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安全及质量控制技术
2018-04-28文彪
文彪
1 引言
在建筑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建筑施工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和关注,后浇带施工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合理有效的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为混凝土结构的刚性接缝的严密性、安全性提供保障,满足房屋建筑工程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
2 后浇带的作用
2.1 有效降低建筑结构不均匀沉降差
现代混凝土结构,有的高差很大(如塔楼和裙楼)、有的平面体量很大(如商场等),加上工业化泵送混凝土的普遍应用,其水灰比大、流动性好,水分蒸发易出现干缩开裂问题。
采取在建筑结构适当位置布设后浇带,人为的将建筑工程划分成不同的稳定单元体,达到先完成或分别进行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确保超高、超重沉降大的部分先行完成大部分沉降。再开始施工裙楼和其它结构,然后开始实施连接位置的后浇带浇筑施工,最后使分块的建筑结构组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整体,有效控制不均匀沉降,将建筑工程沉降差控制在规范允许值范围内,从而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质量符合有关验收规范要求。
2.2 消除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裂缝
普通混凝土在施工中和后期相当长的时间内,特别是在浇灌混凝土和养护的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收缩情况。对于刚刚完成施工的建筑结构,随环境温度变化过高会发生热胀的现象,温度过低又会发生收缩的现象。混凝土结构受温度差异形成的温度应力对房屋建筑结构的影响比较大,当温度应力超过某一个值时,会导致构件开裂,影响正常使用和结构耐久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合理布设后浇带,使建筑结构在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伸缩过程不至于超过一定约束力,进而大幅度的降低或释放了混凝土收缩应力。在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抗拉强度的帮助下,有效的抗拒混凝土干缩及温度应力,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可以说:后浇带是设计、施工阶段采取的预防混凝土开裂的有效措施。
3 后浇带设置
3.1 设置条件
后浇带设置一般由设计确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肯定了后浇带的作用,“设置后浇带可适当增大伸缩缝间距,但不能代替伸缩缝”。
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间距按设计布设具体位置;后浇带的宽度为800~1000mm。
3.2 设置形式
后浇带的形式有以下四种: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后浇带施工。如果设计施工图中没有明确,施工单位可按照工程实际需要提出方案,征得设计、业主单位同意后施工。
对于地下室的后浇带,通常会使用平直缝的布设形式,在混凝土浇筑前要设置钢板止水带,钢板止水带的箍筋做法具体如图1所示。
楼板的后浇带平直缝尺寸及配筋作法见图2,必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上层负弯矩钢筋的设计位置,防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被踩踏变形。
图1 钢板止水带的箍筋做法
图2 板后浇带
4 房屋后浇带施工技术
4.1 楼层、屋面后浇带模板及支架施工技术
后浇带形成的施工缝,往往会产生长悬臂梁,拆除模板时又没有采取加固措施就将模板支架拆除,造成长悬臂梁严重下挠(见图3),后支撑的钢管多被压弯变形(见图4);且上部各层会同样出现类似问题,导致工程结构质量、施工安全存在严重隐患。因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的4.4.16条明确规定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要按重要部位进行搭设、保持、拆除管理,不允许随意拆除或重新回撑。才能保证长悬臂梁不变形、不开裂。
图3 后浇带拆模过早、长悬臂梁严重下挠
图4 钢管被压弯变形
4.2 混凝土浇筑
后浇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45~60d后再进行浇灌,采用适合工程特点的后浇带接缝形式和其与两侧混凝土接缝防水做法,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微膨胀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1)后浇带施工工艺采用的钢板止水带、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符合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对止水带(条)和接缝密封材料,应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和进场抽样试验报告,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
(2)在后浇带施工前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后浇带模板支撑方案搭设、验收和拆除时间控制要求,钢筋处理、两侧接缝收口处理,浇筑后混凝土保湿保温养护要求,半成品和成品保护要求等。
(3)后浇带两侧可采用钢筋支架单层钢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后浇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混凝土浮浆剔除、凿毛、清洗湿润、刷浆,有效清除钢筋表层的锈迹,若有钢筋被踩弯或压弯现象,应要求及时进行矫正、复验合格。
(4)保证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中掺加微膨胀剂UEA的含量、其他外加剂掺量符合设计要求。《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的5.3.4强制性条文强调:采用掺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抗压强度、抗渗性能和限制膨胀率必须符合限制条件。
(5)对混凝土浇筑应进行全过程控制并旁站监督。在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的过程中,应采取对称浇筑的方法,保证后浇带模板不会位移;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应尽量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且宜选择在温度较低的季节施工;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干缩变形基本稳定后施工,为防止混凝土中水泥浆流失,应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振捣时间宜适当延长。后浇带浇注后应等待1~2h后再抹平压光数遍,减少表面裂缝的产生。
(6)成品保护措施。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进行施工作业;在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进行养护,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
5 结语
总而言之,将后浇带施工技术合理有效的运用到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减小房屋的收缩应力,确保房屋结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认真应用,能有效的处理高层建筑工程中存在的沉降差异质量问题,因此提高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对整体结构质量有重要意义。
[1]罗延凤.房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4(7):163~164.
[2]荣继高.探讨房屋施工中建筑后浇带技术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5):244~245.
[3]王宝林.有关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论述[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2):175.
[4]夏全胜.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J].科技与生活,201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