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研究
2018-04-27祁丹丹
祁丹丹
摘 要:合作就是个人或群体相互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形成的联合行动。合作能力是指与他人的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意识与技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性,有利于幼儿在学会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克服自我中心,关心他人,养成一种协商合作的习惯,亲近集体和社会。教师要在幼儿之间营造一种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群体氛围,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合作意识;小班幼儿;影响因素;有效措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同伴及其交往是孩子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孩子们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着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樣的问题解决能力
一、区域游戏中幼儿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幼儿缺少交往,合作意识不强
在现在社会家庭中,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缺乏与他人分享物质和情感的意识,所以很多幼儿都很自我,加上父母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陪在他们身边,和外人接触少,也造成了幼儿不会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交往。然而也在无形中滋长了幼儿的自私心理,使他们在行动上缺少合作、缺乏主动。可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人数多,每个孩子都想挑选自己喜欢的玩具,他们怕被别人先挑走,因此都非常急切地去抢,只顾自己去玩,往往忽略其他幼儿的感觉,所以合作意识很不高。
(二)幼儿缺少技能,合作能力不高
在幼儿园里,很多的幼儿合作目的性不够强、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而且随意性很大。小班幼儿更是如此,他们既缺乏合作的意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和技能技巧,不会协商,不会分工与交流,游戏过程中往往会发生矛盾,常常以告状或攻击性行为来解决。然而当在合作中遇到困难时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比如在幼儿在娃娃家玩游戏,红红和小月都想当娃娃的妈妈,可是娃娃只有一个妈妈,她们不知道怎样去合作,导致游戏中只有妈妈没有爸爸,她们不知道怎样去协调。
(三)幼儿缺少指导,合作要求不清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还小,不能很好的去表达自己的要求,缺少一定的社会经验,在做每一件事情时,仍需成人的认真指导和提示,更需要成人教,向他们明确讲清合作的要求,这虽能帮他们更好的建立合作关系,但是我们有的时候对合作的理解也比较片面,认为只要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了就是合作了,比如两个幼儿在一起玩结构材料,但并不一定是共同完成一项主题,他们有可能相互模仿对方或互借玩具,然后各玩各的,然而这是平行游戏而不是合作游戏。同时,老师有的时候往往疏忽了交代要求,只是在结构游戏刚开始的时候说:“我们几个小朋友要在一起合作的搭作品,这样搭出来的作品才漂亮。”可是到底要孩子和谁合作、合作些什么,怎么合作,孩子们被搞得一头雾水,所以孩子们仍然是自己玩自己的玩具。
二、影响小班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因素
(一)主观影响因素
1.幼儿的性格、情绪
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幼儿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充满自信与爱心、积极主动、活泼开朗的幼儿能更经常产生与人合作的想法;而性格内向、依赖性强且消极被动的儿童往往不善于与人合作。情绪与合作行为之间也存在着一种直接的联系,如果某天因为一件不如意的事(类似于被老师或家长批评或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引发了幼儿的消极情绪,则很可能会影响幼儿减少其合作行为,而如果幼儿因为某些因素(类似老师或家长的表扬及奖励)而产生了积极情绪,则可能因此产生更积极、更高水平的合作行为,促使幼儿愿意听从他人的合作行为。
2.幼儿对合作的认知
我们了解到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诸如对别人的态度,对他人意图的感知,对情境的感知等等,都在幼儿的合作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幼儿如何看待自己、看待同伴、以及看待自己面对的任务,都会影响到儿童在合作中的行为反应。同时,幼儿对合作概念的认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作意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及家长常教育幼儿正确了解合作的概念及合作的好处更有益于促进幼儿的合作及良性循环。
3.幼儿的兴趣与动机
我们在实践观察中发现,除了性格及认知以外,幼儿的兴趣与动机也是影响幼儿是否愿意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幼儿的兴趣可以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合作程度与配合程度。如果某一任务是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幼儿常常会很乐意的参与其中,则会促进幼儿的合作行为。而如果孩子对这一主题不感兴趣,就可能就会降低其配合度,出现开小差、不听指挥等现象。比如幼儿园的的小朋友在学习唱歌跳舞、外出活动的环节中注意力都比较集中,但是在识字背诗这些内容就显得配合程度相对弱了,这也充分说明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还有幼儿的动机也是影响其合作的因素之一,幼儿常常会因为想得到老师小红花之类的奖励而产生动力,积极参与合作而完成任务。也可能因为看到其他任务完成得非常成功的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赏,从而也会有意识的增强了自己的合作行为。
(二)客观影响因素
1.幼儿的合作环境
幼儿园的合作环境与硬件设施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意识培养幼儿合作且有相应设施、方案的幼儿园才能最大程度的使幼儿的合作能力在日常学习游戏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大型幼儿园会有专门的培养方案、会设专门的合作课堂且合作道具等设施充足多样。而小规模幼儿园也许就只有一个架子里装了些玩具,而老师或许也只是平日里教小朋友们要一起分享游戏,更多的想法只是想带好这些孩子而对培养合作能力并没有过多的想法。所以就这一点来说,幼儿所在的幼儿园的规模大小对幼儿合作能力及意识的提高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有许多幼儿教师也表示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除了教师自身的努力用心以外,幼儿园的整体环境、硬件设施及政策理念都是非常重要的。
2.家庭教育造就幼儿第一性格习惯
幼儿从一出生就跟着父母生活成长,父母的思想行为及教育观念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怎么说怎么做,幼儿就学着怎么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是要经过全方位共同培养而成的,所以除了幼儿园以外,家庭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方面,幼儿的性格爱好、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等都离不开家长的引导与培养,但由于现今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同龄的合作伙伴,而家长们又多对孩子宠溺成性,在与幼儿合作时多选择谦让或直接帮助等行为而不是平等和合作,以致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并不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唤醒和合作能力的提升。当然也有一些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如果家长能在生活中给予幼儿一定得引导,鼓励自己的孩子与其他玩伴一起玩耍,唱跳游戏等等,也无疑会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
