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换人”助推温州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
2018-04-27富姣李建明杨琼
富姣 李建明 杨琼
近年来,温州市根据浙江省《加快推进农业领域 “机器换人”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6〕19号)精神,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通知》,并制定2016—2020年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行动计划,分步实施和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
1 主要成效
1.1 农机装备水平提升,结构优化
随着“机器换人”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全市农机化事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各类农机装备大幅增长,新型机具广泛应用,农机装备由粮油产业向其他农业主导产业覆盖,由农田作业机械向设施农业装备延伸,由常规机械向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发展,形成装备结构优化、量质并举、稳中显优的发展趋势。2016年以来,新增耕作机械9 832台、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593台(套)、水稻插秧机552台、粮食烘干机356台、茶叶生产加工机械1 720台(套),重点引进山地轨道运输机45台、植保无人机22台、多功能履带式耕作机113台、捡拾打捆机16台、精量穴直播机12台、喷杆喷雾机4台、热泵型烘干机4台、蔬菜移栽机2台。新型智能环保、安全高效适用农机新产品的陆续应用,推动了全市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
1.2 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节本增效
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推动下,新型智能化装备、新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改善了农民生产作业条件,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测算:热泵型谷物烘干机烘干一批次10 t稻谷成本约为1 000元,折合成本0.1元/kg,是使用柴油烘干的1/3,是人工传统晒干的1/4,极大节省了烘干成本;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省时省力,作业效率为1.13~1.20 hm2/h,是传统人工打药的10倍,而且安全无毒、防治效果好;水稻机插秧与人工插秧相比提高生产效率20倍以上,机插667 m2可节本100元,省工0.875工,增产35 kg,节本增收166元;水稻机收667 m2节本90元,省工0.97工,减少损失20 kg,节本增收123元;推广应用的单轨运输机,适应温州市多山的地形特点,填补了农用山地机械化运输领域的空白,不仅可减少在地形复杂山地的修路投入和人工运输成本开支,还可减轻人工劳动强度,一台轨道运输机每天运输的物资量等同10~15个劳动力的搬运量,相当于每天可节约成本2 000~3 000元,该机可广泛应用于水果、茶园、油茶等多种产业基地。这些农机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不仅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而且节本增效非常明显。
1.3 农机服务组织壮大,能力加强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地方扶持政策的双重扶持,催生和培育了新型农机化服务主体,农机化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得到迅速发展,借助先进的农机装备,提高农机综合生产能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组织各类跨区服务成为农户增收的途径之一。2017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成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家,建成省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3家,新增农机具8 316台(套),机插2.687万hm2,机械植保2.856 hm2,粮食批次烘干能力10 674 t,经营收入6 425.72万元。
2 主要做法
2.1 强化宣传引导
自2016年浙江省政府出台《加快推进农业领域“机器换人”的实施意见》后,温州市各地积极响应,先后制定了“机器换人”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利用“温州三农网”“温州农机微信公众号”发布“机器换人”政策信息,着重解读“机器换人”要换什么、怎么换,要达到什么目标,让农户得到更多的政策信息。每年初结合春备耕“五送”活动和下乡服务契机深入田间地头和机库棚房开展指导宣传,并在乐清、瑞安等地召开新型农机具推介会,邀请生产企业现场演示介绍,增加农民对机具性能的了解,提高使用操作能力。各地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农民信箱、乡镇广播、农业电视栏目等媒体,主动向农户介绍“机器换人”推进措施。全市印发了8 000余份宣传资料,走街入户广泛深入宣传,提高知晓度和影响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机器换人”工作的良好氛围,为新型农机装备的推广打下基础。
2.2 强化政策扶持
在中央、省等补贴政策的推动下,温州市大部分县出台了扶持政策,强化对购机补贴政策的配套支持。近年来,市本级安排专项资金在鹿城、瓯海、瑞安等地建设“智慧农机”试验示范点,补助设施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项目,对基础条件较好的设施农业温室,实施物联网应用系统提升。各地以购机补贴政策为引领,加强对机具的追加补贴,并出台金融信贷政策和农机保费补贴政策。乐清市重点突出对新产品补贴的配套支持,除国补、省补外,对单轨运输机再追加购机额50%的补贴、其他机具新产品再追加购机额30%的补贴,对植保无人机、自走喷杆喷雾机给予购机价60%的补贴,对各类联合收割机和育秧播种流水线再追加购机额10%的补贴;苍南县对未列入上级补贴目录但属于本县重点推广的农机补贴购机额的60%,对已列入上级补贴目录的农机补贴购机者自付部分的50%,对首次引进、单价在2万元以上、进行适应性试验应用的先进农机,按购机价70%或80%补贴。2016年以来,全市各地投入配套的扶持资金1 345.94万元,补贴各类机具8 700多台(套),受益农户7 105户。在强有力的地方配套扶持政策推动下,购机数量逐年稳步上升,“高、大、上”的新型农机装备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一大批智能化、信息化的高端农机进入寻常农户家,农机装备结构更合理更科学。
2.3 强化示范引领
