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蔬菜产业“机器换人”的现状与对策
2018-04-27郑文钟汪高乾陈杨沈林安
郑文钟 汪高乾,2 陈杨 沈林安
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民间“一亩菜十亩粮”的说法是缘于种植蔬菜比种植粮食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以2016年为例,当年稻谷净利润2 129.4元/hm2,而同期全国大中城市蔬菜净利润为30 337.95元/hm2,是稻谷的14.25倍[1]。因而当下各地农民尤其是个体农户更愿意种植高收益的蔬菜作物。近年来,农业劳动用工价格上涨,使得蔬菜种植成本逐年增加。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的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分别为 1.30元/kg、0.78元/kg,分别较2011年增加了80.56%、95%;同期蔬菜价格为1.96元/kg,较2011年提高了34.25%[1]。蔬菜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的增加速度明显高于价格增长,致使蔬菜生产经济效益逐年下降。菜农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既然无法控制市场价格,只能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要降低人工成本就必须减少人工投入,大量使用农业机械是减少人工投入,实现蔬菜生产节本增效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鉴于此,本文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在分析浙江省蔬菜产业及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基础上,提出加快该省蔬菜产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建议,以期为浙江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推进蔬菜产业“机器换人”提供参考借鉴。
1 蔬菜产业与机械化生产现状
1.1 蔬菜产业现状
(1)蔬菜产业面积和产值变化。蔬菜产业是浙江省10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多年来蔬菜是其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作物的第二大农作物。近年来,随着浙江省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蔬菜产业产值也逐年增加。2000—2016年浙江省蔬菜、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值,以及蔬菜面积、产值占农作物面积、产值的比例的变化见表1[2]所示。由表1可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原因,全省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2016年较2000年减少了31.51%,同期蔬菜种植面积则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又快速下降,再缓慢波动增长的过程,2016年较2000年增长了7.90%,而蔬菜占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从2000年的16.51%提高到26.01%;另一方面,蔬菜、农作物产值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6年二者的产值分别较2000年增加2.76倍、3.41倍,同期蔬菜产值占农作物种植业产值比例由31.46%提高到34.69%。可见,由于种植蔬菜较粮食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因而蔬菜产业在全省各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表1 2000—2016年浙江省蔬菜和农作物种植面积、产值及蔬菜占农作物比例
(2)蔬菜产业平均成本收益和用工变化。为定量分析浙江省蔬菜产业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变化情况,现以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生产的成本、利润、用工量等指标数据近似反映影响浙江省蔬菜效益变化的因素。2000—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蔬菜的各类成本、利润、单位面积用工量等指标数据见表2[1]。由表2可知,蔬菜生产各类成本呈逐年提高趋势,2016年蔬菜生产单位面积的总成本、生产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单位用工成本分别较2000年增加了2.99倍、2.83倍、4.87倍、7.41倍,蔬菜生产总成本增加是由于生产成本的快速增长,而单位用工成本增长导致人工成本快速增加,进而带来了生产成本的快速增长。同期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由2000年的39.08%提高到2016年的59.88%(2015年则高达64.92%),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长使得蔬菜产业在利润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而利润率却仍呈快速下降趋势,2016年利润率仅为39.78%,较2000年减少了47.47百分点,与蔬菜效益好的年份则相差更大了。人工成本增加虽然有劳动力价格即单位用工成本上涨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蔬菜生产单位面积用工量下降太慢,要大幅降低用工量,就必须采取措施减少人工投入。文献[3]表明,由于农业机械对人工具有明显的替代作用,提高机械化水平不仅能显著降低农作物生产单位面积用工量,而且还能产生省工节本和减少劳动力投入等作用。因此,加快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是减少人工投入的关键所在,也是目前浙江省蔬菜生产实现省工节本应采取的根本措施。
表2 2000—2016年全国大中城市蔬菜单位面积平均成本、收益及用工量变化
1.2 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
(1)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及相关装备保有量。目前浙江省蔬菜生产有露地和设施两种方式,并以露地为主,二者的机械化作业流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用机具外形尺寸不同。考虑蔬菜生产机械化作业数据的可获得性,查阅浙江省农机化统计年报,2012—2016年浙江省蔬菜生产机械作业面积、水平和相关机械保有量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4]。
表3 2012—2016年浙江省蔬菜耕种收机械化单项作业面积、作业水平及机械保有量
根据表3中统计数据,结合浙江省基层调研,可对浙江省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机械化总体情况做如下概述:目前蔬菜产中的耕整地、植保机械化作业水平较高,而栽植、施肥、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水平很低;产前机械化育苗只在一些蔬菜规模生产经营的企业或合作社内进行,致使全省育苗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产后的清洗、分级、包装等环节机械化水平也不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受机械价格、经济水平、保有量、使用要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耕整地、病虫害防治等作业机械一直是国内农机行业发展重点,机具种类多且价格相对便宜,加之这些机具使用范围广、要求不高,因而机具保有量多,机械化水平就高;反之,机械保有量少,机械化作业水平就低,这点在表3中蔬菜栽植、收获的机械保有量和作业水平就得到说明:因此要提高蔬菜机械化水平首先要增加机械保有量。表3中没有蔬菜耕整地机械的数据,是因为其与大田粮油作物耕作机具混在一起,在农机化报表中没有单独列出。
(2)制约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因素。从蔬菜生产过程看,栽植、收获是劳动强度最大、用工量最多、人工成本支出最高的两个环节。加快栽植、收获环节的“机器换人”是目前实现蔬菜产业省工节本、提质增效的关键手段。蔬菜机械栽植除栽植技术外,还有育苗、耕整地等田间管理技术,且技术之间要求配套,如蔬菜自动移栽机取苗方式多为顶出式和针爪夹取式,要求育苗基质松紧适中,过松取苗时基质易散开、脱落,过紧则影响苗的生长;蔬菜整地包括施肥、深耕、碎土、开沟、起垄、整形、覆膜等作业,为适应机械栽植、收获等作业需要,整理后的菜地应达到“浅层碎、深层粗、耕要深、垄要平、沟要宽”的要求,作业要求远比一般粮食作物高,而整地现用的是常规大田耕作机具,作业质量不能完全达到蔬菜种植要求。虽然有些环节如产前育苗机械,市场上已有种类较多的成熟机型,但因价格贵、使用要求高,制约了其使用范围;再如产中的栽植、收获等则由于机具供给、价格、性能、适应性等原因,也影响了二者应用。可见,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机具的性能不高、适应性不强、价格相对偏贵是当今制约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蔬菜种类多、植株形态差异大、成熟状况不一致,以及种植制度不规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机械化发展。
2 发展对策
