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提升的对策探究

2018-04-26姚安贤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提升对策

姚安贤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实务能力偏低,主要表现在社工服务技能不足、面对个案心理压力大、专业自主性不强等方面。面对社工事务能力的缺失,笔者从社工层面、机构层面、高校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相关对策,以提升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提升;对策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六种专门人才之一,提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1)然而,社工的能力不足,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胜任一些具有专业性和高危性的社会工作服务。因此,当前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和提升则显得尤为迫切。一方面,它关系着未来中国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和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满足民众需求。

一、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薄弱的表现

(一)服务技能不足

新入职的社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不足以转化成实际操作的服务技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其他行业的社工完全没有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另一方面,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福利服务需求也日益高涨,因此该地区社会工作事业发展较成熟,社工机构大量应运而生,社工有较为丰富的实践机会。与之相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工机构数量较少。因此社会工作的工作机会较为缺乏,导致一些专业出身的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务经验。

(二)面对个案心理压力大

当前很多社工的个案是由当地街道或者居委会转介过来的,而这些个案情况往往是十分复杂,处理起来难度较大。因此,社工面临这一棘手的个案会无从下手,心理压力也非常大。新入职的社工面对案主时往往出现焦虑紧张等情绪,有的社工在设计服务方案时理想化,但是在面对案主的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寻找和运用资源,由此产生无力感,从而导致自信心下降等负面影响。此外,在户探访开展相关工作时,社工普遍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对临时性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

(三)专业自主性不强

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薄弱还表现在社工的专业能力不强,对督导或机构的依赖性高。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社工往往很少自主走入社区和服务对象深入挖掘需求和资源,仅局限于机构或督导建议的方案或提供的资源,缺少发挥专业自主性。

二、社工实务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社工层面

1.牢固专业信念

对于致力于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工作者,应牢固树立自身的专业理念。社工的专业信念在于对自身价值和工作意义的肯定,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对职业的坚守和信奉。在现实的服务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与理想状态的偏差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此时社工很可能会出现失落和懈怠的情绪,从而影响日后服务的开展。此時,社工应当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认同和肯定自身价值和工作的意义,用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激励自己迎接挑战。牢固专业信念有利于社工在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能够振作精神、克服困难,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实务提升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进行职业规划

社工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尽早地进行职业规划,定立自身的发展方向。社工在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根据自身的不足和职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参与相关的培训活动。在培训结束后,要将其内容与实务工作相结合,善于总结和思考,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3.寻求专业协助

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遇到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多与同事交流,征求同事建议。同时,对于一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要主动寻求机构主管和资深督导的帮助,比如危机工作个案的开启和介入等问题。

4.增强专业自主性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发挥自身的专业自主性,做一个积极的行动者而非被动的顺从者。社工主动地融入社区、融入服务对象,挖掘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发现不同群体的需求,同时根据这些需求主动地去寻找相应的资源和应对方式,更加有利于自身的成长,而且能够与服务对象建立紧密的关系,从社区中获取更丰富的信息。

(二)机构层面

1.解决新晋社工的工作困惑

对于初入职的社工,由专业督导面授相关工作经验。督导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来指导启发新社工的工作,解决他们遇到的困难和情绪问题。机构需要根据其学历、工作经验和能力对社工进行为期1周至1个月不等的岗前培训。此外,在实习期间,在机构内安排经验丰富的社工为新晋社工担当导师。在岗前培训期间,导师应引导和引领社工积极地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从社会工作方法到社会工作服务规范标准等知识对其进行专业的辅助和辅导,向社工传授服务的价值理念和基础性的实务知识,为社工在日后单独开展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对自身职业定位尚未明确的社工,机构主管和督导协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2.提升机构内的培训和督导质量

机构内设置的培训,应采用民主的手法,咨询一线社工的意见,根据目前社工的目标需求设置培训的内容。针对机构内的大部分同工的实际情况和项目的性质,系统地对某一领域的相关理论和实务进行系统性培训。此外,机构还可以组织工作坊培训,邀请嘉宾给社工提供培训,组织新老社工实务经验交流会等,以增加社工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最后,机构应为社工提供培训专项基金及进修假期,以鼓励支持社工参与一些有助于工作的培训课程。

社会工作督导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推进机构社会工作进步的重要一环。 (2)针对督导时数不足的情况,首先,机构要保证督导时数的充足,和实务经验丰富,增加督导的时数;其次,机构需要跟督导进行沟通,保障督导和社工在非督导时间也有相关的沟通渠道得以保障,以及时解决社工在服务过程中的问题。

