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由模式化向个性化的转变”之我见
2018-04-26黄海
黄海
摘 要: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制、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处理 教法 风格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那么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呢?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陈规,而是勇于创新、积累、总结、提高。仅从知识传授者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诸多新变化,笔者就“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在对教材的处理上
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应该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來,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和艺术的处理,从而形成可以操作的教学思路。例如:在教学方程的意义时,教师不能仅给学生反复背什么叫做方程,而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意义,并怎样应用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这些才是关键。笔者根据学生对扑克牌感兴趣的特点,让学生添上“=”和运算符号摆出不同的方程,其中J、Q、K、A表示未知数。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对方程的意义理解更透。还可以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给一些东西分类,教师可以自先准备各种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属于方程的选出来,看谁选得又多又快。
二、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
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制、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例如:在教学“质数、合数”时,其中自然数“1”既不具备质数的特点,又不具备合数的特征,因此“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这个结论学生很容易忽视,错误表现在:(1)判断题:自然数可以分为质数和合数。(√)(2)填空题:自然数包括(质数)、(合数)和(0)。笔者针对这种现象,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蝙蝠为什么总在夜间活动?通过讲故事,学生知道了蝙蝠总在夜间活动的原因是:它既不属于禽类,又不属于兽类,因此不敢在白天出来活动。自然数“1”与蝙蝠有相同的特点,于是把“1”当作蝙蝠,把质数当作禽类,把合数当作兽类。通过这样打比方,学生在乐中学习,效果更好。
三、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例如:教学“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时,教材中直接指出,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等于或大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就让学生死记硬背来认识它们的意义,这种机械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非常不利的,会使厌学情绪加大。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学习新知识上,效果会更佳。笔者在教学此内容时,把分子当作儿子,分母当作母亲,然后从年龄的大小来判断是否符合实际(即儿子的年龄小于母亲是真的,儿子的年龄等于或大于母亲是假的)。这样把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学生很容易地记住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并加深印象,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