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师生心理健康监测与辅导介入机制研究

2018-04-27初冬青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高校教师高校学生

初冬青

(青岛理工大学 琴岛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6)

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明确提出,当前高校应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同时还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当前高校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总体上趋于稳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研究通过数据调查得出目前高校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通过对现状分析,提出了高校学生和教师心理辅导介入机制。

1 高校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监测

1.1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采用了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017级4852名新生的心理普查数据。普查量表大学生人格问卷(简称UPI)。学生在专业机房施测,指导教师用统一规范指导语指导学生测评。测评中依托的软件为北京心海软件。

表1 UPI总体数据分析统计

表2 UPI各主要项目选择人数及比率统计

结合表1、表2数据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心理异常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比率较低,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趋于健康的。从表1中可知,心理异常学生为290人,占施测总数的6%。UPI关于心理异常的界定标准为第25题(你是否想轻生)作肯定选择,并且总分大于25分者。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的学生为613人,占施测总数的12.6%。将该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从横向来看,与全国其他高校UPI数据比较,心理异常和一类学生比率基本一致,相差不大;从纵向来看,将2010年至2017年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新生七年的心理测评数据比较,心理异常和一类学生比率波动不大。

(2)人际交往问题成为了困扰大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依据表2,有43%的学生 “在乎别人视线”和“总注意周围的人”,17%的学生 “为脸红而苦恼”,16%的学生 “容易被人误解”,10%的学生 “不相信别人”,4%的学生“厌恶交往”。从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来看,学院心理中心统计了2016年主动做心理咨询的学生问题情况,发现人际交往问题占据了60%以上。当前大学生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熟悉自己的同龄人,包括舍友、班级同学、社团同学等。这一观念严重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使很多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受挫。有研究表明,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原生家庭教育模式、是否班干部、生源地等都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影响。

(3)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上,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过低,表现为自卑。表2数据表明,有28%的学生选择“缺乏自信心”,12%的学生“感到自卑”,8%的学生觉得自己“气量小”,15%的学生选择“过于依赖别人”,28%的学生觉得自己“缺乏耐力和决断能力”,16%的学生选择“办事畏首畏尾”,9%的学生觉得“别人轻视自己”。 目前,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在外观、个性、学业成绩、家庭、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独立能力、毅力和果断性等方面。并且,很多大学生实际客观条件其实并不差,比如外表、家庭、学习成绩等,但是仍然很自卑。这些都表明,当前大学生对自我评价存在偏差,缺乏正确的科学的评价标准,容易受社会中不正确的舆论误导,从而对自己的评价有失偏颇。

(4)情绪容易受别人影响,情绪控制能力差。表2数据表明,18%的学生选择“情绪起伏大”,10%的学生选择“焦躁不安”,13%的学生选择“牢骚和不满多”,25%的学生选择“情绪易被破坏”,18%的学生选择“缺乏热情和积极性”,16%的学生“容易动怒”,8%的学生选择“悲观”。心理咨询实践也表明,很多大学生情绪容易被别人影响,敏感多疑,不能很好地调节负性情绪,悲观、焦虑、抱怨、嫉妒、冷漠已经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经常出现的情绪困扰。

(5)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在表2中,有31%的学生认为“父母期望高”,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在普查回访中,选择“父母期望高”的学生都认为父母主要的期望在于学习方面,尤其是高考成绩。心理咨询实践表明,大学生性格、心理承受力、自我认识、情绪控制、人际交往能力、对成功的认识等都受到原生家庭父母观念、养育方式的影响。原生家庭对大学生心理素养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

1.2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采用了8年中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660名新教师心理测评数据。测评问卷为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该量表是国内统一评测成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问卷,具有很好的信效度。测评依托的软件为北京心海软件。

表3 2010-2017年份SCL-90异常结果人数统计

结合表3数据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高校教师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趋于正常。

从表3中可以看出,8年中新教师SCL-90测评结果中异常人数仅占总人数的5.2%,这一数据无论从横向和纵向比较中都跟以往代表性研究相符合,并且低于全国常模。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趋于正常。

(2)高校教师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及敌对。

表3表明,施测教师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排序为:强迫(2.3%),人际敏感(1.2%),敌对(1.1%),抑郁(0.9%)。从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以及结合问卷结果发现,目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大,主要包括科研压力、教学压力、经济压力等,在巨大压力中工作,很多高校教师工作效率低,对自身要求高,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焦虑和强迫思维。强迫思维主要表现为对人对事爱斤斤计较,比较在乎得失,要求完美,易受刺激,经常闷闷不乐、好苦恼、爱猜疑和钻牛角尖。人际敏感也是目前高校教师存在的一个心理困惑,很多教师由于性格、家庭、工作因素,人际交往中封闭自己,敏感多疑,尤其与同事的关系紧张,爱比较和攀比,从而影响工作和生活。问卷中还有一个因子比较突出——敌对,这也与以往研究相符合。从心理学角度解释,敌对的直接表现是情绪的不可控,对周围环境和人有厌烦感,同时自己对这种敌对的情绪状态也很痛苦,不知如何自控。

2 高校学生和教师心理辅导介入机制

2.1 高校学生与教师在个体心理辅导上要突出形式上的差别

个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中主要指个体心理咨询,又叫作个案咨询,即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它是目前高校发现和维护师生心理健康最基础的心理辅导介入机制,但也存在不足和缺陷,如由于咨询方式局限,受众群体单一;咨询效果要依靠来访者的自主意愿等。虽然,该模式有自身局限,但对于发现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尤其是对于心理问题的解决,心理疾病转介具有其他心理辅导无法替代的作用。

