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浅析
2018-04-27杨平
杨平
摘 要:左脚调与左脚舞是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含了彝族社会发展历史及生活方式的文化积淀。牟定是左脚舞的故乡,左脚舞是牟定彝族的代表性舞种,在牟定传承千年,经久不衰,是红土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这源于一千多年前的悠久彝族歌舞文化,正以最耀眼的姿态向世界散发它的光芒。
关键词:左脚调;左脚舞;婚俗;艺术特征;发展
一、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的人文历史
牟定县地处云贵高原,地处滇中腹地。这里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而且具有浓郁厚重的文化底蕴。虽然没有名山、名水和名人,但有样东西却不能让人忘怀,那就是跳了上千年的左脚舞和唱了上千年的左脚调。从远古传说起源的左脚舞,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牟定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紧密的与牟定人联系在一起。同时也成为彝族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标志,蕴含了彝族社会的发展历史以及生活方式的文化积淀。
1、牟定彝族节庆活动与左脚调左脚舞的历史渊源
在牟定左脚舞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以正月十五赶猫街、二月八、三月会、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作为重要载体,与左脚舞相依相伴,成为左脚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众多民间传统节日中,当数三月会的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氛最热闹、名气最响。一年一度的三月会是彝族左脚歌舞的盛会,也是左脚舞以及其他彝族歌舞的海洋。成千上万的彝族群众弹起弦子,男女和声或齐声唱起左脚调,手牵手肩并肩,围成一个个几十人至上百人的大圆圈,欢跳左脚舞。在县城广场和主要街道上,三月会期间每晚跳脚圈数在50圈至100圈,可谓盛况空前。
在史实记载方面。据考证,牟定左脚舞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并散见各种史志。其中,要数康熙四十一年的《定远县志》及道光十五年的《定远县志》最为权威。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修定的《定远县志》记载:“三月二十八日,城南东岳宫赶会,卖棕笠、毛毡、麻线,至晚男女嘘葫芦笙、弹月琴、吹口弦、唱彝曲……环围跳左脚至更余方散。”千年跳一脚,百年赶一会中“脚”指的就是“左脚舞”,“会”指的就是“三月会”。可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早在前年之前,就已经诞生了这一优秀的彝族文化。
在历史传说方面,关于左脚舞的民间传说有很多。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据说在远古的时候,牟定坝子城南东岳庙旁边有一个黑龙潭,龙潭里有一条恶龙常常出来兴风作浪,造成牟定坝子洪水泛滥成灾。彝族小伙阿里和彝族姑娘阿罗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阿里勤劳勇敢,力大无穷,弦子弹得好,弹过九村十八寨;阿罗聪明美丽又贤惠,绣得一手好丝线,调子唱得像百灵鸟,人见人爱。阿里和阿罗目睹恶龙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决心前往龙潭制服恶龙,为民除害。众乡亲在阿里和阿罗的感召下,前往助阵。农历三月二十八日这天,他们把烧红的火炭和石灰投向龙潭,又挑来石头和土,把龙潭填平,恶龙在龙潭内垂死挣扎。阿里和阿罗还怕石头压不住恶龙,就在上面燃烧起熊熊篝火,大家围起圈,一边唱一边跺脚,连跳了三天三夜,恶龙终于被制服,牟定坝子洪水退去,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为了欢庆胜利,纪念勇敢的彝族青年阿里和阿罗,彝家人用恶龙的头、皮、骨、筋等制成月琴,每年传统节日的时候都聚到一齐跳脚弹琴,以示对勇敢的彝家儿女的纪念。
2、左脚舞故乡的风土人情
左脚舞寄托着彝家人的情,彝家人的爱,承载着彝家人的向往和追求,彝家人的团结互助,彝家人的热情好客,彝家人的勤劳勇敢,彝家人的聪明和智慧,它深深地扎根于彝族人民的生产活之中。彝家人性格开朗、诙谐幽默、爱说爱笑、能歌善舞。