3.教师的教学与引导合理与否
家长之所以把自己的小孩放到幼儿园去学习,除了要工作以外,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觉得幼儿园的教学更全面,更专业,使自己的的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引导与培养。所以幼儿教师的教学及引导对幼儿的成长与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方面,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新颖有趣,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教师们的引导是否科学恰当,使孩子们听从遵守,这等等因素都直接关系着幼儿是否能养着良好的合作行为习惯及思维。比如在幼儿园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玩游戏时常发生一系列如争抢玩具,向老师告状等状况,这时,幼儿教师们就会做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干预方式,而这些教师不同的做法也直接影响到了幼儿的不同反应,好的、科学的教育引导可以使幼儿很快的回归到愉快的合作游戏中,而某些教师极端的行为,如直接一味的批评某一方或一味的满足幼儿的要求,则使得幼儿的矛盾更加深化,也会使得幼儿的合作能力及品性越来越偏离正确的轨道。
三、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合作意识有效措施
(一)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合作意识。
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过多的干涉,减少一些限制性的要求,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只要没有危险性,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处理矛盾与冲突,因为适当的争吵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和接纳别人的意见,并最终达到协调的目的。在幼儿游戏玩耍时,让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自由交流协商,分配角色,并达到友好的合作。成人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不要因为怕幼儿与同伴玩耍时起冲突,怕幼儿受伤而干预幼儿的自由游戏。
(二)方法引导,提高合作技能。
孩子交往与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老师以怎样的身份支持、引导他们的活动。当幼儿与同伴间为了一种材料而產生争执的时候,我们老师就应该以支持者的身份出现,支持他们用分享、协商、交换等方法去解决问题。引导幼儿学会使用合作语言,在合作中要与同伴协商、要交流,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工具。鼓励幼儿在合作中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求、愿望,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与同伴之间的友谊,与他人更好的交流合作,同时也能丰富、发展幼儿的词汇。如教师可采取加入游戏活动的方式来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如:“你们都想搭房子,没人搭停车场,怎么办?”“一个游泳池,如果是三个人一起搭,会怎么样?”“你跟他说,咱俩一起搭,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采取大家都赞同的方式来解决。或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来提醒幼儿该怎样解决。这样,幼儿在协商的过程中学会了谦让、谅解等交往合作技能,懂得与人合作要友善、谦让、团结、互助,克服了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利社会交往合作的行为,使幼儿获得了与人合作时如何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因材施教,保障合作行为。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在活动中易争强好胜,往往觉得自己什么能行,拒绝与同伴合作。对于这一部分幼儿,正面教育很难有效,而自我教育及体验失败的方法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让这类幼儿在无数次体验失败的过程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逐渐帮助他们摆脱自我中心,懂得合作的重要意义是切实可行的。
而那些一味听从别人的幼儿,从表面上看是最会合作的,其实他们没有主张,活动中总是处于被动地位,这样不利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对于这一部分幼儿,教师要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他们尝试着表达自己的主张,次数多了,他们逐渐感到"我能行"、"我可以",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然而还有些孩子胆小,不敢与同伴交往,此时,教师的身份就是孩子的合作者,带着他们一起游戏。如班级中的徐乐,每次在玩区角游戏的时候就跟马强、王韩东等在这些能力强的幼儿后面,在合作中处于被支配的角色,缺少自己的想法,于是在活动中我有意识的先请他来说说自己对建构物体的想法,并对他的想法加以肯定,他在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赞赏后,慢慢的自信心增加了,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也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了。
(四)分享交流,强化合作体验。
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最多的是赞赏肯定。这样增强他们的合作的积极性,在游戏的分享交流阶段,我们可以请一些合作好的幼儿,让他们讲一讲两个人是怎样合作的,在合作中遇到问题他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对他们好的合作方式,教师要机遇及时的肯定,老师的肯定也对他们是一个促进,能激发其他幼儿做出合作行为。例如在区角马路边的主题活动中,轩轩和俊杰在建构游戏之前就先商量彼此做什么,然后最终商量的结果是轩轩负责搭汽车,俊杰负责搭绿树放在马路边。后来在分享交流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请他们来介绍合作的方法,如在活动之前是怎样进行友好的商量与分工,在合作中的互相帮忙等,并对他们的合作方法加以表扬肯定,如“你们可以商量着来真好,你们配合的很棒,所以才能又快又好的打出作品来。”这样不仅能激发他们再次合作的欲望,也能促使别的幼儿向他们学习。
孩子们在游戏的合作学习中,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游戏能使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他们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所以,合作学习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参考文献
[1]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版。
[2]庞丽娟、秦旭芳:《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1999年9月浙江《幼儿教育》。
[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下册)第九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4]《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欢墩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