农机化工作要服务农业 “机器换人”这一条主线,紧紧围绕“机器换人”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基地三个层面开展创建。各地农机部门根据当地农业种植、产业结构特点,积极举办新型农机生产作业现场会,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如:龙湾区着力在蔬菜机械化生产上取得突破,引进蔬菜移栽机在明伟家庭农场试验,条件成熟后召开全区推广介绍会;苍南县首次引进马铃薯收获机械,通过现场作业,使更多的农户看到新机具带来的高效和便捷,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助推新型农机装备的推广。
2.4 强化报废更新
加快传统老旧、低质低效生产机械的淘汰与更新,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的重要手段。各地农机部门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加大对农机报废回收拆解工作的监管,提高补贴资金结算和兑付效率,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升级换代。加快节能环保安全新型农机装备的引入。2016年以来,全市共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资金800余万元,报废高耗能拖拉机等机具1 000余台,更新收割机等机械600余台(套),带动全市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
3 存在问题
3.1 “机器换人”县域间发展不平衡
“机器换人”顾名思义就是用先进机具代替人工,实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目前,国家对购置农机实行20%~40%的比例补贴,需要地方给予配套财政扶持;但山区半山区等欠发达地区的地方财力有限,较少或没有出台附加补贴政策,对于欠发达地区原本收入低下的农民来说,购置大中型机具一次性投入资金压力大。由此导致欠发达地区“机器换人”工作推进较困难,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所购机具以小型耕作机械为主,虽然数量多但补贴额不多,先进的无人机、轨道运输机等推广还是空白。而经济发达、财力条件较好的实施县,对“机器换人”工作扶持力度大,推进速度快、程度高,如瑞安、乐清、苍南等地对补贴机具和新机具实施追加补贴,补贴比例累计达到70%或更高,激发了农户的购置热情,促进了植保无人机、山地轨道运输机、热泵型烘干机、设施大棚内履带式收割机等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机器换人”工作在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县域间发展不平衡,区域差异明显。
3.2 农机装备结构还不尽合理
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两高两低”的格局:种植业较高,渔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较低;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装备结构存在 “两多两少”的问题:小型机具较多,大中型机具少;常规机具较多,高性能机具少。从全市新增的机具来看,小型机具占82%,大中型机具不到20%。植保无人机、喷杆喷雾机等高性能机具全市拥有量不足30台,还不能完全满足作业需求,引进高效新农机势在必行。
3.3 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还有不足
对于推广新型耕作机械,部分农户的认知程度还不够。应用先进的耕作种植模式,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还需要一个不断磨合适应的过程。如:推广晚稻机播、蔬菜机械化种植面临一些农机农艺融合上的困难;多功能履带式耕作机集四种功能于一体,可一次完成旋耕、开沟起垄、播种、施肥,但据农户反映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同步,基本上只用于旋耕和开沟,播种和施肥的功能成“摆设”。
4 发展建议
4.1 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机器换人”配套扶持措施
借着“机器换人”的东风,立足大农业,发展新农机。建议各级要加大财政投入,进一步完善配套扶持政策,提高生产关键环节农机具购置补贴比例,推动“机器换人”向纵深发展。特别是山区半山区欠发达地区,要提高认识,出台切实可行的配套扶持政策,让“机器换人”促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4.2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机装备结构
针对目前农机推广中存在的“两高两低、两多两少”的问题,实行“两个转向”:一是由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转向经济作物、林果业、养殖业等机械化,重点推广育苗、播种、移栽和稻菜轮作机械,不断拓宽农机化服务领域,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二是由常规机具转向新型智能化机具,现阶段以推广山地轨道运输机、物联网智能设备、无人机等为重点,提高机具配套比。此外,要发展丘陵山区小型作业机械,实施机械化精细作业,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4.3 加强技术研发,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探索农机农艺技术集成应用,深入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创建,根据不同农业生产条件需求,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引导农民改善种植结构,选择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重点做好水稻种植、名优茶采摘、蔬菜移栽等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试验。
4.4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农机人员业务素质
一是通过农机实用技术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机作业能手培训,加大农机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二是稳定基层农机员队伍,落实乡镇农机人员岗位编制和经费,建设一支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推广服务能力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三是通过继续教育、岗位练兵等方式,提高农机管理者管理、推广应用能力,培养一批农机工作带头人和科技骨干,打造懂技术、高技能、善学习的“农机铁军”,为深入推进“机器换人”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