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堂吉诃德》的悲与喜

2018-04-27张西庆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堂吉诃德发笑风车

张西庆

初闻《堂·吉诃德》,老师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我想,这一定是一本十分有趣的书;后读《堂·吉诃德》,顿觉妙趣横生,怎有如此异想天开之人,所谓读书读傻了应该就是这样吧;再悟《堂·吉诃德》,幽默之中略藏悲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兼容开始突显……

有人这样评价《堂·吉诃德》:“如果你看到大三的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那我多半是在看这本书。”由此,《堂·吉诃德》的幽默性我们是毋庸置疑的,如果给对这本书完全一无所知的人讲几个这本书里的小片段,我想任谁都会忍俊不禁,比如讲到堂吉诃德和临时找来的“侍从”桑丘一起出门闯荡后,遇到一片旋转的风车,我们的主角却把这些风车当巨人,冲上去和他大战一场,却弄得遍体鳞伤;还有一次,堂吉诃德被牧羊人从驽骍难得上用弹弓打了下来还被打掉了几颗牙,桑丘过来扶他,他先前喝的自己做的汤药这时发作,全吐到了桑丘的身上脸上,桑丘原以为是血,可闻到是害人的汤药后,一阵恶心,也开始吐,主仆二人就头对头吐了起来。如果你讲得更绘声绘色一点,那么我想这些片段作为一个笑话也就更加逼真了,《堂·吉诃德》的幽默性之一就在于其情节的荒诞,由堂吉诃德疯了似的行为构成的情节并不符合我们的常理,这样不符合常规的行为一出现,自然就会被视作“笑话”。

除了情节的不符合常理,堂吉诃德的造型也完全可以用夸张来形容,故事发生在十六、七世纪的西班牙,而堂吉诃德所痴迷的骑士却停留在十五世纪的欧洲,当堂吉诃德换了自己的名字,骑上自以为的好马,浑身披挂,手拿长枪,头戴拼凑的头盔走在街上,我想那样的装扮无异于如今看到一个自称是侠客的人骑马、拿剑、穿着清服走在街上。大多数人看到这个场景不会发出崇拜赞扬之感,相反,他们会笑。堂吉诃德在书里也就是这样一个存在,看这个人,穿的是什么,竟然随便找个人就可以把自己封为骑士,竟然隔壁村的随便一个姑娘也可以成为最美的一种人,所以,人人都会觉得荒诞、可笑。

除此之外,《堂·吉诃德》的幽默性还变现在其语言对话上,来自农村的桑丘总是幻想着可以成为一名总督,而堂吉诃德也在不停的承诺:“放心吧,桑丘兄弟将来我们有了奇遇,我一定照应你做总督。”主仆两人都沉浸在一种荒诞的幻想里,让人发笑的是在这些我们看来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幻想里,一主一仆却是一本正经在在想象着美好的未来;还有下卷里桑丘酷爱使用连珠炮似的成语,不管是否应景,总能引人发笑。通读全书,虽不至于大笑,却笑意一直不断。

前面我们说,这本书有许许多多引人发笑的地方,是的,大多数人看这本书都会发出欢快的笑声,但是这本书的悲剧性也正来源于这些“笑声”,让我们发笑的所有内容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荒诞”,这些荒诞通通不那么和情理,若不深究,自然让人捧腹,好像是一个疯子在做着疯事。堂吉诃德疯了吗?我们谁也不是堂吉诃德,谁也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一个人如果执拗于一个没有意义的行为,我们管他叫疯子,在此意义上,堂吉诃德看似也就和疯子无异了,可是堂吉诃德执拗的是什么?他的执拗是否有意义?我想我们可以从他的行为里找到答案,他和风车战斗,向狮子战斗,只要他觉得这符合他心中的骑士精神,他就义无反顾的扑上去,即使对方人高马大,他也面无怯色,这仅仅可以用一个“疯”来形容?他所追求的、捍卫的是他的理想,他心中的正义,哪怕这种行为最终是无效的,但他仍然执拗的进行着,这些行为背后都是对理想的一片赤子之心,因为是自己的理想,所以容不得他人抹灭,面对危险的能都毫不犹豫的冲上去。而面对这些行为,我们发出的是一阵阵的笑声,堂吉诃德的身边人发出的是整齐的反对声,这种对别人理想毫不留情的抨擊与嘲笑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剧?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是说悲剧是一种有价值的事物的毁灭,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残酷命运的无情演绎。堂吉诃德虽为一位爱做梦爱幻想的小人物,却有着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他的理想,他的激情,他的正义,以及他心中的爱情,都是那是社会里有价值的独特的存在,但是却一次次的遭受着毁灭,在第二部里,堂吉诃德及其侍从仍然不懈追求自己的梦想与正义,但是这个过程却一次次遭人嘲笑与捉弄,而我们的一次次笑点,也是因为主仆二人受的捉弄而产生,与此同时,堂吉诃德坚守的理想和正义也在一点点毁灭,就好像在某一天,自己的梦境突然被长枪挑破,他突然发现自己就是一个光着身子在人海洋洋得意穿行的傻逼,那种羞愧感一下子涌上心头击退了所有的幻想,前面坚守的所有也就在一瞬间破灭。究其原因,也就是其理想与现实的不相融,表面上堂吉诃德追求的是荒诞骑士小说,但是心理向往的却是高尚的骑士精神,是一种高尚的信仰,积淀着民族远古尚武的某些积极因素,其实质是正义的,而这样的正义却最终遭到毁灭,是为悲剧。

一般情况下,悲和喜是两种对立因素,但是却又不是绝然相对,在一定情况下,此两种因素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有的喜剧诙谐幽默,让人啼笑皆非,但是这些喜剧又时常像是一幕幕闹剧,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不由得让人深思,可笑的背后是深刻的可悲,不仅悲在个人,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如中国的阿Q,如欧洲的堂吉诃德。阿Q用他的精神胜利法逗乐了众人,但这背后的自我麻痹却让人感到可悲,堂吉诃德活在他的幻想里做出种种啼笑皆非的事情,其结局 同样让人感到可悲。作者在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时用了大量夸张、对比等手法来达到一个讽刺的效果,如堂吉诃德夸张的着装和行为,如代表主流的侍从桑丘和堂吉诃德的价值观对比,最终都从喜剧中表达悲剧的情思。亚里士多德说悲剧“借激起怜悯和恐惧来达到这些情绪的净化”,这也就形成了这部喜剧中育有悲剧的小说的主要意义,悲剧能使人产生怜悯之情,当悲剧发生在堂吉诃德身上,读者往往会对他身上的善良、可爱感到同情和惋惜,而最终,读者在得到审美快感的同时还会在这本书里收获到一个道德教化、净化新心灵的作用这样,悲剧的价值也就体现了出来。

堂吉诃德盲目效仿骑士小说,其行为可悲可笑,但他为追求正义和理想而置生命不顾的行为又是那么可爱可敬,两组看似矛盾的性格实际上是将幽默性与悲剧性融合在了一起,寓讽刺于幽默,更能突出其对当时现实强烈的批判性。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堂吉诃德发笑风车
小风车
自制纸风车
哪个风车转得快?
西班牙语文学与学生语言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
堂吉诃德之性格内蕴析论
中企走出去不妨学一学“堂吉诃德”(观察家)
婴儿为何会发笑?
动物一卖萌世界就发笑
女汉子一发彪,全世界都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