对于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个体心理咨询,要注重突出咨询形式上的差别。对于当前大学生来说,个体咨询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即线上咨询和线下咨询相结合。对于一般性心理问题,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线上咨询,对于严重心理问题及可疑心理疾病,要建议学生作深度的多次的面对面心理咨询。并且鼓励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辅导员加入兼职心理咨询师队伍,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然而,对于高校教师来说,由于身份观念限制,很多教师不愿意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不愿意洞开自己内心的困惑。因此,对于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应重点采用线上咨询模式,如网络咨询,是一个很好的个体咨询渠道,避免了身份的公开,既保护了教师个人的隐私,也帮助教师找到了一个释放压力的渠道。同时,为教师们介绍社会中权威的心理咨询机构和专家,以便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教师寻求帮助[1]。

2.2 团体心理辅导对高校学生和教师人际交往及情绪问题具有突出的效果

团体辅导是指团体成员在活动中要积极主动进行分享、体验、感受,团体指导者要为每一个成员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保护每个成员的心理,从而达到消除心理困扰、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2]。分享、体验和感受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核心,也是团体心理辅导与个体心理辅导相比最大的优势,其次,团体心理辅导受众人群多,可以同时帮助更多的人,节省时间和资源。团体心理辅导是目前高校学生和教师心理辅导中最常用的心理辅导介入机制。

高校学生正处于青年期,青年期是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期,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模拟社会情景,遵从社会规则,为大学生锻炼心理素质提供了便利的环境和平台。根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及相关研究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大学生成长性问题,如人际交往、情绪调节、自我评价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团体心理辅导非常适合于有相似心理问题的学生,如家庭贫困、单亲家庭、考试焦虑、网络成瘾、自卑、表达能力差、脾气暴躁等,大家具有相同的问题和困惑,容易形成团队归属感和信任感。

对于高校教师群体来说,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箱庭疗法和叙事疗法更适用于教师心理问题的解决。箱庭疗法又称心理沙盘疗法,即利用在沙盘中摆出的场景来投射来访者目前的心理状态,最终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叙事疗法即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帮助来访者将自身心理状态投射到故事中,从而帮助来访者正视压力,解决问题。这两个疗法都避免了直观坦露自己心理,委婉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保护了来访者的隐私和自尊心。其次,教师群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不应向学生群体一样规范严谨,规则明确,由于教师群体的角色特殊性,更适合于在无意识中达到心理辅导目的,既教师应重视群体心理辅导过程。因此,高校教师团体心理辅导要注重娱乐性,如开展心理趣味运动会、团体心理游戏等,更容易让教师融入团体,放松心理,最终达到心理和谐。

2.3 朋辈互助心理辅导是当前大学生心理疏导和教师心理咨询干预的新机制

朋辈互助是指同伴之间参与各种活动,彼此有意识地相互影响,心理观念相互碰撞,最终使彼此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水平都得到提升的心理辅导介入机制[3]。从上文中关于高校新生心理普查结果数据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特别在意同伴群体的评价,同龄人的评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最大。同伴群体的评价在大学生心中占据重要地位,朋辈互助心理辅导适应了大学生这一心理特点,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发挥同伴群体的互助作用。朋辈互助心理辅导主要包括朋辈心理咨询、团体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知识普及等方面。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班级心育委员这一职务,还成立大学生心理协会等学生心理互助组织,并对这些队伍进行系统的专业的心理知识培训。

对于高校教师朋辈心理辅导,应发挥高校工会的作用,如成立高校教职工心理健康协会等,组织协会开展心理知识讲座、心理团体活动、心理沙盘体验、心理问题讨论等,学校应该提供这一平台,让教师畅所欲言。

2.4 高校学生和教师心理知识普及要突出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别

高校最基本的知识传授方式就是课程或讲座,一所知名的高校不仅要有大楼还要有大师,因此应该充分利用高校这一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为心理健康服务所用。知识的内容上,对于高校学生应以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掌握心理调节技能为主,对于教师则以调节心理压力、生活中心理知识的普及为主[4]。因为,教师的心理压力是多方面的,既有工作中的也有生活中的,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子女教育、婚姻家庭、恋爱情感等[5]。因此,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心理知识传授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对于当前高校学生心理知识普及,要积极组建高校自己的心理知识教师讲师团和朋辈讲师团,打造精品心理讲座,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心理知识和理念渗透到大学生心中。对于教师而言,讲座是最普遍和直接的心理知识传授方式,尤其是知名专家的讲座,对于高校教师会有更大的帮助。

2.5 高校教师心理辅导介入可以引入EAP模式

当前,很多学者将EAP引入了高校教师心理维护,专业、系统地帮助教师解决心理压力、职业倦怠、职业发展、家庭关系、健康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心理困扰,提升了教师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6]。EAP模式引入高校教师心理辅导机制,标志着高校教师心理辅导介入机制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总之,当前高校学生和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总体上趋于健康,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构建和完善心理健康辅导介入机制。以此,维护高校稳定,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雪花,陈万明,褚峥.某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27-229.

[2] 孙时进,高艳.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与应用的多维度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3):60-62.

[3] 程肇基.朋辈互助:学校育人范式转换的一种新方式[J].高教探索,2015(3):27-30.

[4] 高云,周英.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4):525-527.

[5] 衣新发,赵倩,胡卫平,等.中国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横断历史研究:1994~2011[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21.

[6] 裴利华,江百炼.构建基于 EAP 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管理体系[J].社科纵横,2015(5):145-149.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高校教师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