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拖着行李箱的背包客

2018-04-27沈十六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背包客行李箱旅途

沈十六

青年作者,专栏作家,已出版《努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

我对于理想的认知,一开始很具体,想要写一些自己满意的故事,用写作帮助一些人。但我发现,要想这样需要自己经历过一些动荡、未知和困惑,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答案。所以,不停地写作也好,到不同的地方短居也罢,都是我寻找答案的方式。它比一直待在同一個地方,带来的感受要更真切、剧烈。

我把自己定义成一个拖着行李箱到处游荡的“背包客”,跟典型的背包客相比,我的行李显得有些臃肿,旅途过于漫长。我拖着电脑、相机、半箱子书和一堆生活必需品。

出发前我定好了目标:通过游历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是感受和观察不同地域的人和生活。

一个人活着需要找到自我。义务教育阶段所要掌握的是学习技能,要有搜索和理解知识的能力,学会在群体生活中如何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学时期,看到社会的某些角落,在复杂又单纯的人际关系中寻得一丝规律;等到真正进入工作阶段,就开始摸索人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可有些触动必须要外在刺激。所以,我选择了主动靠近这个宽阔而丰富的世界。

第一站是成都,先在那里跟父母见面,跟他们沟通好自己的计划,不想让他们因为“不理解某种生活方式”而感到担心。我害怕他们对小女儿的选择忧心忡忡,更害怕自己不够有足够的责任感。

所以,我和他们谈论的是生活到底有多少种可能,是否真的应该按照大多数的意见而活一生?

当我说服了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坚定之后,就收拾了两个巨大的行李箱去了拉萨。去那里的理由很简单,并不是为了洗涤什么心灵,只是遗憾未曾在那里的冬天晒过太阳喝过甜茶。

那时候我认为理想的生活状态,大概是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或者是能够尽可能地填补生活中的空白。所以,我想要阅读时,就把箱子打开,翻出没看过的书;想要做什么的时候,就立刻去做,绝不耽搁半分,去雪山、去大漠、去风鼓起衣衫的海边。

旅途的前半程是奔波,后来我去了天津、上海、郑州、桂林、北海、义乌、北京、乌鲁木齐,每个地方停留的时间并不相同,有的超过一月,有的不过一周,住过五星酒店的大床房,也睡过青年旅舍的三人间,跟陌生人聊过情感,也跟熟悉的朋友见过面。

旅途的后半程是思考,尤其是我回到山东处理一些家里的事情的时候,在陌生又熟悉的故乡停留了很久。孤独让人脆弱,陌生容易谨慎,未知犯下的失误会带来反省。

那段时间,我最大的感受是,追逐理想并不能帮助自己处理生活的困惑。

问题并不会因为我有多么高尚的情操,多么认真的态度而减少。它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而且,永远源于错误的决定,没有考虑清楚的想法和不够体谅他人的心态。我们没有豁免权,犯了错,就需要承担。

跟一个写作上的老师谈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这一年的游荡生活像是原地踏步,哪怕观察到了一些幽微的人性,但总是没有足够的故事构思支撑,写不出来时比任何时候都焦灼。她告诉我,没有原地踏步的人,任何经历过的事情,哪怕是看起来消耗时间、精力的事情,都会成为一种沉淀。它们将变成养分,滋润着自己,并在某一个时刻遇到一个触发点,进发出令自己惊诧的力量。

我信任她,并感激她。

我所要追寻的“写得好”,的确有些虚无缥缈,可没有尝试、积累和付出,就永远都无法触摸到啊。所以,理想生活的一种,大概是在追寻理想的路上,不停止,不放弃吧。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懦弱,补上需要的勇气;察觉天真的浅薄,试图获取一些深刻;了解生活的真相,并不因此感到绝望。

这就是我不断放在行李箱里的收获,以及我理想的生活。

猜你喜欢

背包客行李箱旅途
拿错行李箱
行李箱丢了
乐在旅途
疯狂旅途
“马”上旅途
Driver escapes through car boot
赞!最小背包客
旅途
30 YEARS OF BACKPACKING 背包客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