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2018-04-26马麟润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行政管理知识产权

马麟润

摘要:我国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只有在本阶段做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才能保障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推动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动态适应不断变化的新行政环境,符合新时期公共需求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基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应用现状,归纳了知识产权在具体行政管理应用过程中的各问题,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有效构建集中统一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若干措施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前言: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完善,该战略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要想继续发展其战略优势,就务必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体落实,这对知识产权制度完善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本文这一论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基本现状

目前,由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广泛、絮杂,因此该工作的完成依赖于多部门的联合组织和联合管理。本文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其应用现状。第一方面,行政管理主体。由于知识产权类型多样,进而管理部门分类较具体,受客观因素影响,各部门名称以及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央知识产权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分别负责商标事项、电路设计、著作权事项。第二方面,行政管理内容。所负责的内容主要包括权力赋予、权力确认、权力执行、政策制定等,国家级行政机关能够参照相关法律对确权、侵权等行为有序处理,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引导知识产权事业顺利发展。

二、常见问题

(一)管理机构冗杂

各部门命名不够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混乱管理的局面,不利于发挥管理机构的优势。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工作由多个部门联合执行,常见部门主要为质检局、知识产权局、工信部、商标局、人民法院等。

(二)管理权利和执法权力混乱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的角色因场合差异适时调整,常用角色主要为行政管理主体、裁判主体、执法主体三种。之所以会发生权利混乱现象,主要是因为行政权利范围超出限定标准,如果权利范围不能在短时内明确,那么行政管理机关行为得不到约束和规范,进而制约行政机关工作职能的发挥。

(三)管理标准不一

各个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标准以及保护措施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为行政管理主体提供私利获取机会,这不仅会为接下来的管理工作增加难度,而且还会加剧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的矛盾,最终制约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向现代化方向发展[1]。

(四)管理效率过低

在我國改革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行政机关大多尝试通过缩减人员数量来缩减管理幅度,以此试图加深管理深度,进而提升管理水平。然而,经过裁减所剩余的人员是否真的有能力对此岗位负责,以及其是否有能力高效高质地完成常规工作和应对突发的行政事务这两个问题还值得考究一番。前述问题对管理水平出现了一定制约。此外,权力纠纷行为多次发生,权利人维权路漫漫,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政管理部门的形象和威信,不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体制创新途径

基于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现状以及常见问题分析,下文通过探索创新方法、新模式开展有效创新,充分发挥新型体制的应用优势,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

(一)创新模式

应用“二合一”管理模式,该模式指的是专利商标局统一管理商标和主管专利这两类机构,这种集中式管理模式在世界多个国家得以实践,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应用“三合一”管理模式,该模式指的是知识产权局细分专利、版权、商标三个管理机构,这种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现如今,俄罗斯、英国等国均在这一管理模式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其中,英国应用“三合一”管理模式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同时,能够扩大知识产权局的推广范围,该模式能够更好的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总结创新、实践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的国家,可以看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必须要为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合理调整和高效创新,从而更好的丰富管理职能,维护社会秩序。

(二)探索创新方法

首先,明确行政执法机构。该机构主要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和执法工作的分离,这不仅是民事权利分配的相关要求,而且还是维护各方利益的基本需要。行政执法机构彰显统一化特点,能够细分管理和执法权限,同时,执法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提高。

其次,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创新之前,应适时更新管理思想和观念,确保新的管理方式能够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创新知识产权管理方式,为利益维护者提供维权渠道,以免合法利益受到损失。管理方式创新具体表现为:引导权利人参加产权创造的座谈会,全面调动权利人的积极性,这能大大增加知识产权数量,同时,知识产权质量也能不断加强;严厉处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全面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再次,明确责任分工。由于知识产权各项管理工作紧密相连,并且这项工作的专业性较明显,只有明确管理范围,确定管理职责,才能促进管理工作顺利推进,才能提高参与者的责任性。即使出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问题,参与者也能主动承担责任,并制定问题解决方案。此外,分工明确的管理者实际管理时,能够互相沟通、主动联系,在协商的基础上将管理问题顺利解决。

最后,适时调整管理体制。要想大大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率,应以集中统一为管理原则,在了解行政机构改革趋势的基础上,选用“二合一”或者“三合一”管理模式,有序调整管理体制。此外,统一设置管理模式,能够降低地方贸易壁垒现象发生几率,有利于实现知识产权标准化管理目标,这对知识产权顺利应用有重要意义[2]。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人民群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创新模式、明确行政执法机构、改变传统管理方式、明确责任分工、适时调整管理体制等方法来集中构建我国创新型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不仅符合现阶段知识产权战略落实需要,而且还能加快我国知识产权集中统一管理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新凤.云计算环境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管理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7,15(32):113+115.

[2]李超.基于事权视角的我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70):89-93.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行政管理知识产权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