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渭南体育旅游发展策略探讨

2018-04-28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8期
关键词:渭南市渭南华山

穆 峰

(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陕西渭南714099)

“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一种发展理念和战略构想。[1]2017年在全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体育旅游发展行动方案(2017—2020)》指出,体育旅游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为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渭南市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城市,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多样,民风民俗独具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如何把握时代机遇,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创新路径,对于渭南市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一带一路”背景下渭南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1.1 区位优势

渭南人文区位优势突出。[2]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倚西安,南靠秦岭,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 km,东西宽149.7 km,处于西安半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位居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地段,是陕西省和西部地区进入中东部的“东大门”。

渭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又称“华夏”,起源于渭南。“华”即华山,它与黄河一起孕育了中华民族。清末民初学者章太炎先生考证认为,“中华”“华夏”皆因华山而得名,这里产生的文明即是“华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华夏之根”的美誉。渭南市处于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区域,这里民风朴实豪爽,粗犷刚烈,既有中原文化的礼仪风貌,又兼北方游牧民族的博大雄浑,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积淀造就了瑰丽多姿而又独具特色的渭南文化,亦称东府文化。灿烂的文化造就了杰出的人才,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等是古代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诗经的悠远隽永、程邈的隶书创造、白居易的诗歌文章等,构成了文化之源的瑰丽画卷。渭南市域内历史文物遗存丰富,其中西岳庙、司马迁祠、韩城普照寺、桥陵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民间艺术多姿多彩,韩城行鼓、华阴老腔、合阳跳戏、蒲城杆火、澄城刺绣、阿宫腔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山太极拳、华州铁里芯子、潼关踩高跷等84项,名列陕西乃至中国前列。

1.2 资源优势

体育旅游资源是体育旅游的基础,没有资源就谈不上发展体育旅游,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有利于体育旅游的发展。[3]渭南市有一批旅游资源,无论其个体品质、整体形象或知名度,均在全国甚至海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如被称为“华夏之根”的国家5A级景区华山,被誉为“五岳第一庙”的西岳庙,拥有黄河流域最大湿地的洽川风景名胜区和秦晋峡谷以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韩城。渭南全市A级景区达到27家,其中5A级景区1家,4A级5家,3A级18家,2A级3家,这些旅游资源为渭南市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见表1),数据来源于2011—2016年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

表1 渭南市景区等级表

渭南体育旅游资源品类齐全且各具特色,适宜多种类型体育旅游项目开展,开发价值非常突出。渭南市有适宜开展攀岩、登山等项目的地文景观体育旅游资源,如华山、少华山、金粟山、尧山等(见表2);有适宜开展漂流、皮划艇等项目的水域体育旅游资源,如洽川、卤阳湖、同州湖、林皋湖等(见表3);也有适宜开展野营、穿越等项目的自然景观体育旅游资源,如华山、少华山林区、方山等(见表4);还有适宜开展红色旅游的人文体育旅游资源,如富平习仲勋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等(见表5),以及适宜开展观赛、休闲健身的建筑设施类体育旅游资源,如渭南市体育馆、渭南市体育运动中心、华山登山运动基地等(见表6)。

表2 渭南市地文景观类体育旅游资源

表3 渭南市水域风光类体育旅游资源

表4 渭南市自然、生物景观类体育旅游资源

表5 渭南市建筑设施类体育旅游资源

表6 渭南市人文活动类体育旅游资源

1.3 开放优势

旅游业的发展对体育旅游具有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2014年,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旅游已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热线,也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业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近几年,渭南市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初步形成了内外共融、东西互济的开放发展新格局,先后举办了“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对话会、“一带一路”渭南友好城市合作发展大会、驻华外交官“一带一路”渭南行等活动,与“一带一路”沿线9个国家10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与国内6个省区7个地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通过承办2017年“丝绸之路·美丽大荔”中国渭南国际马拉松赛、“丝绸之路”中国渭南华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丝绸之路·华山杯”中国足协渭南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中国大荔世界名校龙舟大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女篮预赛、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等赛事,搭建中外互通桥梁的同时,提高了渭南的国际国内知名度,有效推动了旅游业发展。目前,渭南市的旅游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旅游人次规模及旅游收入稳步增长(见表7),旅游业对体育旅游业的带动效应也将会愈来愈显著。