2.1 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7〕17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意见》(浙政办发〔2016〕19号),从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出发,按照省农业厅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提高浙江省蔬菜生产全产业链的机械化水平为目标,以实施省农业厅“12188”建设工程**“12188”工程是指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浙江省农业“两区”为平台,共同推进建设100个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各类现代农业园区、200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园、100个特色农业强镇、80条全产业链和8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为契机,以农业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为依托,提升和新建一批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所需各类机械装备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形成农机农艺相融合的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培育壮大蔬菜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由此满足浙江省蔬菜产业发展对技术装备和机械作业服务的需求。
2.2 措施建议
(1)加大发展蔬菜生产机械化的财政扶持力度。发展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是关键。目前国内各级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主要有农机购置补贴和项目资金两种方式。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深入,原有的补贴机具种类、标准等都与当今农业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偏差,如蔬菜生产关键环节的一些机具尚未列入购置补贴范围,因而需要省级农机管理部门健全完善现有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蔬菜生产机械装备购置的补贴力度;另一方面,实施有财政支持的农机化项目带动措施是体现各级党委和政府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主张、战略意图与广大农民意愿和享受实惠的统一,也是将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各项内容和要求落到实处的有效措施。为此,蔬菜主产区的农机管理部门要以实施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为契机,围绕蔬菜产业发展对机械装备的需求,积极争取更多的农机化项目,通过精心组织和实施,用项目资金带动农民投入,用项目成效推动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
(2)加快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蔬菜生产各类机械。按照当今浙江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五化”(生产基地化、经营产业化、产品优质化、手段智慧化、田园美丽化)并进的总体要求,以蔬菜生产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为依托,提升和新建一批蔬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并结合农业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内容,加快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蔬菜生产各环节所需机械装备。目前浙江省应重点示范、推广的蔬菜机械装备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适合浙江省蔬菜种植品种和土壤类型的育苗播种流水线和栽植(包括移栽和直播)机械装备;二是具有防漂移、低喷量、农药利用率高等特点的各种机动植保机械;三是节水明显且水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喷滴灌装备设施;四是适合浙江省蔬菜种植品种和种植制度的蔬菜收获机械;五是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加工和贮藏保鲜装备设施。
(3)积极推进蔬菜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既是充分发挥先进农艺技术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蔬菜生产“机器换人”效果的有效措施之一。推进农机农艺融合需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完善健全农机农艺融合协调工作机制。涉及农机农艺融合的农技管理和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联系配合与分工协作,定期会商影响农机农艺融合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措施。二是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根据浙江省蔬菜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以各类农业科技项目实施为载体,带动农机农艺人员从作物品种、农艺模式、种植模式入手,将机械作业的适应性作为种子培育、栽培技术的重要指标,同时科学制定适应蔬菜标准化生产要求的农机作业标准,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由此建立“省时、省工、节本、增效”的蔬菜轻简化、精准化生产技术体系。
(4)加快研制适应浙江省蔬菜产业特点的机械装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机械装备是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物质基础。鉴于目前国内蔬菜生产机械有效供给不足,为此要充分利用近年来各级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的有利时机,完善已出台的《浙江省农业机械产品需求与科研导向目录》,并依托浙江省现有的农机装备产业基础和优势,鼓励和引导农机制造企业,以及浙江省内从事农机装备研究开发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浙江省大宗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所需机械装备,并按照农机农艺融合的要求,创新研制一批适应性强、操作简单、可靠性好的农机装备,重点研制适应浙江省地理环境和蔬菜种植制度的耕整地、移栽、施肥、收获等环节的机械装备,以此解决蔬菜生产“无机可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县(市、区)农机推广部门的纽带桥梁作用,通过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先引进后改制或与企业合作研发等方式研制适应当地蔬菜生产的作业机具,进而解决“有机难用”的问题。
(5)培育和壮大各类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农机社会化服务实践表明,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在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浙江省现有的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的服务内容主要局限于粮油产业,为满足蔬菜生产 “机器换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快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为骨干,扶持发展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同时探索构建适应蔬菜生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运作机制,并开展订单作业、耕种收一条龙服务、跨区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二是要扶持发展农机维修主体。采取以奖代补等措施,对目前各县(市、区)内具有一定规模和维修能力的农机维修企业或网点等进行大力扶持,以满足科技含量高的蔬菜机械对维修保养的服务需要。此外,要努力提升农机管理部门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其对蔬菜生产“机器换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功能。
[1]国家计委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 [Z],2000-201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7.
[2]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浙江统计年鉴[Z].2000-201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7.
[3]郑文钟,陈丽妮,洪一前.水稻生产“机器换人”省工节本估算方法及应用[J].现代农机,2018(1):18-24.
[4]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浙江省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R],2012-2016.杭州:浙江省农业机械管理局,201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