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功能变化与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2018-04-27谢金金肖贞吴卫照袁红玲
谢金金 肖贞 吴卫照 袁红玲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功能变化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 各20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采取常规治疗, 干预组在非干预组基础上加用肝素钠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治疗。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变化情况及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等肾损害相关指标, 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PT、APTT、Fbg、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内紫癜肾炎发生情况。并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PT、APTT、Fbg、D-二聚体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干预组患儿APTT、PT、Fbg、D-二聚体与非干预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干预组患儿APTT、PT、Fbg、D-二聚体与非干预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 干预组患儿紫癜肾炎发生率为10.0%(2/20), 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40.0%(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PT、APTT、Fbg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P>0.05)。干预治疗后D-二聚体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存在正相关(r=0.693、0.726, 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在急性期存在全身血液高凝状态, 其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肾脏的损伤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早期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肾损害, 减少紫癜肾炎发生。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凝血功能;肾损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1.075
过敏性紫癜属于自身免疫性小血管炎, 儿童是高发人群, 表现为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炎、血尿等, 肾脏常受累, 而肾损伤程度是影响患儿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 2]。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会出现血液高凝状态, 与肾脏的损伤机制相关[3]。本研究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功能变化与肾损害之间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儿科住院的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观察组, 男27例, 女13例, 年龄2~12岁, 平均年龄(5.90±2.03)岁。将观察组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 各20例。干预组中男14例, 女6例,平均年龄(6.25±1.89)岁。非干预组中男13例, 女7例, 平均年龄(5.55±2.14)岁。所有患儿均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 病程在1周之内, 表现皮肤紫癜, 伴或不伴胃肠道症状及关节症状, 但不伴尿液肾损害改变。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0例, 女10例, 平均年龄(4.93±2.3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均采取过敏性紫癜常规治疗(西咪替丁、维生素C、氯雷他定、双嘧达莫、部分给予激素等)。其中干预组加用肝素钠(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效公司, 国药准字H12020505, 规格:2 ml∶1.25万U)120~150 U/kg加入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 1次/d, 连续治疗5 d。对照组不进行治疗。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PT、APTT、Fbg、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等肾损害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PT、APTT、Fbg、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以及随访6个月内紫癜肾炎发生情况。并分析凝血功能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凝血功能比较 观察组PT、APTT、Fbg、D-二聚體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观察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前, 干预组患儿APTT、PT、Fbg、D-二聚体与非干预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干预组患儿APTT、PT、Fbg、D-二聚体与非干预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观察组紫癜肾炎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随访6个月内, 干预组患儿紫癜肾炎发生率为10.0%(2/20), 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的40.0%(8/2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0, P<0.05)。干预组患儿紫癜肾炎发生时间为(34.5±5.8)d优于对照组的(27.1±9.1)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67, P<0.05)。见表3。
2. 4 凝血功能变化与肾损害的相关性 干预治疗后PT、APTT、Fbg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P>0.05)。干预治疗后D-二聚体与尿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存在正相关(r=0.693、0.726, P<0.05)。说明干预治疗过敏性紫癜能显著减少肾损害发生。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免疫性疾病, 主要为系统性血管炎, 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有文献报道过敏紫癜患儿会出现凝血异常。刘钧菲等[4]研究显示, 过敏性紫癜及紫癜性肾炎患儿发作期抗凝纤溶系统处于高活动状态, 紫癜性肾炎患儿更明显, 随着临床症状的消失, 其高活动状态逐渐恢复。付红敏等[5]研究显示, 过敏性紫癜可出现凝血功能紊乱, 病情严重时凝血紊乱程度也更严重。唐雪梅等[6]研究显示, 过敏性紫癜会出现血液高凝状态, 血小板功能增强, 导致血管痉挛、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凝血解溶状态处于高活动状态, 随着病情进入缓解期高凝状态可恢复正常[7]。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过程中出现肾脏损害时的表现。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 主要为血尿和蛋白尿, 多发生于皮肤紫癜后1个月内, 可以同时并见皮肤紫癜、腹痛, 也有仅是无症状性的尿异常[8, 9]。
紫癜性肾炎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炎, 其发病通过体液免疫, 但也涉及细胞免疫, 一些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 凝血机制均参与本病发病因[10, 11]。病理改变为广泛的白细胞破裂性小血管炎, 以毛细血管炎为主, 亦可波及静脉和小动脉;血管壁可见胶原纤维肿胀和坏死, 中性粒细胞浸润, 周围有散在核碎片;间质水肿, 有浆液性渗出, 同时可见渗出的红细胞;内皮细胞肿胀, 可有血栓形成, 病变累及肾脏, 主要为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3(C3)和免疫复合物, 引起小血管炎。有研究表明, 过敏性紫癜急性期通过肝素抗凝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减少紫癜性肾炎的发生。胡秀全[12]研究显示, 小剂量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上效果明显。赵夫平[13]研究5 IU/kg肝素剂量与20 IU/kg的肝素剂量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效果相当, 不良反应小, 且有效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而对血小板数量影响不明显, 相对安全、有效。本研究使用肝素钠对预防肾损害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 紫癜性肾炎是决定患儿预后的关键, 过敏性紫癜患儿均存在高凝状态, 其凝血功能的变化与肾损害有显著的相关性, 急性期肝素钠抗凝治疗后高凝状态明显缓解, 可以减少肾脏损害, 降低紫癜肾炎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谢祥鳌. 过敏性紫癜肾炎诊治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1(6):459-462.
[2] 丁佳锋, 蒋莉. 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t-PA和PAI-1检测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5):653-655.
[3] 刘淑梅, 邵晓丽, 李华浚, 等.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凝血状态与肾脏功能损伤的相关性.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9):12- 14.
[4] 刘钧菲, 王华. 过敏性紫癜患儿抗凝纤溶系统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临床儿科杂志, 2012, 30(6):547-551.
[5] 付红敏, 倪俊学, 李平, 等. 过敏性紫癜患儿凝血状态的变化.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 19(1):47-48.
[6] 唐雪梅, 李永柏, 吴道奇, 等.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D-二聚体的测定意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0, 15(2):98-99.
[7] 王纓, 唐沂, 李长钢, 等. 儿童过敏性紫癜不同时期凝血功能状态检测及分析.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4, 19(5):286-287.
[8] 王玉红. 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68例治疗观察.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6):42-43.
[9] 史雅风.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31(7):1718-1720.
[10] 邹敏书, 余健, 聂国明, 等. IgA肾病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半乳糖缺乏IgA_1测定的临床意义.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12, 26(6):542-544.
[11] 王革, 付丽娜, 薛宁, 等. 82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与病理分析.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4(11):1169-1171.
[12] 胡秀全. 小剂量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卫生产业, 2014(11):72.
[13] 赵天平. 小剂量肝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对预防紫癜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8):67-68.
[收稿日期:2017-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