了阳气,对湿气的抵抗能力会越来越弱。
薏米有一定的健脾作用,但生薏米性凉,体寒和阳虚的人都不宜服用,可以用炒薏米代替。将生薏米炒至微黄,去其寒性,健脾祛湿功效也更明显。
另外,赤小豆和红豆,很多人分不清楚。红豆又称相思豆,体积比较大,常用来做美味的红豆糖水。从形状来说,红豆比较圆,赤小豆是细长的。从功效来说,赤小豆含有皂草甙物质,具有通便、利尿和消肿的作用,功效更强,中医入药都用赤小豆,而红豆则只供一般食用。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以煮烂,如果要与粳米同煲,则应该先把赤小豆煮烂后,再加入粳米。
是不是“湿气重”?是哪一类“湿气”?如何祛湿?最好还是请中医确诊。
(李珊 整理)
(编辑 林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