左脚舞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社会进步的同时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普通大众化的左脚舞较为欢快,热情奔放,一个左脚调一种跳法,舞蹈动作随左脚调的变化而变化。虽各曲跳法不同,但主要都是注重舞步动作的协调和整齐划一,具有相同的规律和共性,通俗易懂。千百年来,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已被潜移默化。“会说话就会唱左脚调,会走路就会跳左脚舞”,就如调子中唱到的那样:“高山顶上茶花开,阿哥阿妹跳脚来;跳穿阿哥千层底,跳破阿妹绣花鞋”。“跳脚跳得黄灰冒,跳得黄灰做得药”,“弦子一响,双脚发痒,调子一唱,浑身舒畅”这些活脱脱都是左脚舞活动的真实写照,也正因这些现象表现出了生活赋予音乐舞蹈的灵性,并突出了彝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劳动精神。
近年来牟定全力打造左脚舞文化品牌,左脚舞文化已成为了彝族文化的代名词。左脚舞文化也囊括了彝族歌、舞、乐、民族服饰、民族工艺以及吉庆礼仪、民族节日、美食饮酒、待客方法、喜事婚宴、祭祀等各种风情习俗,就连彝族人对天、地、日、月、火、虎的原始自然崇拜也是用左脚舞文化活动来表达的。因此,可以说左脚舞文化包含了一切与左脚舞息息相关的彝族群众活动。左脚舞伴随着彝家人的生產生活、喜怒哀乐,不断的延续与发展着。
二、牟定彝族左脚调与左脚舞的艺术特征
左脚舞在楚雄其它地方也跳,不过牟定是左脚舞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左脚舞的故乡。左脚舞是牟定彝族的代表性舞种,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活动模式和规律。它集歌、舞、乐三位一体,密不可分。“左脚舞”配“左脚调”也是牟定彝族边唱边跳的独有特色。左脚舞与左脚调相结合,更加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与独特的创造力。同时,由于左脚舞具有节奏明快、通俗易懂、热烈奔放、充满活力的特点,传承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覆盖了牟定县的村村寨寨及整个楚雄地区,其影响力已扩大到省内外。
1、牟定彝族左脚调的艺术特征
左脚调是楚雄本地俗称,专业术语应称左脚歌。左脚调的出现是伴随着左脚舞的出现而出现的,左脚舞也因左脚调的不断繁荣、丰富、发展而得于延续。因此,左脚舞是左脚调赖以生存的根基,左脚调是左脚舞得于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促进。从广义方面看,左脚调是彝家人在跳左脚、节庆、婚典、敬酒、恋爱、对歌、迎客、迎亲时的一种喜闻乐见的、老少皆会的集体或个人的歌唱演奏方式。从狭义方面看,左脚调专指彝家人在跳左脚时唱的调子。以辅助的形式把左脚舞的狂欢以及表演推向高潮。
左脚调是左脚舞活动中的重要声腔演唱形式,没有欢快的左脚调就没有欢快的左脚舞。牟定县境内共流传300余首,而左脚调的分类标准不一,大体可分为敬酒调、开场调、收场调、翻身调、甩脚调、对歌调、婚恋调、串花调和合脚调、杂调。其中,杂调包括的范围内容最广。如:《三月麦子青》、《阿老表你要来呢嘎》等都是左脚调的经典歌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创新的元素。
左脚调以口唱、吼为主要传媒载体,辅以吹、拉、弹。口唱是其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其创作人大多为民间艺人,创作方式简单、灵活、松散,不受时空、地点限制。创作目的没有任何政治因素,纯粹是为了娱乐、狂欢、好玩、有趣、高兴的需要,因此表现了彝家人的单纯。由此,从演唱和表演场次的多少及主要适用场合、功能来分,左脚调隶属于左脚舞,是左脚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左脚调的内容主要写彝家人的风土、人情、秀丽景色、美好山川、生活、饮食、起居、劳作、婚姻、恋爱、逸闻趣事等,表现了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浓郁的地方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历史内蕴。如《参军调》“三月麦子青,四月麦子黄,小郎参军要走咾,小郎参军要走咾,妹莫焦来妹莫急,恪上三年回来咾”。(这里的“恪”是“去”的意思)
曲调方面。从音乐类型上划分,左脚调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范畴。它分为词、曲、调。左脚调的旋律型绝大多数是固定的,很少有即兴的旋律型。一旦创作成形后就不可更改的固定程式。演唱时因人而异,因嗓音不同而可高可低、可轻可柔。其音调大多抑扬顿挫,分轻重缓急、高低快慢。以单音旋律为主表现思想感情是左脚调音乐的基本观念。其中,快而高是左脚调调的主要特点,这是左脚舞欢快的特点决定的。同样一个调子,可以填唱不同的歌词,无论词的内容是喜是悲,调一定是欢快的,只是所引起的情感共鸣不同罢了。好的就会广为流传,群众不乐意不喜欢的就会自行淘汰。
演唱方面。左脚调运用真假声结合的唱法,音域宽广。因此,它使左脚调的音域扩展到三个八度以上。大小嗓(真假声)结合的演唱风格是左脚调的主要演唱特征。有时是大小嗓交错或重叠演唱同一旋律,有时是大嗓唱歌词,而唱‘罗哩罗”等虚词时突然翻高八度用小嗓唱。
