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2018-04-27蒋红英
蒋红英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数学活动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而且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活动;学习数学
当今社会人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知识的多少,更多地取决于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养成。而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和教育固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但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也就是说,“活动”才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以活动促发展”应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应成为改革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趣味活动——使数学知识趣味化。
游戏是小学各年级儿童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3]。游戏是孩子们的天地,在游戏中可以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积极思维的心向,自制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情绪品质,它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数学课的内容有的比较抽象,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生动活泼,不仅可促使学生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
在口算练习时,可以设计让学生算“24点”的游戏。用A(代表1)~10这十张牌(即十个数),让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3张或4张牌上的数,选择运算方法计算出24来,看谁获胜的次数多。学生情绪一定会异常高涨,抢着回答。
这样,一次有趣的玩扑克牌的活动,不仅可以加强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操作活动——使数学知识形象化。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儿童动手操作,一方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另一方面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系列转化为内部言语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4]。他们在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正以活跃的内部言语体验情境,展开思维。他们在操作时必须也必然地同时思考:如何摆放、如何分析、如何剪拼、如何折叠……,而操作中获得的形象和表象,又及时推动他们或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或进行归纳、类比、猜想等,进而深刻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由于操作活动是动态的,它顺应了儿童好奇喜动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激发兴趣,使学生在亲历创造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理解。动手操作可以为学生积累宝贵的感性材料,它是学生进行抽象思维的“根”与“源”,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能使学生在动手中积累,动手中思考,主动获取新知。
在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时,可以先让学生用准备的尺、绳子、长方形纸片小組合作想办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在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后,很自然地过渡到探究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一种是把四条边量出来,用长+宽+长+宽计算;第二种是量一条长一条宽,用长×2+宽×2计算,还可以用(长+宽)×2计算。通过观察比较,最后选择长方形周长用(长+宽)×2比较简便。整堂课学生自始至终都在认真操作,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三、比赛活动——使课堂教学竞争化。
根据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学时可依据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创设比赛的环节,开展一些小组比赛,男女对抗赛等,使学生在练中有争、练中有乐,在紧张和兴奋中品尝一节课的收获,感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完“数的大小比较”新课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比赛的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队,选2个代表来摸数,游戏规则是:每人摸4次,摸到的数字依次放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然后比一比,谁组成的数大哪队就获胜。在比赛中,让学生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四、讨论活动——使课堂教学合作化。
讨论可拓宽学生的参与面,是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有效手段,讨论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设亲切和谐平等互助的课堂气氛,还可进一步完善健康的人格[6]。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创设讨论的活动。在教学中常可采用同桌讨论或四人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小组讨论中,每个成员是平等的,他们可以自由发表个人的见解,不同意见相互碰撞,引发各种正确的、错误的认识差异和矛盾,使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能够在多方面、多层次上交流展开。
例如在教学画线段时,先让学生体会线段的两个特征,再以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各自画线段的方法。方法一:先画一条直线,再画两个端点。方法二:先画两个端点,再在两个端点间画一条直线。方法三:先画一个端点,从这端点出发画一直线,再画另一个端点。各种不同的方法都来自学生,学生在讨论交流和应用中充分体会到用哪种方法比较好一些,选择喜欢的方法,这样画线段的方法就内化成了学生的认识。讨论能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清晰,理解更加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总之,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教师会越来越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兴趣、思维、交流等方面的活动,课堂教学也会更加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体验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