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维角度看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
2018-04-27孙德鹏
孙德鹏
摘 要: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例,从管理模式和运行维护角度,看子阅览室发展的不同阶段,总结和分析各个阶段的优缺点和工作重心,论述了未来电子阅览室的发展和存在模式。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模式;运维
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相对于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而产生的一个概念。电子阅览室是相对于图书馆的“传统阅览室”而有此名的,它服务于图书馆,是指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集电子型文献(如磁盘、光盘、网络信息等)阅览、咨询、培 训、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阅览室。公共与高校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无本质区别,只是服务对象有所不同,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于社会大众,服务于所有进馆的读者;高校电子阅览室主要服务于学校师生。电子阅览室的产生,其宗旨就是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借此平台来了解、访问、获得巨量的图书馆电子资源,接触互联网信息,接受培训学习新知识,享受图书馆服务。
在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图书馆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众多图书馆界同行面对“高校电子阅览室”逐渐陷入发展难题、“网吧论”困境,提出“应当退出历史舞台”、“≠网吧之论”,或者尝试“建立3D阅览室”等等,而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又该何去何从呢?笔者根据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的几个阶段,从运维管理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并探索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未来发展方向。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诞生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电子阅览室建设大潮中,根据发展历程中的系统管理模式和运维情况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人工模式
电子阅览室设立之初,采用的是人工手工填单收费及人工控制机时的管理模式,即电子阅览室采用 “封闭式科室”管理——设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并设有专门的管理员,读者须在管理员处进行身份登记、交费购买机时,由管理员分配机位才能使用电子阅览室。机时使用完毕,由管理员人工通知读者下机。此时的电子阅览室,机位少(在20左右),规模相对较小,机器管理相对简单,读者行为管理几乎全靠人工巡检监控、引导规劝,运维工作主要包括网络管理、计算机硬件维护,对管理员专业要求不是很高,但对管理员的沟通交流工作要求比较高。这一阶段要求管理员既要管理整个电子阅览室的网络、计算机,要管理好读者身份登记、收费详细记录和所收金额,更要管理好使用电子阅览室的读者,要充分做好与读者的沟通协商工作——根据当时的管理员所述,劝读者按时下机、引导读者合理合法使用计算机是非常考验管理员耐性的事。无论是电子阅览室的硬件维护,系统及应用软件的维护,网络维护,财、物保管,还是对读者行为的管控、读者上网记录、业务数据统计等,可谓是“泾渭一体”,全系于管理员。
二、第二阶段——网吧模式
进入第二阶段,电子阅览室部署了管理软件——金盘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金盘系统),设置专门的管理员——读者通过管理员在读者账号里存钱,管理员通过金盘系统控制读者登陆、下机、自动计费以及读者行为管理等,电子阅览室依然采用“封闭式科室”管理,读者自助选择机位,自助上机,自由性很大。此阶段的电子阅览室,机位有所增加(达到50台),规模稍稍扩大,机器管理由于增加了硬件还原卡(8139网卡带硬盘保护卡),计算机系统及应用软件运维相对稳定并且简单,硬件维护工作由于规模扩大及还原卡增加而有所增加,所以运维工作主要包括网络管理、计算机硬件维护、应用软件的升级,还包括对金盘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这一阶段慢慢出现的破解金盘系统、钻系统漏洞、账户盗用等现象和行为常有发生,管理员不得不针对系统漏洞 “亡羊补牢”、技术防范,与读者的沟通交流工作有所减少,管理员被释放出来,能更专心于电子阅览室及管理软件的运维管理。
