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影像的艺术—新媒体艺术家白南准研究
2018-04-27宁馨儿
宁馨儿
摘 要:白南准是当代新媒体艺术大师,出生于韩国首尔,从小学习音乐,后因战乱离开家乡。由于对西方古典音乐的热爱,白南准于1956年从东京大学毕业后前往德国深造,研习哲学、音乐史及艺术史。后受到美国激浪派艺术家约翰·凯奇的启发,加入激浪派,与小野洋子、夏洛特·摩尔曼等艺术家积极参与激浪运动,进行了许多带有概念意义的行动音乐的创作。身为第一位将科技与媒体作为艺术创作载体和媒介的艺术家,他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强烈冲击。
关键词:白南准;新媒体艺术;激浪运动;行动音乐;电视艺术
一、白南准简介
白南准(Nam June Paik,1932~2006),韩裔美籍艺术家。新媒体艺术大家、现代艺术大师。在白南准和他的“电视匣子”声名远扬世界以前,人们对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是模糊的。他是第一位运用电视作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他在当代艺术史中的地位早已被公认。[1]
1932年,白南准出生于韩国首尔。他自幼便开始学习古典钢琴。1949年,为了逃避可能发生的战乱,白南准跟随家人到了来到中国香港,后又来到日本,在东京大学学习作曲。受到日本唯西方化的音乐教育的影响,白南准对西方现代音乐先驱阿诺德·勋伯格的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撰寫了研究勋伯格及其作品的毕业论文。在结束东京大学的学业以后,他远赴德国慕尼黑大学深造,进修音乐史和创作。1959年结识了美国激浪派艺术家、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同时也是勋伯格的学生约翰·凯奇。在听过约翰·凯奇的实验音乐后,白南准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巨变。一位充满西方古典意识的东方人,被一位充满东方意识的西方人改造了。而后经由凯奇介绍,白南准与马塞尔·杜尚相识,这对他的行为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1963年加入激浪派,从此秉承杜尚和凯奇的精神和观念进行艺术创作。
二、激浪运动的初期探索
激浪派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的艺术流派,是从音乐艺术中衍生出来的前卫艺术。激浪派的成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艺术作品也是琳琅满目、包罗万象,常常是荒诞不经的。
激浪派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约翰·凯奇对实验音乐的探索。1952年夏天,约翰·凯奇在纽约举办个人新曲钢琴演奏会,许多人慕名而来。当演出开始时,约翰·凯奇走上舞台,在一架三角钢琴前坐下,所有的观众坐在台下,鸦雀无声,等待着这位著名作曲家开始演奏他的新曲。他突然抬起右手,作势要开始演奏,就在所有人屏息凝神之时,凯奇的右手却停留在半空中,迟迟不肯开始弹奏。33秒过去后,凯奇依然静坐着,右手仍然没有放下,台下的观众开始窃窃私语。1分45秒,凯奇悬在空中的手开始缓缓放下,轻轻搭在了膝上。2分05秒,他再一次抬起右手悬在空中,两眼直视乐谱,时间仿佛停滞不前,而台下的观众则开始躁动不安,乱作一团,有人大骂、摔门而去,有人冷眼旁观,也有一小部分人似乎领略到凯奇的用意,静静的听着。4分10秒,他抬起的手又落在膝上。突然间,凯奇上身前倾,挥动着右手,似在指挥演出,以这个姿势维持了1分钟,收回右手,起身,面对观众席鞠躬示意表演结束,台下鼓掌。
《4分33秒》不是指凯奇在舞台上静坐了4分33秒,而是在这场表演期间,后台将所有人员走动、调试的声响和台下观众于不同时间段发出的响动,比如演出开始初期的呼吸声、咳嗽声、窃窃私语,中期大骂、摔门声以及后期观众的鼓掌声等等以录音的方式一一记录了下来,构成了与众不同的《4分33秒》。是一场前卫的,充满禅意,极具实验性的音乐实践,轰动了整个艺术界。
1959年遇见约翰·凯奇,受到充满东方意识的凯奇的影响,向来被西方古典音乐所吸引的白南准意识到东方文化的魅力,也开始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在这期间完成了一系列行为音乐的创作,于60世纪初加入了激浪派,很快成为激浪派的旗手,并成功创作了行动音乐《向凯奇致敬》。《向凯奇致敬》时长5分钟,由音乐、行动、杂音三部分组成。白南准在演奏车尔尼进行曲的过程中向墙上砸鸡蛋、打碎玻璃、砸毁乐器,背景还使用录音机播放着事先录制好的录音带,其中包括吼叫声、摩托车发动机声响、音乐盒发出的叮当响以及刺耳的政治新闻等杂音。在演出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漆黑一片,最后他点燃一支残烛照着自己的脸。这场演出的精髓在于白南准将蒙太奇手法运用到音乐当中,将多种不同的声音并列、叠加在一起而组成一个新的音乐作品及其对乐器的破坏性行为,是他对传统音乐最大的反抗。此次演出彻底打破了观众的期待,令在场的观众叹为观止,被评论界讥讽为“文化恐怖主义”,但对于白南准而言则是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3]