表7 渭南市2011—2016年旅游人次规模及旅游收入表

2 渭南市各旅游区体育旅游开展现状

2.1 华山旅游区体育旅游开展现状

华山为五岳之西岳,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198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5A级旅游景区。西岳华山不仅仅是声名远扬的中华五岳之一,更是不可多得的山地户外运动圣地。华山旅游区建有华山登山运动基地以及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山地户外拓展基地——国家级自然岩壁攀岩基地,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的户外探险爱好者。华山国际象棋明星赛、华山国际攀岩赛、中国华山围棋大会等体育赛事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华山旅游区还有着各种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动且极具地域文化特色,非常适宜民俗体育旅游的开展,如迎神、送神、安神、祈雨、赛会、社火等。每年都会举行的华山庙会融民俗、道教、民间文化为一体,是华山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华山人文历史积淀深厚,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每逢华山庙会海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朝山礼圣,祈福迎祥,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祈福安康的美好期待。体育运动的体验、华山奇险景色的享受、民俗文化的参与已经融合在一起,使得华山旅游区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向往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同时也是本地区居民体育旅游的高频发生地带。就体育旅游开展而言,华山旅游区是目前渭南市体育旅游开展的“龙头”景区,是一处在国内拥有很高声誉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重要旅游区,但是华山主峰面积较小,容客量有限,使得体育旅游发展受到区域限制,加之对其他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缓慢,目前体育旅游以登山、攀岩为主。

2.2 临渭休憩旅游区体育旅游开展现状

渭南中心城区是渭南市政府所在地,是本市重要的旅游区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渭南市将是发展面向西安都市圈休闲度假以及体育旅游产品的理想地段。渭南市区内还分布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体育旅游资源,如少华山、蟠龙山、秀龙山、石鼓山、天留山、渭河全民健身长廊以及各类运动场馆百余处。近年来,渭南城区体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体育社团组织蓬勃发展,每年举办全市性的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象棋、武术、散打等赛事活动,为体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由于该旅游区体育旅游资源丰富的部分景点仍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相关配套设施尚不完善,加之城市建设及相关工作滞后以及若干传统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体育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该旅游区开展的体育旅游项目以信达运动广场的篮球、羽毛球,渭河长廊的自行车以及朝阳、沋河公园的毽子、风筝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但因商业行为的冲击,活动场地受到很大限制,体育旅游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产品。

2.3 黄河自然风光旅游带体育旅游开展现状

黄河自然风光旅游带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的西岸地区,是以黄河中游湿地为核心的滩涂水泊自然风光带。这一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水域资源丰富,是开展各类水上体育旅游项目的理想场所,如洽川、朝邑黄河滩涂、潼关黄渭滩涂等。但是由于旅游促销力度不够,服务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均相对滞后,使得旅游人次接待规模及经营效益尚徘徊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体育旅游项目以潼关旅游区的摩托艇、洽川旅游区的游泳为主,但参与人数少、规模小,体育旅游仍处于初创阶段。

2.4 韩城历史文化旅游区体育旅游开展现状

韩城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武术、风筝、社火等民风民俗类体育旅游项目开展较为广泛。但由于韩城位于关中地区的东北隅,连接大城市的快速交通系统尚未建成,在实现体育旅游资源的整体关联性、系统性、序列性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加之目前的发展重点是景区的开发和配套设施的建设,体育旅游业发展尚处在草创时期。

2.5 渭北帝陵旅游区体育旅游开展现状

渭南北部旅游区域具有鲜明的帝陵文化特色,如桥陵、泰陵等,同时还拥有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体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大量纪念性景点,如富平习仲勋纪念馆和蒲城杨虎城将军纪念馆和王鼎纪念馆、白水保警队起义故址等。但是目前我省已有一批以帝陵为主要特色的国内外知名旅游区,如黄帝陵、秦始皇陵等,新的帝陵旅游区的开发难度较大,加之本旅游区多数景点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开发力度、市场营销力度均存在较大的差距,正规的旅游市场尚未形成,旅游管理中的市场机制也未能完善,体育旅游尚处于萌芽状态。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渭南体育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3.1 策略调整滞后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逐步推广和实施,国内外游客对体育旅游的消费需求日益强烈。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渭南体育旅游企业目前仍在延续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于市场重新定位往往缺乏适当的战略调整。一些企业采用鸵鸟战术面对市场变化,战略调整滞后;另外一些企业呼吁采取严格的行业准入措施以限制竞争对手发展,而不是致力于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现有的体育旅游产品往往是简单复制,缺乏新意,难以满足各种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3.2 品牌竞争力不强