由于使用了金盘系统,管理员对读者身份登记、收费及现金的管理变成了对金盘系统的使用和管理,相对第一阶段更便捷、简单,而且有据可查;对读者限时、下机的管理变得简单,再也不需苦口婆心的规劝,系统控制、即使使用完毕自动下机;读者的上网行因为有了金盘系统而变得有规矩,上网记录也完整保存、有据可查,业务统计周期统计更是方便快捷,软件方面有金盘管理,硬件依靠还原卡,管理工作更专业、更轻松了。此时的电子阅览室管理员类似于网吧管理员,电子阅览室的运维与网吧运维雷同。
三、第三阶段——分散、见位插针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10年底改扩建一期工程后重新开馆,电子阅览室发展也迈入新的阶段。此时的电子阅览室,一改旧时的收费模式,进入了“全免费”时代。电子阅览室规模扩大到200台,不再采用“封闭式科室”管理,而是分散式、见位插针式布局,分布于中文借阅部、报刊部、外文部、特藏部、缩微阅览室等不同的业务区域,在不同的区域内也采用分散式布設——哪里有空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机位布设;此时的阅览室系统管理采用的是联创管理系统,读者采用自助上网模式——读者随心所欲,遇到机位就可以上机,通过读者卡卡号和密码登陆使用计算机,每个读者每天拥有N小时免费机时,机时用完不能续用,不收费不充值;联创系统对读者上网行为、读者机时使用进行管控,记录读者上网日志、使用记录等,业务统计更是方便快捷;系统管理则采用Ctrix的瘦客户机(Thin Client)虚拟桌面模式,在读者看来使用的依然是一台计算机——瘦客户机(Thin Client),正常开机、登陆使用、电子资源访问下载、上网娱乐、暂停注销关机等等,而其实每个读者面对的使用的只是一个屏幕,其所使用的系统、软件应用及资源访问等都是通过网络传导至后台服务器,这些对硬件资源的依赖(CPU、内存等)都是由服务器来承担和分配的,对读者来说没有任何区别,对管理员而言每个读者使用的只是一个文件,而管理员需要做的是管理好Ctrix系统,做好规划和分配。服务器相当于是一个“大蛋糕”,每个读者的使用申请相当于一个切割请求,申请一个,就从大蛋糕切割一块分配给该读者,当然每块分割下来的蛋糕都有相同的系统文件和应用软件,使用完毕会将此块蛋糕释放回返“大蛋糕”。使用Ctrix系统的好处在于系统的管理维护都集于对每块蛋糕的更新制作、Ctrix系统综合网络资源、CPU、内存资源等,根据当下读者使用申请的多少负责对“大蛋糕”的分配和权衡,其作用与第二阶段的还原卡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一个通过软件,一个用的是硬件控制。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计算机硬件更新换代的飞速发展下,电子阅览室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工作逐渐被计算机厂家的维保取代,拆机维保或者增加还原卡变得不现实(关键是拆机后厂家不维保);分散、见位插针式的机位布局,网络畅通Ctrix系统才能正常运行,读者的所有需求都通过网络传输给服务器(即便是使用OFFICE软件),这都对网络布设、网络硬件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网络运维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在此阶段,由于全免费,管理员彻底与“财”无缘,不需与现金打交道,联创以及Ctrix系统的使用使得读者行为管控、读者机时管控、读者上机记录、业务数据统计分析等都便捷顺畅,管理联创系统、Ctrix系统之余,最核心、最关键的是网络问题、瘦客户机的维护管理以及读者突发问题的解决。
(1)网络问题:Ctrix系统极度依赖网络,网络通,则全通,网络慢,则全慢,网络断,则全断。这里所谓的网络,包括瘦客户机(客户端)到核心交换机、服务器到核心交换机的网络,也包括核心交换机路由器到外部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网络,当然,如果外部运营商网络接入馆内的网络断开,则系统只能在馆内局域网运行,可正常访问本馆资源及使用本机不联网应用软件。
(2)瘦客户机:瘦客户机的出现增大了机位规模,让更多的读者可以不用排队自由享用电子阅览室服务,但瘦客户机固有的硬件配置低、易人为损坏、损坏不能维保问题使得瘦客户机的使用呈递减趋势,越用越少。
(3)读者突发问题:瘦客户机的低配置赶不上软件的更新换代对硬件配置的高要求,使用者对视频、高清资源需求的急速增长,都使得瘦客户机给读者使用带来的体验并不愉快,网速的起伏带来机器反应的快慢不均衡,分散式布局方便了人为破坏的隐蔽性和便捷性,更加大了监控的难度,读者突发问题频发,误操作、缺乏引导、密码错、争抢机位、霸占机位自习、断网自用、网络故障、瘦客户机系统不兼容、硬件损坏等等状况,不一而足,管理员疲于奔命,到处“抢险堵漏”。
四、第四阶段——按需分布、集中分散结合
瘦客户机的使用可以分为三大块,检索机专门用于馆藏资源检索(馆内局域网使用);读者机用于读者电子资源访问下载、浏览网页、社交娱乐等、资源机专门用于特藏资源以及缩微资源的展示浏览等。随着使用时长,读者机故障率越来越多,读者体验越来越差,而检索机以及资源机使用稳定且正常,综合馆内业务需求及设备现状,我馆及时做出调整,将读者机全部撤下更换为检索机及资源机使用,另开辟设立专门的“读者机区域”,这就是笔者所分列的第四阶段。
在此阶段,电子阅览室不再是完全分散,也不是完全“封闭式科室”管理,而是根据具体业务需要,按需分布、集中分散相结合。具体运作如下:
(1)借阅部、报刊部由于读者访问数量相对较多并且人员密集,则划定区域设立专门的开放式“数字空间”——集中该业务部门读者机机位,统一管理,设专门的管理岗(可无人值守)。软件管理系统更换为中科力天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读者通过刷二代身份证自由上机,自主选择机位,读者登陆、注销、下机、上网行为管控、上网记录、业务数据统计等工作都由中科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则由分腾系统替代了原来的Ctrix系统,相同的都是桌面虚拟化应用,不同的是分腾系统的每个云桌面使用的是各个客户端的资源,彻底解放了服务器,这就使得服务器配置并不需很高,一般的PC机就可以保证200-300个虚拟桌面的正常顺畅运行;客户端会将虚拟桌面系统文件保存至本地硬盘,即便客户端与服务器的网络连接终端情况下,客户端一样可离线使用;虚拟桌面系统文件可配置、可衍生,使得每台客户端可有多个系统,可根据需求即时更换系统,每个系统的更新以及应用软件的更新编辑都方便快捷,大大降低了系统机软件运维工作的难度和强度;由于客户端使用的是普通的PC机,硬件维护的工作交由厂家来解决,集中区域便于机器电脑锁机保管,更便于安保巡视和摄像监控。如此,电子阅览室管理员被彻底解放,所接触的软件管理有中科系统,系统管理有分腾系统,硬件维护有厂家售后,管理员需要面对的是管理系统的专业的运维工作。
(2)外文部、特藏部、缩微阅览室、港台阅览室、报纸室等业务区域,由于来访读者人数相对较少、学术专业性相对更强,则采用区域式零碎布局——在不同地段集中几台机位专门用于满足该区域对口业务需求。例如,特藏部设有专门的特藏检索区、特藏资源浏览区,缩微阅览室设专门的缩微报刊机民国文献资源专区,报纸室设专门的盲人阅读区、报刊检索专用区、读电子报纸和期刊专用的新媒体阅览区等。由于这些划区域、针对不同需求设定的专区,没有联通互联网的需求,并且专区用户类别相对稳定,每个专区都形成自有的“圈”,而普通读者对这些不通互联网的专区兴趣不大,这使得机器故障率大大下降,运维工作也轻松了很多。
从上述笔者总结的电子阅览室发展的四个阶段看,每个阶段电子阅览室的软硬件组成、管理模式、运维工作的重心都充分映射出当时的时代特点,都是在满足当时的用户需求而做出的调整和部署,切切实实履行着“实践出真知”,“踏踏实实做好业务工作”的实事求是精神。
互联网时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2017年的今天,家家有电脑、人人有“智能手机”成为了可能,WIFI遍布、5G时代、HIFI驾到、一台手机的内存达到4G、6G,硬件配置甚或超过PC机。。。。这一切都将公共电子阅览室推上了风口浪尖,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未来之路在何方?
且看脚下。2010年以后国家图书馆逐步减少电子阅览室PC机的数量,在实现无线WIFI全馆覆盖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无线网络带宽、增多智能终端充电位、提前部署5G无线网络、出台政策鼓励读者自带笔记本、Pad、手机等终端设备自助接入图书馆無线网络,并实现无线网络无时限、全免费;无独有偶,上海图书馆也将电子阅览室PC机数量控制在30左右,独辟一隅、不限机时、无人排队情况下可循环使用,同样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增大无线带宽、增多充电桩、增设电源插口、无线网络使用不限时全免费等。由此可见,传统的“有线”为主、无线为副的网络布局正在快速转变为无线为主、有线为副,甚至完全以无线取代有线网络。
电子阅览室设立之初的宗旨是给读者提供一个便捷的平台,借此平台来了解、访问、获得巨量的图书馆电子资源,接触互联网信息,接受培训学习新知识,享受图书馆服务。放眼当前,无线网络覆盖、智能终端普及、参考咨询及原文传递服务大行其道,读者、用户获取资源的渠道增多,便捷性、自由度也更强,学习新知识、接收新信息、畅享互联网更是自由自在,更乐于并善于享受图书馆服务了。从这个角度看,电子阅览室没有也不会消亡,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存在,而管理员不再局限于原有对硬件、对系统、对读者的维护管理,而是更新为对无线网络的管理、对无线信号的维护、对读者上网行为的引导和约束、对读者服务质量以及读者体验的提升、当然也包括参考咨询部门对服务质量和数量的双保障等等。
借用一句台词“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一种精神,会不断传承,但存在形式却会被更新的样式替代。由此可以预见,电子阅览室的未来,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方式会在更新的模式下运行,其根本目的还是方便读者更合理合情、更善于乐于使用开发甚至参与建设图书馆资源库,电子阅览室的这一根本宗旨不会变。
参考文献
[1]张燕.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应当退出历史舞台[J] .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0)
[2]李索拉.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发展新探索 ———浅析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3D 阅览室.教育时空,
[3]曹玉平.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吧———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 室在信息传播中的导向作用[ J] . 图书馆界,2005(01)
[4]方允璋.电子阅览室≠网吧———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建设的反思.图书馆工作于研究,2004(5)
(作者单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