3.营造机构内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氛围

针对社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的问题,机构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服务管理监督系统。例如社工每天提交工作日志和反思,由站长或主管对社工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反馈。实行这一措施,有利于减少社工在上班期间的怠慢情绪,提升其工作效率。此外主管及时指出社工在工作上的不足之处,让社工能够及时纠正,这使同工能在工作中得到及时地反馈,并能快速成长。同时,机构应当为社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机构范围内定期开展某一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和培训分享会,让同工能够提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并将理论与实务工作更好地结合。

4.注重社工的绩效考核

机构应当充分重视社工的实务能力的考核,严格执行考核制度。绩效考核不仅影响到社工的个人薪资与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机构提供服务的水平。因此,一方面,机构让工作优秀、实务水平高的社工获得更多的回报和激励,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分配与职位晋升等方面相挂钩,并适当增加其比例。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实务能力较弱且工作质量低的社工,机构应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在绩效考核完毕后,要通过对绩效评估结果与社工进行分析,发现其优势和不足,根据机构发展和社工个人情况,与社工共同制定个人能力提升计划。只有社工的实务能力得到提升,机构的服务水平才能提高,最终实现社工和机构的共同发展。

(三)高校层面

1.提升教师的实务能力

针对社会工作教师实务能力较为薄弱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多投入到一线实务的工作中,改变目前社工教师缺乏实务经验的现状。通过培养和增强自身的实务能力,将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从而向学生传授贴合实际的社会工作实务课程。

2.重视学生的专业实习

在实习前,聘请服务机构的资深社工或督导教授学生相关的实习课程,以便学生了解服务机构对社工实习生及毕业生的工作要求,以及在实习中应当做的准备。此外,可以提供必要的督导经费。专业实习是学生的实务能力提升的快速期,期间学生将在三年间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然而,由于学生并没有开展过服务,方案的制定和服务的施行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错误,不符合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要求。所以在实习时应当有督导对学生的服务方案和内容进行指引和修正,让其更加符合服务规范。因此,在实习期间,学校应当为学生投入适当的督导经费,让学生在机构时可以定期接受督导的指导,弥补自身的不足,在督导的指导下可以提升自身的实务水平。

3.增加学生的实务能力培训

增强专业交流。有条件的高校多派学生去港台交流学习,尤其是实务能力方面的学习;举办交流活动,尤其是与港澳台之间的专业交流,让学生了解社会工作前沿的发展形势。此外,提供机会让学生去不同类型的社工机构进行见习。让学生观摩社工是如何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和小组的,以便从中学习具体的实务方法。

(四)政府层面

1.铺设社工人才提升道路

针对社会工作高级人才的严重缺乏的现象,政府應当加大力度培养相关人才,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激励机制,鼓励在校学生继续升学,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水平,打造一条畅通升学路径。针对在职人员,政府设立相关项目和基金鼓励在一线的资深社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输送教师或督导人才。此外,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各地成立督导联合协会,为本地督导提供能力建设、行业交流、权益维护等平台,以此不断提升督导的服务水平。

2.搭建专业培训平台

针对非社工专业毕业的人员,应增加相应的正规培训课程,要求学员参加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达到规定的时数,并取得结业证,方可参加考试。根据此项规定,政府可颁布相关的制度,鼓励高校、社会工作协会和研究机构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教师课堂上答疑解惑并实战演练社工专业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学员的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

设置社会工作者能力建设素质建设的相关项目。对高危、专项、难度大的社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整合社会相关资源,为社工提供一个系统学习的平台。以岗位划分,对不同层次的社工设置基础或能力提升训练营。基础训练营主要针对刚刚从事社工的人员的基础性的培训;能力提升训练营主要针对已在本岗位有一定的经验,想在专业能力上进一步提升的人员。

3.提高福利待遇

一个公益职业的基本工资水平反映了社会的重要性和支持,也反映了社会的职业价值和认可。政府可提高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专业社会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完善职称晋升和奖励制度、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并举的措施。物质奖励主要包括薪酬奖金、专业培训等;而精神奖励主要包括职位晋升、个人表彰等,从而调动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促使社会工作者在激励中不断提升。

三、结语

当前社会工作事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的发展受到个人、行业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还需要机构、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社会工作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社会工作者的实务能力水平也会迈向更高的台阶。

注释:

(1)人民出版社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郭名倞,杨巧赞,刘赤单,席聪敏,王乐:机构社会工作中督导的功能[J].社会福利,2010(6):38-39.

参考文献:

[1]王瑞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其成因[J].科学·经济·社会,2009,27(4):68-71.

[2]余建华.社会工作服务:美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社会工作,2011(6):17-19.

[3]毛英.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国家战略与具体实施[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10):236-240.

[4]罗观翠.穗港社会发展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育[C].当代港澳研究·第9辑.2013.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提升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