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的日常管理思考
2018-04-26王淑珍
王淑珍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在学生中占有很大比例,在调查结果上看,留守学生的整体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日常管理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管理教育,教育效果明显提高。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日常管理;经验
凤城市凤山区居民大部分属于园民,外出务工者很多,留守学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对留守学生的日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
一、凤山区中心小学留守学生现状
几年来,留守孩子学生越来越多。2017年9月15日学校对706学生学生进行了调查。
1、父母外出打工情况。
结果显示:706名学生有23.65%的学生父母双方外出打工,33.88%的学生父母一方长期在外打工。
2、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情况。
结果显示:留守学生中39.22%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差,34.29%的成绩中等,20.52%的学习较好,5.9%的学习优秀。说明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总体上偏低。
3、留守学生行为习惯情况。
结果显示:留守学生中25.55%的学生行为习惯教好,42.59%的学生行为习惯中等,31.95%的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说明留守学生行为习惯体上偏低。
二、建立留守学生日常管理机制
1、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制度。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注册时,为每个留守学生建立了专项档案,详细记录留守学生的情况,将其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和联系簿,记录留守学生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委托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掌握留守学生个人信息。
2、开展留守学生谈心制度。班主任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谈心活动,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身体等情况,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3、建立留守学生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家校联系卡、qq群、微信群,保障学校教育的情况、要求、建议以及家长、监护人对学校的希望要求进行沟通、交流。
4、建立留守学生家访制度。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加强了学校和留守学生的临时监护人的沟通与交流,并对监护人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和建议,形成关爱留守学生的合力。
三、强化留守学生行为指导
在学习、生活中及时了解留守学生的行为,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
1、严格执行学校纪律,使留守学生行为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留守学生群体,制订一套较为完善、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要求。纪律对维护和巩固集体,教育学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加强民主管理,既让留守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又让老师的主导作用得到运用,从而避免造成一种无组织、无纪律、涣散的局面,达到文明行为规范化。
2、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结对教师应该细心的观察自己的每一位学生,掌握他们的思想及行为状态。当留守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耐心细致的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明辨是与非、美与丑、好与坏,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作用和影响,师生间关系直接影响到教育结果。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既是教育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教师要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生活环境,使学生恋师、恋校。
4、评价促进。信心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他是自我教育的起点,是自主教育的希望,我们努力帮助留守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特长,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要从“心”开始,从认识上抓起,决不能厌弃和放弃。
四、管理成果
1、生活习惯明显好转。以前我校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学生的生活习惯很差,多数人不讲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修指甲、不换衣服、不扫地等。有的长期不吃早饭。但经过近二年的管理教育,这些留守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生活习惯得到了显著提升。
2、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经过持之以恒的心理辅导、疏导,我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的厌学心理得以有效控制,持逆反心理的学生人数较以前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孤僻、闭锁等心理障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
3、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矫正。近三年的管理教育,我校90%以上的留守生以前所表现出来的孤僻、任性、暴躁等不良性格得到了有效的矫正。他们与家长、同学、教师交流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亲和度明显增强。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他们总是争先恐后,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
4、学业成绩有明显的上升。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教育,绝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目的明确,课堂上能做到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课后能够认真完成作业,学生成绩大幅提高。
总之,农村小学应该加大留守学生的日常管理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管理、教育好留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