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构建
2018-04-27陈远武
陈远武
摘 要:国家职业标准的课程衔接策略指的是中高职学校分别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和针对于培养目标设定的一系列(岗位)群,将区分中、高级工的要求,分别确定教学内容的办法以及教学内容的途径。具体的步骤分为:培养目标的确定,职业(岗位)群的设置以及学习内容模块的确定和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着眼于职业能力基础上的网络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的构建展开笔者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的几点思考和建议,希望借阅者能够积极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中高职学校;课程衔接;策略
1985年我国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逐步完成从初级到高级以及行业配套和结构合理同时能够与普通教育互相进行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在2002年,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的扩大提出了相关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教育部又规定了要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的构建建立健全工作,同时,我国中职衔接问题又开始倍受关注,引起了政府的注意。
一、培养目标确定
1.要充分满足当前、当地的社会需求
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有义务和职务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工作培养和输送一批批合格并且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能够培养出高技能的技术性人才也是各个职业学校立校的原则和本钱,是立校之本。
2.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
由于各个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等因素之间的不同和存在的差异,能够有的放矢。比如,某市针对其市医药企业的要求(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中等学校生物技术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把目光集中放在生物药物以及机械维护和机械保养等各类项目上面,但对于高职院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则把侧重点集中在生物药物提取以及检测分析和管理或者市场营销上面。如此便能在培养目标上更具体的体现出与之不同的培养要求,有便于高职衔接时学习内容的安排。
3.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就业需求
将就业作为导向内容,然后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求对专业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设置,另外,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毕业时倘若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用得上,则学生的就业机会可以大大增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就业率。
4.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知识与经济并存的时代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知识代谢的明显加快以及产业结构的加快调整。当时佷为热门的职业到后来可能变得成为冷门或者出现无人问津的状况;与之相反的是,部分职业虽然一时不被看好,却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对其职业人才的稀缺使得其需求市场不断扩大,因此,这类人才才开始变得抢手。因此也就对我们的专业设置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目标更具有前瞻性,需要认真的对其地方的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认真的研究,准确到位的把握好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及战略走向,从而进一步使得科学决策的能力逐步提高,需要尽可能的避免想当然以及拍脑袋的做法,以此使得毕业生能够灵活的应对岗位的变化,帮助他们持续性发展和朝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进展。
二、内容模块确定
1.阶梯式原则
对于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应该是在中職教学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的,并且要安排在同一模块中。举个例子,中职学校仅仅只要对于药物检验工的药物仪器分析模块进行掌握紫、红外分光光度原理进行分析以及在方法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2.非直线原则
相同的职业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之间两者并非存在于一种直线性关系,高职学校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有机的与学生的愿望亦或是与本校的特点相结合而开辟出新的内容模块。再比如,一些农村地区中药模块的种植工作的开展,在实际工作中就相对于生物制药的专业技术对名贵的中草药组培模块进行设置。
3.不唯“标准”原则
在我国颁布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的实施必须要贯彻落实国家相对的教育方针,对于受教育者需要从思想或者职业道德的教育方面进行教育。对于学生自身来水,要成人和成才,不能仅仅依靠一技之长,而是要同时把握好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和价值观的确定。在进行内容模块的设定时要考虑在内的通知类课程地位,以便于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应有健康向上的身心。假如只依据《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则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职业培训就会产生混淆。如果仅仅根据《标准》安排教学内容,就混淆了正规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知、技的内容选排工作也不能只唯“标准”进行,需要建立于“标准”的基础上最大程度的发挥学校的办学优势,从而想方设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区别于学校职业能力鉴定和学习,使得两者之间有所区别。
三、课程体系建立
1.淡化了系统但又有一定的联系
模块合成的课程在其系统性以及连贯性方面其性能都较差一些,前后两个模块之间时而会缺乏联系,但其在学科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方面又是相同的,以此对于学生在技能掌握以及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两个方面都是有利的。
2.体现“教、学、做”一体
无论是哪个模块或者包括基本理论以及专业技能,适用于教、学、做三方面的有效融合,能够一次性在实验以及实训场所将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次性完成。
3.课程类型的非直线性
对于相同的专业中高职的课程类型表现出来的性质有所不同,即存在课程安排的差异性,但对于核心课程来说却是必须要开设的,并且要能够体现出知技要求上的阶梯上升的趋势或特点。
结语:具备科学性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既是现代化社会发展适应的新要求的提出,同时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以及其发展需要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的构建和完善是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其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吕江毅,刘敏杰 - "3+2"中高职教育衔接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4)
[2]王明雄,陈燕,钟泽秀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西藏教育.2013(11)
[3]吴献文,张浩波.对接职业岗位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思考—以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10)
[4]吴献文,张浩波.基于岗位需求的中高职教材衔接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9)
(作者单位: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