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2018-04-26黎白阳
黎白阳
摘 要:一日生活皆课程,那么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进餐的组织指导中也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我们从“小细节”看进餐环节中的“大学问”。本文通过观察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环节的表现进行记录后发现了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幼儿能力不足、习惯不良,有的是教师管理、引导不善引起的,对此进行反思后提出了小班幼儿良好自主进餐习惯的有效组织策略,以增强教师对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幼儿进餐教育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 自主进餐 现状 组织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对3--4岁幼儿有这样的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结合《指南》精神和幼儿园的自主独立的理念,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尝试用勺子吃饭,尝试自己盛饭菜,端饭菜,在这一系列的自主生活体验中,他们感受着自主自立带来的快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小细节需要重视、分享与解决。
一、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
我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自主进餐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存在许多普遍的问题。
1.自主进餐环节秩序差
(餐前)场景一:午餐时间,孩子们在等待进餐过程中消极等待,无所事事。
2.独立进餐难
(餐中)场景二:孩子一把抓住饭勺,开始吃饭,由于用力过猛,米粒四溅。
3.卫生习惯差
(餐中)场景三:进餐过程中桌面地面都洒了米粒。
二、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不佳原因分析
1.幼儿心中有意识,但是方法欠缺
关于用餐,班级幼儿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进餐公约,但为什么在执行中却问题频频呢?幼儿在等待值日生分餐期间,东张西望或者随意站起来,教师也缺少预先的细致思考与组织,从而使幼儿消极等待。
2.教师组织有方法,但是支持不足
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组织者、观察者、支持者。场景二中,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显然是需要教师进行跟进的;场景三中,我们发现幼儿桌面地面都有很多掉落的米粒……面对这样的场景,教师没有及时跟进支持,而是用沉默“放弃”了可能的课程活动,这样其实无意于给幼儿一种暗示——教师对我的行为表示了默认。
3.教师心中有要点,但是体系缺乏
在幼儿的进餐环节中,教师有很多关注的点,例如:有序分餐、愉快进餐、不挑食等等,但由于进餐环节中的关注要点很多,教师常常会顾此失彼,在整体的进餐过程中,每个关注点幼儿的现状如何,哪里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没有全面的观察计划、跟进策略与具体方法。
三、小班幼儿良好自主进餐习惯的组织策略
1.梳理幼儿用餐环节的关注点,形成用餐体系
2.寻找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支持幼儿形成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1)尊重幼儿间的差异,寻找差异背后的真实原因
以使用勺子为例,是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缺失导致使用勺子时不协调,还是有能力做到但是缺少练习?如果是前者,我们可以给予幼儿怎样的帮助,如果是后者,我们又该怎么跟进?为了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我们一改以往小班统一使用勺子的做法,在餐具的准备上提供了调羹和筷子,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選餐具进餐。与此同时,针对幼儿精细动作、协调性等方面发展的差异,我们会在区域中添置相关的材料供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用这样的方式支持他们发展。
(2)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幼儿形成基本的操作方法
很多时候,问题是最好的资源。问题是幼儿生活中的有待解决的真问题,把真问题还给幼儿,他们便会有真的发自内心的解决策略,这样发自内心的主动比教师的生硬要求要有效地多。
比如我们把“用餐时桌面掉米粒”的问题抛给孩子时,孩子们这样说“我朝前坐一点,靠着桌子,就很干净了。”“我们可以自己擦干净,擦到餐盘里。”“手要扶住碗,不然碗会跑,这样就会掉米粒了。”……于是,孩子们吸取了互相之间的好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建议提供了擦拭桌面的毛巾,孩子们即使不小心掉了米粒也可以自己进行整理。
除此以外,教师对“细节”的补充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中之一的“细节”,指的是具体形象的操作方法
比如说盛饭,如果仅仅和孩子说“我们端饭的时候当心点,不要洒”,这样的话一定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到底怎样拿碗比较合适,才不容易洒呢?我们可以就细节这样补充:右手紧紧握住勺子,大拇指朝上,稳稳地;左手大拇指扶碗边,其余手指托碗底。这些具体的和“细节”相关的方法,才是教师对孩子的有效支持。
其中之二的“细节”,指的是环境与材料的细节调整
以值日生排队送餐为例,从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端饭时容易发生碰撞,于是我们在地面标志线上进行了调整,从原来一路纵队调整为“一米距离”设置,第二位幼儿和第一位幼儿之间空出了一段距离。除此以外,对盛好饭菜后往哪里走,也有了箭头标记。这样的环境标记让分餐更加有序。
3.眼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及时跟进和指导
(1)发现问题,及时跟进
在进餐过程中,教师的眼中一定要有幼儿,看到了问题,要及时进行跟进和指导。例如幼儿的进餐时桌面有了米粒,教师可以轻声提醒“小胸靠桌,桌上的米粒擦干净”;幼儿不会使用勺子,教师也要及时跟进,给与一定的帮助,总之,进餐过程中教师应该是“有为”的。
(2)即时沟通,做好衔接
在进餐管理中,班级组三人之间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和关注点,大家的目标一致,这样的教育行为才是有的放矢。与此同时在交接换班用餐的过程,班组成员间一定要做好交流沟通,一定要做到延续,不然前一个教师离开,对个体幼儿关注就戛然而止,前面所花的精力也就半途而废了。
(3)小小“值日生”,发挥大作用
进餐中,有价值的关注点很多,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如何能做到更好,不会顾此失彼呢?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就要发挥起值日生的作用。例如餐后的漱口环节,教师可以请先用完餐的幼儿做小助手进行“温馨提示”,这样锻炼个体幼儿的同时又关注了全体。
结语
小环节,大学问。让我们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出发,在小环节中体现《指南》精神,在小环节中看见幼儿的基础,在小环节中支持幼儿的需要,在小环节中落实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巧娜,杨珂璐,李哲羽.让饭香弥漫童年——《指南》精神下幼儿自主进餐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78-279.
[2]郭晓蕾.浅谈幼儿园幼儿自主进餐行为的问题与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