品牌效应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基石,也是增强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4]渭南市域内知名体育旅游产品主要以华山旅游区的攀岩、登山为主,产品单一,部分体育旅游产品未能充分融合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质与内涵,地域文化特色不突出。大部分体育旅游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开发存在多而散、规模小、效益差、低档次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新的体育旅游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尚未形成。

3.3 竞争加剧

渭南市体育旅游业面临的竞争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使沿线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进一步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热衷于出国游,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凭借着自身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文色彩吸引了大量的中国游客进入,一定程度上对渭南体育旅游业客源流向造成了冲击,并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这种冲击只会更明显。另一方面,近年来借助网络平台的线上旅游发展势头迅猛,《2017—2022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预计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万亿元。此外,目前很多在线旅游电商在发展线上模块的同时,也加紧布局线下门店,如携程、同程、途牛等。对一些中小型体育旅游行业来说,局面可能会更艰难,但也为体育旅游行业积极拥抱互联网,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促成新风口、新业态创造了条件。同时,渭南市发展体育旅游业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规不能完全到位,导致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时有发生。[5]渭南体育旅游业面对竞争如何稳定国内、国际客流,是渭南体育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考验。

3.4 人才匮乏

渭南市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参与体育旅游人数逐年上升,但体育旅游业起步晚,发展时间短,人才培养不足,高级涉外导游人才匮乏。体育旅游行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多数旅游企业出现专业人员紧缺的现象。据相关资料调查,渭南市多数体育旅游从业人员一般未经专业培训就先入职,工作技能相对较弱,工作效率相对较低,并且缺少连续性的专业培训活动,这使得员工的工作技能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在行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现有的管理者一般多是从基层做起,其管理方法完全来自于师傅带徒弟式的管理实践,但这种管理实践资源有限、时间过长,因此出现了后备人选短缺的现象。而且中层管理者受限于学历层次、专业水平,仅具备工作经验而缺少科学管理工具,当管理环境发生改变时,就出现了难以胜任的现象。现有从业人员无法满足海内外游客的高要求,加之部分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现象导致体育旅游人才与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制约了渭南市体育旅游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4 发展渭南市体育旅游业的建议

4.1 转化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动,体育旅游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体育旅游品牌理念与措施逐步与国际接轨。渭南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相对粗放,集约化程度不高,缺乏强势品牌。要从过往的松散粗放模式向精致品牌模式转换,更深程度地向品牌化迈进,着力打造强势的体育旅游品牌。可以依托华山、卤阳湖、大荔沙苑、同州湖等著名景区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积极培育渭河全民健身长廊、卤阳湖航空运动体验基地、华山登山攀岩基地、大荔沙苑体育旅游示范区等重点项目来打造知名品牌,培育龙头企业,采取政府和民间资本共同参与,以政府开发为主、民间资本投入为辅的策略。[6]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标杆和带头示范作用,进一步带动体育旅游发展。

4.2 以华山景区推进全域旅游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领域提出了“全域旅游”,提高旅游全过程中游客的参与度与舒适度,加强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与资源整合。[7]华山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热点地区,也是陕西、山西、河南毗邻地区旅游中心景区,是一个具有竞赛、观光、探险、科考、宗教文化、休闲健身和生态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全国一流旅游景区。渭南市应跳出一地一部门的利益藩篱,以全域的视角,进行整体规划,扩大产业规模。[8]渭南应充分发挥华山核心区的优势,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大力整合旅游资源,围绕华山景区构建以山水观光旅游、湿地休闲度假、东府民居民俗、文化旅游、体育旅游等为主的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打造以华山文化、民俗和音乐为元素的华山体育旅游新兴品牌,加快开发体育旅游新产品,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渭南体育旅游产品。扶持有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前景的体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深入挖掘开发地方特色鲜明的体育旅游商品,规划建立覆盖各景区的销售网点,推动体育旅游商品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以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为依托,带动绿色生态保护、现代交通物流等产业的发展。