三、声音、图像与技术的综合运用
六十年代初,白南准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电视影像作为艺术作品表现媒介的巨大潜力,开始频繁地运用电视机作为载体进行激浪派实验。经过长期实验,他甚至开始尝试一些特殊手段来改变电视自身的属性,使屏幕中呈现出意想之外的视觉效果。比如使用一种叫做退磁器的环形电磁体置于电视机内部以破坏电视机的静电序列,或使用更大的磁铁放在电视机的顶部或前方、后方,磁铁引力场使屏幕呈现不停变换的抽象图案。这些图案时而简单,时而复杂,相互之间又有着一定的联系,跳动着,就像音乐的律动和节奏一样。若观众不断移动磁铁,屏幕也会随着磁铁的移动呈现相对应的图案,巧妙地使观众也参与到其中。此外,还通过解构和重组电视机的硬件来完成电视雕塑装置,将图像与电视雕塑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视频装置这一新的艺术形式,成为新媒体艺术实践最早期的形态之一。
白南准对声音与图像的把控,和电子技术媒介的灵活运用在他1963年初举办的第一次个人展览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次非常另类的展览。展览场地充分使用了别墅内的所有空间,综合运用了各类电子仪器或装置,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艺术家还打破艺术作品与观者的界限,邀请现场观众与作品进行互动。展览分为音乐和电视两个主题。音乐主题由四架被白南准改造过的钢琴和唱机及唱片组成,以及由各种可发声的物体所组成的《声音体》,还有位于别墅内具体房间的声音视觉装置。电视主题由安置在居室内的11台黑白电视组成。电视机像是被随意搁在地上,没有任何方向和序列感,由于受到退磁器的作用,屏幕上的图像被压缩成平行线状。[4]
名为《禅之电视》,是他的第一个电视雕塑作品。
这个此展览于他个人而言,标志着白南准从以音乐为基础过渡到以视觉形态“物”为基础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标志着他从一个激浪派、行动音乐表演者向影像艺术家的转变,从此开始了他对于媒介技术审美的深入探索。[5]
1964年,白南准与妻子久保田成子一同移居美国纽约,经由小野洋子介绍与古典大提琴家、戏剧表演艺术家夏洛特·摩尔曼相识并开始合作。他们极尽一切可能,把戏剧表演、电视艺术以及录像艺术三者结合起来,由白南准用不同尺寸的电视显示屏幕设计雕塑形式,再交由摩尔曼用之于表演和展示,创作了“只允许成年人听的奏鳴曲一号”等一系列偶发艺术作品。1967年,白南准和摩尔曼在一次表演当中被警察逮捕,理由是“不当暴露”。当法庭宣判无罪后,他的表演最终获得了合法承认,证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两人继续合作创作了《电视胸罩》、《电视大提琴》等作品,并进一步在作品中加入了人与电视的互动性,如《电视大提琴》中摩尔曼弹奏一架由电视显示器构成的“大提琴”时,随着提琴弓的拉动,电视屏幕上的画面也随之改变,这也成为了白南准最广为人知的VIDEO装置艺术作品之一。
在以后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白南准沉浸在他的“电视修理厂”中,努力探寻录像及视频装置艺术的发展空间,逐渐地,愈来愈深刻地了解电视的性能与特点。通过改变电视功能,利用其进行艺术创作的技巧也愈加熟练。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他与韩国一位年轻的电视工程师一同创作出一个由1000余台电视机组成20米高的电视塔,名为《包裹世界》的电视装置作品,以此作为对祖国的献礼,终于以自己的作品回报了他的故乡。
四、结语
白南准作为亚洲第一位艺术界国际级明星,不仅仅因为他将东方哲学思想与西方科学技术思想融入到艺术创作,使艺术作品既拥有东方人幽默和智慧的表达,又汲取了西方艺术中前卫、反叛的精神,还在于他对作品中艺术与技术、身体与装置、雕塑与电子图像、以及声音与影像相互之间的平衡、交融所作的努力。白南准秉持着开放的艺术观念,具有极强的挑战与实验精神,努力尝试将不同门类的艺术结合为一体,技术介入艺术,提倡艺术家与科学家合作,实现了各种类艺术的交融。白南准对当代艺术的贡献举世瞩目,也奠定了其在当代艺术的核心地位,对当代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
2006年1月29日,晚上八点左右白南准在美国自己的住宅中自然死亡,享年73岁。至此,亚洲向世界输出的第一位国际级明星停止了他的生命,不知何时亚洲能推出下一位世界级设计明星呢?
参考文献
[1] 陶媛.白南准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06):1.
[2] 姚健.当代的“当代艺术”[D].苏州大学,2015.
[3] 金卿纯.永远的未来人 白南准的艺术世界[J].当代韩国,2006,(01):70.
[4] 孙源.新媒体艺术的社会化语言[D].大连工业大学,2008.
[5] 彭涛.白南准的数字纪念碑——探究何为媒介审美[J].艺术学理论,2017,(17):53.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