伴奏乐器方面。民间用于演奏左脚调的乐器较多,但以弦子(月琴)最为常见。彝族跳左脚舞是少不了月琴的,因为月琴传达的信息非常丰富。在彝区中,彝族男青年,一般少年时候耳濡目染开始学弹乐器,“弹不来弦子讨不来媳妇”就是彝族青年的口头禅。因此,在彝族家庭中它的作用相当于生产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2、牟定彝族左脚舞的艺术特征
彝家人最引以为荣的就是左脚舞,最高规格的礼仪接待也是跳左脚舞。彝家人在吉庆礼仪、喜事婚宴时,每到晚上,主人都会把自家的庭院打扫干净,中间燃起篝火,和客人们一起唱起左脚调,跳起左脚舞。
左脚舞,又称:“打跳”、“跳歌”、“跳脚”。广泛盛行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大部分地区,虽然叫法各异,跳法各具特色,但形式基本相同。牟定境内的左脚舞,主要以彝族倮倮颇、列颇两大支系的跳法为代表,俗称“跳左脚”、“跳脚”。
跳法方面。左脚舞,即先踮左脚,再出右脚,舞蹈动作中,注重脚步的整齐划一和脚步动作的协调。左脚舞的基本动作有“三踮一”、置脚、踮脚、踏脚、提脚、赶脚、合脚等,双腿的颤动贯穿始终,它即可使步子富于弹性,又可使舞者拥有统一步伐和动作,这也使牟定彝族左脚舞带有了独特的韵味和风采。
3、左脚舞表演的主要场合
左脚舞表演的场合有很多,比如节庆、宴席、婚庆等。其中,彝族的婚庆仪式最具特色,在整个彝族婚俗中,音乐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沒有音乐就没有热闹的彝家婚礼。而左脚调配合着左脚舞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色。
(1)串姑娘房
历史上彝族大分散小聚居形成了一里一户,十里一村的乡村格局,山高路远,通讯不发达,要联系很不容易。但是有了固定的自娱自乐的“左脚舞”聚会,即使点着火把、打着电筒人们也要走村串寨唱歌跳舞,彝族男女一般都开朗厚道,这也许与能歌善舞的性情有关。
彝族是很开放的民族,对于儿女的婚姻大事多采取积极的引导方式。女孩情窦初开,父母要为其搭建专门的草楼或是垛木房,为孩子的独处创造条件,这种习俗传统上称为“鸟儿出窝”。在“姑娘房”中小伙子来访,女孩不论喜不喜欢,都会笑颜接纳,一起说笑、嬉耍。玩到第二天黎明,小伙子便悄然离去。如果小伙子喜欢这个姑娘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来“串”,并主动表示爱慕之情,男女只要对上歌,恋爱就开始了。
(2)从“串姑娘房”到婚嫁仪式
无论在姑娘房谈恋爱怎样浪漫,结婚都是十分庄重的。男女青年完婚一般要遵循相亲、说媒、订婚、迎娶、回门的礼仪程序。相亲后双方如果中意,即可说媒,媒人携带少量糖、酒等见面礼到女家,经过多次奔走,至女方家长同意,才为确定。
彝家出嫁的姑娘,出嫁前,新娘再怎么高兴也要哭,母亲父亲也要哭,如果新娘哭得不好,会被寨子人说没良心,而小姐妹们在娶亲日还要唱哭嫁歌。
男女双方达到婚龄,经双方家长多次协商,择定婚娶吉日。至期,双方均得杀猪宰羊,宴请宾客。在整个嫁娶的过程中,不论讨亲、迎亲、娶亲(三者即为婚礼)场面的大小,都自始至终贯穿着左脚调。特别是唢呐手,当地俗称“叭喇匠”,从踏出娶亲家大门那刻起,一直要用唢呐吹左脚调,直到整个婚礼完毕结束。当接亲人进入女方村寨时,新娘的女友们便群起向接亲人员泼水,成年男子和长辈妇女们则唱祝福婚姻美满的“酒歌”又称敬酒调。敬酒调分为迎门调、席上调、对酒调、划拳调、拦门调、交杯调(即夫妻调)。其中席上调是最有意思,也是最热闹的,席上调顾名思义就是在吃饭的宴席上唱的。最为人们熟知的一首席上调大致的意思是这样的:“阿老表,端酒喝。阿表妹,端酒喝。喜欢,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
彝族婚俗中的不同音乐,表现了婚礼中的不同场景,不同仪式及礼仪,同时也表达了在场人的不同感受。丰富的婚俗音乐衬托出多彩的彝族婚礼。
三、牟定左脚调左脚舞的社会形态与传承发展
1、牟定左脚调左脚舞的主要社会形态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左脚舞一开始产生在彝族聚居的地方,随着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逐步在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唱起了左脚调、跳起了左脚舞,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团结及民族凝聚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可见,“跳左脚”已构成了彝州乡土民风的一种集体文化气质。与左脚舞相应的左脚调,也随着左脚舞一起传唱于省内外,成为推动地区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能量。
其实,左脚舞与左脚调应是源于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其中蕴涵着他们对爱情和美好未来的热情讴歌和热烈追求。如今,不仅是牟定的群众在跳左脚舞唱左脚调,云南境内凡有彝族聚居的地方,都能见到左脚舞左脚调的身影。
