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控制下的地铁大客流疏运策略论述

2018-04-26褚宏业

科学与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客流量安全控制客流

褚宏业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全控制理论,同时阐述了安全控制下的地铁大客流疏运策略,最后总结了全文,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大客流;疏運策略;安全控制

1 安全控制理论

近几年,随着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速度的增加,在高速与惠民的双重优势下,使得地铁客流量不断被刷新。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地铁运营安全、乘客出行安全等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安全管理领域中,安全控制理论必须要明确管理人与负责人,强化事故防范,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通过运用控制原理,可实现生产与安全的科学管理。首先,通过建设安全生产判断准则、标准,可切实满足拿权需求。其次,衡量安全生产、安全管理活动与预定目标之间的差异,通过获取事故信息、分析处理等安全信息,可纠正状态偏差。最后,选取对应的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完善安全工程技术,可纠正各类偏差与隐患。

总而言之,将安全控制理论应用在地铁大客流疏运管理中,可保障客流安全,维护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安全控制理论基础上,地铁车站应当建设安全运营客流标准,实时监测地铁车站的客流量,健全安全管理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地铁运营内的安全隐患。

2 安全控制下的地铁大客流疏运策略

大客流指的是,地铁车站在某一时间段客流迅速集中,且超过车站所承担的客流。大客流对乘客出行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严重威胁着运营安全。安全控制下的地铁大客流疏运策略,详细分析如下。

2.1 线路能力计算

由于旅客达到及乘车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特点,难以满足实际发散性新需求的。不是所有的客流计算均会显示车辆空间被乘客填满,线路实际载客能力,还需要综合考虑客流高峰期,强化相关系数的应用。

2.2 客流量统计

基于实际数据基础上,分析大客流状态及趋势,以此减少地铁运营压力。就实际情况而言,地铁车站出现大客流冲击,主要是受到客流预测偏差、地铁出行能力差、城市核心区域集中、线路匹配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地铁车站需要实时统计客流量情况,精准预测,以便做出科学的疏运措施。

2.3 地铁大客流疏运策略

2.3.1 缩小行车间隔,通过减少部分地铁列车的站停时间、缩短折返时间,实现地铁运输效率与能力的提升。增加地铁车辆荷载,我国相关规定表明,地铁列车定员标准:座位密度为1.5人/㎡-2.0人/㎡,站立密度为6人/㎡。在客流集中时期,车厢内乘客的站立密度可达到9人/㎡。

2.3.2 依据设备数量及规模,合理确定客流方向与数量;在大客流期间,借助广播强化安全宣传、客流引导,加速站内乘客疏散速度。在站厅内设置引导牌,避免不同方向客流交叉拥堵现象的存在。工作人员应当充分引导,实现自动检售票设备运行能力的提升。如下表2所示,通过对比 地铁车站自动售检票设备能力,若工作人员合理引导,可提升客流通过速度。

2.4 地铁列车停站方式转变,为更好的应对各类大客流现象,特别是不可预见的大客流,地铁车站可借助临时调整列车运行、列车站停的形式,缩短地铁列车的行车间隔,以此加速大客流车站乘客的输送速度。站站停车方案属于最为简单的停站方式,乘客不需要进行中途换乘,可直接达到目的地。区段停车方式属于交路混合运行方式,长交路在区段外进行站站停车,短交路区段内不允许停车。短交路区段内为站站停车,且中间站为换乘站,如下图3所示。地铁车站通过灵活运用停站方案,可有效节约乘客的出行时间,以此实现系统服务水平的提升,保障地铁列车的稳定运营,加速车站内客流消散速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地铁大客流属于常见现象,为有效弥补地铁车站硬件设施的缺陷,必须要强化安全管理与控制,健全各项预防措施,及时开展客流疏运,缩小地铁行车间隔,增加车辆荷载,切实保障地铁车辆运营安全,实现地铁疏运能力的提升,为地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理. 地铁车站大客流疏运风险形成机理及行为特征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6,10(04):242+235.

[2]王妙然.基于安全控制的地铁大客流疏运策略[J].价值工程,2017,32(11):38-40.

(作者单位:南京地铁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客流量安全控制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基于大小交路套跑对地铁不均衡客流的可靠性分析
机械自动化设备设计的安全控制管理简述
地铁开,玩起来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在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实际应用
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在交通枢纽客流量的实际应用
地铁换乘客流预警及应对
浅谈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安全控制研究
互联网健康服务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