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政治基础与基本经验

2018-04-27张明学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摘 要:黨的政治建设是事关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建设。政党是有着共同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关键词:党的建设;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全面推进党政治的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其中,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报告将其作为统领作用,统率党的各个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不可小视。

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政治基础

1.理论来源

马克思、列宁等革命导师在认真研究和剖析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上,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以巴黎公社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建立新的民主制度和更高类型的政治文明的斗争,探寻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做出了天才的设想并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这些著作深刻地论证了共产党人应该加强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非常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始终把政治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强调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经过长期反复的探索,继承了建国以来政治建设的思想,汲取了以往的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教训,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对政治的内涵,政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及政治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重要的论述,初步确立了政治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政治建设思想,创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和基本架构,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思想。以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再一次把党的政治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2.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也进行了新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党的政治建设战略思想,正是在这新的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国际局势都出现了新的情况和新的变化,在国内,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如何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这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面临的重问题。国际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的曲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世界加紧了对社会主义的围攻,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了低潮。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证明,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国复兴之梦的伟大实现。

3.时代依据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继续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时代在飞速前进,政治也必然向前发展,这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党的政治建设战略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适应苏东剧变及世界政治多极化曲折发展的形势,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下,我们仍然要坚持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对外工作总的战略部署是要造成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国际和平环境,这是当前作为我国政治建设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1.加强、改进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特征,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它在我们国家中处在执政地位,是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反复比较做出的历史选择,是由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同时也是在长期艰难曲折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历史选择。

2.继续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途径。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我们党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是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最新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是同社会主义法制相结合的,我们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3.深化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与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我国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政治建设总是同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联的,每一项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民主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总是同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联系在一起的。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对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制度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做出了科学的回答,形成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新的论断。

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全民的民主法制素质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培养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利益,这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对广大群众进行民主教育,一方面是要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和民主理论教育;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要进行民主建设的实践教育,主要是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让人民在民主建设的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5 加强电子政务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促进作用

目前,世界各国己经开始了政府服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我国 各级政府也在充分认识政府服务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在进行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的合理创新。优化政治结构和功能,提高政治能力和效率,是高科技条件下政治建设创新的重要手段。目前我们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府工作的信息、網络化、科学化,使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开放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大大提高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政府部门与社会各界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实现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等,使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电子政务建设是造福人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执政为民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使“管理服务型”的政府与社会公众能够进行有效、及时、直接的沟通,并以更有效的行政流程来为人民群众服务,而社会公众能够通过网上政府更加快捷方便、及时地了解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法规及一些重要的信息,这样不仅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府服务的决策,解决了原来较为严重的回应度、信用度缺乏等问题,并且使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更加有信心,更加相信政府能够提供可靠的、稳定的、高质量的服务。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政府管理体制的变革。电子政务建设,决不是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对现行的传统政务进行简单的复制,而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和政府管理体制变革的一项创新工程。

总之,突出党的政治建设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我们党之所以能带领人民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正是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从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作者简介

张明学(1973-),男,汉族,河南省卢氏县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

猜你喜欢

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
中国协商民主政治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高度契合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论习近平关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的创新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
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践途径
当代社会政治思潮对中国的影响
从政治合法性看党的群众路线 教育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