2、左脚调左脚舞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近年来,伴随彝州经济的发展,文化自信心的提升,牟定的左脚调左脚舞文化也日趋活跃,为以左脚调左脚舞为代表的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空间。左脚调左脚舞作为牟定彝族文化的精髓。因此,以国家文化部把牟定命名为“左脚舞之乡”的契机,牟定县委、县政府就提出了“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的思路,于2004年首次举办了“三月会牟定左脚舞民族文化节”,借此以打造牟定的文化影响力,以形成推动地方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把“左脚舞”跳出故乡,跳往更远的地方。
1997年至2004年间,牟定对境内左脚舞歌、舞、乐、资料进 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出版发行了《火热的三月》左脚调录音带,该录音带已入中国音乐大系;依托长期积淀形成的民族服饰、民族风俗、民族歌舞、民族乐器、民族节日、特色民居和传说故事等丰富而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出版发行了牟定左脚舞精选《高山顶上茶花开》、《左脚舞韵——牟定彝族左脚调选编》、“魅力楚雄”文化丛书《左脚舞之乡牟定》、《牟定左脚舞》VCD光碟等一批反映左脚舞文化的书籍和音像作品。
同时,一批左脚舞文艺精品先后在省、州汇演中获奖;左脚调《喜欢不喜欢也要喝》作为彝族祝酒歌代表,还走上了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云南楚雄“左脚调组合“、后改名“阿乖老彝歌队”两次进京参加CCTV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并在第十四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以一曲《楚雄桂花香》获得原生态演唱形式银奖,更以此进一步让广大观众熟知了左脚调左脚舞这一优秀并富有特色的歌舞形式。
3、左脚调左脚舞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认为凡是优秀的民族音乐,都应该以传统的民族艺术精髓为根本,不断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如左脚调这种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不应当只是静态被保护,而应该不断挖掘各民族的原始音乐资源并用现代元素慢慢丰富。音乐的发展靠的就是作品本身、是面对观众演出,使音乐吸引观众,并达到视觉和听觉“共鸣”的意境。怎样才能更深入的挖掘原始音乐资源,这就要靠完善专家学者的民间采风制度。左脚调作为即兴创作与口头传播的彝族传统音乐而言,需要专家学者们的挖掘、整理与评介,有时也需要他们的呼吁和倡导,从而唤醒人们的保护意识。
不仅仅只是这样,在青少年中也存在着很大问题。近年,港台、日韩、欧美流行音乐在国内青少年学生中风靡不衰,使得广大青少年对传统的民族音乐缺乏兴趣。左脚调也是如此,它虽然在彝族居住区域内流行非常广泛,但是只限于牟定等农村,在城市当中只有特殊节庆假日才能看得到,所以在青少年学生中并不能产生共鸣。因此,怎样才能让青少年关注并喜欢左脚调左脚舞,成为其传承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首先,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深厚感情。
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使学生从心理上崇拜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情。其次,实现左脚调等民族音乐进学校、进课堂加大在普通音乐教学中的比重。
在社会群众中也应该大力普及左脚调和左脚舞,不要让左脚调左脚舞的表演只局限于节庆假日,应该深入群众,使大家在城区主要公共场合都能欣赏和体会左脚调与左脚舞的魅力。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普及,必须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否则普及左脚调左脚舞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左脚调左脚舞和其他民族音乐都一样,发展必须做到创新与继承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扶持与保证相结合,只有这样,我国的民族音樂才能盛开在姹紫嫣红的世界艺术花园之中。
(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