4.3 打造民俗类体育旅游项目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加,对城市的兴趣增加,会显著增加旅游城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9]东府文化氛围中产生和留存的民俗民风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其中许多可以被开发成民俗类体育旅游产品,例如:蒲城尧山大鼓、黄河沿岸的黄河锣鼓、华阴素鼓与老腔、韩城抬杆迎神、合阳线戏、华县皮影、蒲城焰火及渭北各地的民间社火(芯子、高跷、舞狮等)等,但目前民俗文化与体育旅游未能有机结合,民俗类体育旅游项目严重匮乏。要整合各方面文化资源,紧贴“一带一路”倡议,梳理文化项目,把体育旅游产业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通过旅游综合效益和带动性,带动民俗类体育旅游产业从产品销售走向品牌销售,发展品牌经济。

4.4 借体育赛事带动体育旅游

竞技体育是体育旅游发展的有力推手。在节奏快、压力大的城市,体育正在以参与或观赏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居民。赛事的激烈竞争和比赛结果的悬念捕捉了人性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高水平的职业体育赛事和大型国际体育赛事。[10]一些大型的体育赛事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也正因为此,一些城市为提高城市的影响力争相竞办各类国际国内体育赛事。[11]渭南市应以体育赛事为平台,加强部门、行业协同,横向联动,推广和传播地方文化,带动体育旅游发展。在举办比赛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以体育为主题,以文化为内容,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文化宣传活动,广泛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如渭南承办的全国“未来之星”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丝绸之路·美丽大荔”中国渭南国际马拉松赛、“丝绸之路”中国渭南华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运会女篮预赛、全运会男篮附加赛、世界名校龙舟赛、中德青少年足球夏令营勒沃库森·渭南站、全国NBL篮球联赛渭南站、WCBA女子篮球联赛渭南站、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全国青年体操锦标赛、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等赛事,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极大地宣传了渭南、展示了渭南,对体育旅游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4.5 人才驱动体育旅游发展

体育旅游发展,不仅需要开发出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也离不开科学的管理,只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才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才能让游客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获得高质量的美的享受。市场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角逐上。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谁就有了成功的基础,行业要谋求发展,创新是第一道路,人才是助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渭南市应加大对不同层次从事体育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可以依托渭南师范学院等地方高校、研究机构,开设体育旅游管理专业,广泛开展“一带一路”体育旅游的科学研究工作,增强“一带一路”体育旅游的科技支撑能力,使渭南市体育旅游各项要素,各个层面全面融入国内、国际的旅游大市场之中,从而促进体育旅游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文忠.“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民资传统体育的国际传播基本体系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2):36-40.

[2]郭爽,孙根年,申林林.“美丽中国”背景下的城市宜游性评价研究——以陕西十地为例[J].河南科学,2016,34(7):1199-1202.

[3]齐朝勇.“大西安”体育旅游资源现状与市场开发的对策研究[J].消费经济,2016(12):78-83.

[4]鱼飞.“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120-121.

[5]穆峰.陕西省发展体育旅游业的可行性分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2):94-97.

[6]尤来菊,梁徐静,汤际澜,等.苏州发展体育旅游供给侧改革路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2):49-52.

[7]王峰,王永刚,赵海燕.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创新驱动与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6,36(4):22-26.

[8]田文林.西部大开发战略背景下我国中西部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7(3):93-97.

[9]陈玉萍,刘嘉毅.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南京青奥会为例[J].山东体育科技,2016(3):15-19.

[10]李伟,王莉.“大西安”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创新机制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6):28-31.

[11]赵承磊.“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体育文化融入路径探析——以河洛文化为例[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1):5-8.

猜你喜欢

渭南市渭南华山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咏华山
随王履登华山
华山论“剑”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
果树在渭南市区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三国渭南之战
新常态下的渭南文物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