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赫芬顿邮报》给中国媒体业的启示

2018-04-27张云涛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业化互联网

摘 要:《赫芬顿邮报》通过雇佣具有高度知识水平的记者队伍进行新闻采访到加工制作的流程,同时聘用那些高人气和水平专栏、博客作家,继而保证了该报用户得到的新闻报道的质量。《赫芬顿邮报》的报道风格和视角都独具一格,多年在网络媒体领域的深耕,《赫芬顿邮报》一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高水平新闻产品。2012年,该报旗下的战地记者大卫伍德凭借自己的军事报道获得普利策奖,更是打破了互联网新闻媒体“娱乐至死”的说法。

关键词:赫芬顿邮报;互联网;专业化

办于2005年的《赫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是美國当今最有影响力的新闻博客网站,其自诩为“第一份互联网报纸”拥有68个栏目,3个国际版,每月12亿的页面浏览量,仅去年一年就吸引了5400万人次的评论。它几乎超越了美国现存所有新闻网站的流量。2013年,利润已达3000万美元,目前估值已达4.5亿美元。本文将分析探究该报的可取之道,特别是在“报纸消亡论”盛行的今天,对我国报业的启示。

一、报纸消亡论的魔咒

2005年,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前者的分析,他预测道: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后者的分析,他做出了以下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

这两个预测,特别是“日报读者将归于零”的提法经过媒体的报道,对世界报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尔·盖茨和默多克等都曾对此加以引用。日本原《每日新闻》总编歌川令三在《报纸消失的日子》一书中明确指出报纸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刘建明教授根据报纸读者的代际老化规律,于2005年11月做出了“在30年后,报纸将无可救药”的预测。2006年,他再次撰文提出:“在2030~2035年之后,报纸将无可救药”。当然,他所说的报纸消亡是有条件的。

同时,“报纸消亡论”也引起了极大争议。《纽约时报》执行总编比尔·凯勒在《在数字混乱时代,报纸还没有消亡》一文中,对此表示了异议。瑞典增长最快的报业集团——Metro报业集团的前首席执行官派里·汤恩伯格认为:报业生机勃勃并且活得很好,这足以证明关于报纸即将死亡的报道被极度夸大了。

二、《赫芬顿邮报》的创新之处

2.1重视内容运营

《赫芬顿邮报》聘请专业的新闻采编队伍和专栏、博客作家,向用户提供大量权威、专业、多元、有深度的新闻报道,其独特的报道视角和报道方式使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网络媒体,打破了“互联网媒体仅适合娱乐性信息”的魔咒。在重视新闻文本生产的同时,《赫芬顿邮报》充分尊重新闻信息产品的互联网属性,遵循互联网产品的运营规律,将传统的新闻文本生产渗透进互联网产品运营中,达到二者完美的融合,与用户建立以新闻信息为中介的对话互动关系。

传统媒体新闻生产过程中,定版之后新闻报道小能进行任何的改动,刊发之后记者几乎不会再去理会这则新闻。但是数字新闻生产中,静态的文本生产再也小能适应媒体与用户之问这种双向互动的信息对话关系,动态的内容运营实际上承担了某种内容再生产的职责,即根据用户小断变化的需求进行适时、恰当的变通。

2.2用户对话与新闻社区

《赫芬顿邮报》的宗旨是“提供一个平台进行真正重要的全国性交流。”《赫芬顿邮报》深谙制造对话的话题只是互动关系的良好开端,鼓励和刺激用户给子反馈和进行话题再制造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笔者总结了《赫芬顿邮报》鼓励用户对话的几个策略。用户互动是只在文章底部增设分享、评论功能键,至于用户评小评、转小则小闻小问,这是目前国内大多新闻网站的做法。

2010年,《赫芬顿邮报》决定为评论社区中参与程度较高的用户颁发等级勋章,建立这些用户在评论社区中的舆论领袖地位,拉动用户的评论发布量。“社交达人”用于奖励那些获得大量粉丝的用户;"(超级使用者)”颁发给那些频繁发表评论以及在Facebook分享评论的用户;“仲裁者”则给子那些具有犀利的眼光,删除小符合网站社区主流价值观的评论内容,保证社区交流讨论的高质性的用户。通过用户关系管理,《赫芬顿邮报》建立了用户参与生产、管理的评论内容社区,在这里用户小但可以分享阅读别人的观点,生产自己的思想内容,还可以与老朋友互动,结识新朋友,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子。截至2012年《赫芬顿邮报》的累计评论量己达到7000万条,超过2011年一整年的5400万条。

三、给传统媒体的启示

该报的改革实践带给传统嫌体的第一个启示,是必须不断进行借鉴和尝试。作为后起之秀,赫芬顿邮报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百年老报-样面临着同样的挑战,甚至采取了-此相同的应对策略。但正如赫芬顿所说的,即使这此报纸在网络方面做得不错,但他们所享有的盛誉及其传统的惯性反而成为新环境下进行创新的拖累。而像《赫芬顿邮报》这种新生网站在创新方面更愿意进行尝试。一篇研究《赫芬顿邮报》的文章也提到这一点:“赫芬顿邮报开始照搬德拉吉(Drudge)、博客,以及Blackpcoplclovcus.com网站和Contagious Media Lab,Stop theNRA等。然后,它进行升级,这在数字世界是稀松平常的,而在传统的新闻业当中却很费劲。”

《赫芬顿邮报》带来的第二个启示,是拓宽对新闻内容的理解,打造可参与、开放、移动的内容聚合平台。赫芬顿邮报不仅聚合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还将触角伸向了公民新闻、各种博客自媒体乃至用户的评论,并与Facebook等社交网站深度绑定,开发移动客户端,从开放和移动两个维度拓展内容聚合平台的功能。这与习惯J几原创并以新闻为唯一产品的传统媒体的思路大不相同,而且招致了版权与伦理方面的指责。但是赫芬顿邮报今大蓬勃发展的事实证明,可参与、开放、移动的内容聚合平台更贴近网络时代的新闻传播生态。这可能成为新闻网站未来的形态,而事实上,赫芬顿邮报也宣称自己是“新闻业的未来”(The Future Of Journalism)或者“新闻2.0"(News 2.0)。

赫芬顿邮报带来的第三个启示,是围绕用户进行创新,不断发掘网络互动性所蕴涵的潜力。可以说,赫芬顿邮报大部分的创新都在围绕用户做文章,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参与需求、社交需求等。它的基本架构是以用户为主体的新闻社区,在内容上依靠用户进行生产和传播,同时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虚拟身份,借此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赫芬顿邮报收集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不断研究如何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而这此恰恰是只注重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所需要学习的。

四、结语

本文研究了一份成功的“互联网报纸”——《赫芬顿邮报》,将其各种成功做法与当前正处于媒介融合大潮中的中国媒体界结合思考。中国各传统媒体在转型时,《赫芬顿邮报》是很有价值的学习对象。保持严肃专业,完善内容为王的新媒体平台运营,和读者用户走得更近,这些从理念到实际业务的种种准则都是值得参考的。

作者简介

张云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专业网络与新媒体研究。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化互联网
劳动教育课程的常态化、专业化还有多远
基于学科教学能力提升项目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得体会
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现状调查与分析
区域教学视导: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助推器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我国航天航空产业专业化水平测算与分析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