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剂的制备”项目信息化教学设计
2018-04-28
随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课堂信息化施教的方案和标准,是教师梳理教学思路、创造高效课堂的必要依据。“颗粒剂的制备”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药物制剂技术”课程中的核心单元,本文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课程地位。“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技术课程,也是执业药师、医院职称晋升和药物制剂工等资格考试课程,旨在培养药品生产领域的核心技能。
2.教材分析。本课程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组织校内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进行课程改革,将重理论、轻技能的传统教学目录调整为典型工作任务导向的课改目录,分为八大模块108学时。本项目是固体制剂模块中的颗粒剂制备,8学时是固体制剂和职业岗位必须掌握的核心。
3.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高职二年级学生,前置课程有“制药设备与工艺”“药品GMP实施与认证”“药品合成技术”等,学生已具备GMP管理理念和操作常用制药设备的能力,后续课程有“药品生产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是对药品生产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升华。根据学生学情调研结果和学生特点,学生喜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在固体制剂制备方面有基础,但对后续工艺缺乏认知;厌倦逃避满堂灌,喜欢网络、互动式学习。
4.教学目标。深入分析颗粒剂制备相关职业岗位要求、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药物制剂工考核标准,结合学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颗粒剂的概念、特点和分类;能说出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方法;熟悉颗粒剂常用的附加剂。
技能目标:能熟练选用制粒设备并能按标准规程进行操作;能正确分析颗粒剂处方;能按生产工艺制备出合格的颗粒剂并进行质量评价。
素质目标:树立“质量第一、依法生产”的理念;强化GMP管理和安全生产意识。
图1
5.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分析颗粒剂处方;能按照生产工艺制备出合格颗粒是教学重点;因制备工艺中制粒操作涉及制粒设备和制粒方法的选择,抽象复杂,能熟练选用制粒设备并能按标准规程进行操作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项目驱动法,将颗粒剂制备剖析为处方分析与工艺设计、颗粒制备、颗粒质量检查三个任务,细化为七个环节,优化为选、定、做、评四个过程(见图1)。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教学做”合一课堂组织形式,分设多个教学场地和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针对教学重点的理论突破和教学难点的能力突破,采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如三维动画、视频演示、游戏通关等,弥补制粒设备昂贵、学生操作机会少、GMP环境要求高等不足,实现抽象知识形象化,操作过程可视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校企深度合作,专业教师定期下企业顶岗实践,按企业规范工作要素,使各项操作与企业要求接轨,与企业共建共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1.选项目,做准备。课前将任务书发布至云课堂,学生登录下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走访实体药店、查询CFDA官网了解颗粒剂概况,选取某种颗粒剂完成学习报告。登陆智慧职教,学习相关微课和视频,总结颗粒剂制备流程。结合云课堂学习报告评阅结果和课中2个小组代表汇报总结的颗粒剂制备流程,教师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实操做好理论准备。以每小组选取的颗粒剂为项目,通过班级QQ群发起投票,根据投票结果选定项目为“维生素C颗粒的制备”。
2.定方案,分步骤。发布维C处方至云课堂,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处方分析,并将讨论结果发布至云课堂,教师分析讲解,引出第一个教学重点。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组织自主设计游戏“处方找茬”,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寓教于乐,突破教学重点。给每组准备市售维C颗粒进行项目驱动,确定制备方案,对学生的疑问,通过现场教师示范、让学生观看操作视频等环节,亲身体验第二个教学重点。
3.做任务,练技能。制备流程中制粒步骤涉及方法多样,原理抽象,设备昂贵,操作机会少。为化解教学难点,利用三维动画演示工作原理,使学生获得直观认识,借助仿真视频分解操作步骤,结合操作视频进一步讲解,实现抽象理论形象化、操作过程可视化。再请学生现场口述制粒岗位操作规程,同时参照岗位sop、工艺规程和中国药典,将制粒过程标准化。最后通过通关小游戏考核学生掌握情况,通过的学生进入实训,未通关的学生留在此环节继续学习。以真实处方为载体,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根据标准化操作规程,分组制备颗粒,将理论与技能操作有机融合。实训中,教师随时指导、随时拍照上传至云课堂,展示规范操作,纠正错误操作,切实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得到产品后,会自发与老师展示的产品对比并思考“我做的颗粒合格吗”,再让学生观看质检视频、阅读质检内容,教师解读质量标准,学生进行质量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质量为本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评操作、谈体会。通过学生组内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检测学生产品和实操水平,形成实操成绩,成绩前三名学生说经验、谈体会。与企业对话车间工作人员现场总结颗粒剂制备注意事项,与生产实际接轨。
课后一方面利用云课堂发布课后练习,学生根据掌握情况分阶段进行知识检查;通过世界大学城课程资源网上传后续工艺辅助资料,布置预习任务,还可提供专业文献,帮助学生拓展和提高。另一方面通过QQ群分享颗粒剂成品,进行课后经验交流;开放实训室,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技能练习;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观制药企业生产车间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四、教学效果
1.实践效果。学生实操成绩是云课堂自动统计的课前任务,课堂上小组表现和课后拓展作业组成综合成绩。教师对此进行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后,学生考勤、参与课堂程度和综合成绩均有显著提高,培养的学生在企业上手快、留得住、技能优。
2.特色创新。学生通过课前调研颗粒剂品种,按品种投票,根据投票结果确定实训项目,从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个性化学习。
通过自主设计游戏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协作探究,将多元化考核贯穿始终,全程实时监控学生操作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模拟仿真实训,解读质量标准,提高学生药品生产岗位综合素质,与企业要求接轨,与生产实际接轨,实现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通过课前任务和课后提升,利用多平台、多渠道自主学习,扩大了学生认知范围,使之获得更深层次认知体验,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延伸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选、定、做、评,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理念,实现了颗粒剂制备知识、技能和素养目标,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车庆珍,周中新.片剂制备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科技视界,2005,(2):188.
[2]刘洋.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探究与实践——以维生素C包衣片制备的教学设计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0-33.
[3]蒋晗辉,陈璋,池东东.“静脉注射法”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67-69.
[4]恽菲,黄晓燕,李勇.“软胶囊剂的制备”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