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课上“玩”出学问

2018-04-26王慧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科学探究

王慧

在人们眼里科学是深奥的,其实看似深奥的科学知识实际上都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作为一个科学课教师,要想让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就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就要根据孩子的天性,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科学。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寓学于玩,在玩中体验,在玩中思索、在玩中辨析、感悟、甚至创新。许多著名教育家也提出: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玩”出学问呢?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个宗旨,更是应该保护好孩子玩的这一特点,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玩,经历探究科学的过程,激发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思维,获取探究科学的方法。也就是说让他们在探究中“玩”,并“玩”出学问。那么如何在玩中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按什么模式玩?

二、概念的界定

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玩蕴含着科学知识,蕴含着创造,蕴含着科学的认识过程。如果我们进行恰当的引导,把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与科学的认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就可以把这种纯粹的“玩”转化为对科学知识的追求。

对“玩”的理解,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生自发的无目的的“玩”,这是学生天生的纯粹的玩,但它是有意义“玩”的基础。二是学生有目的的“玩”,即有意义的“玩”,这是科学课学习中所提倡的“玩”。教师要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无目的的“玩”,更要诱导学生由无目的的“玩”逐步进入有意义的“玩”。

从学习的形式上看,儿童的学习可以理解为“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

在“玩中学、学中玩”这种教学方法中,“学中玩”提倡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玩”的活动,“玩中学”强调的是一种科学课学习的方式──有目的的“玩”。

三、如何有目的的玩,“玩”出学问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玩,“玩”出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所要探究的具体内容,从孩子身边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创设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学《小个子能不能跷起大个子》时,为了让学生对杠杆有所了解,用一种儿童游乐设施──跷跷板进行引入,孩子们亲自过体验玩跷跷板的乐趣,自始至终用“玩”吸引着孩子们,有效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如同身临其境。

(二)提供材料引导学生玩,“玩”出水平

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观察、思考、分析、总结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助手。当学生明确了探究的方向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方案,然后用实验去验证,这就自然而然地需要实验材料。此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放手让学生“玩”,学生必定会玩有所获、受益匪浅。教师在课堂上提供的材料是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服务的,必须在课前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和反复的试验,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做充分的预测,进而为学生准备大量合适的材料。比如教学《让灯亮起来》时,教师要在课前认真检查给学生准备的电线、小电珠、电池等材料是否都完好无损,这样才便于学生从实验中得出让灯亮起来的方法;而在后一课《电路出了什么故障》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明白影响电路通畅的原因,思考排查电路故障的方法,则要专门给学生设置障碍,准备有问题的材料。总之,教师所准备的材料既要有利于学生研究科学现象,又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科学思维,真正让学生玩中益智,玩中发展。

(三)设置悬念激励学生玩,“玩”出新意

探究科学的路是无止境的,一堂科学课的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因此,科学课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上的40分钟,而应该极力向课外延伸。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了某个问题后,我们的教学不能就此嘎然而止,而要留下悬念,诱发学生继续思考,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展现,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得以培养。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这一课时,学生们提了很多相关的问题,我问学生:“我每次批改作业时怎么都会闻到一股香味儿啊?”听到我的提问,许多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去闻、去找、去查。第二次上科学课时,不少学生都将自己的课外研究结果向我作了汇报。他们找到了散发香味儿的文具,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文具中香味儿的主要成份,还认识到了这些成份对人体的危害,很多同学还自觉地选用了安全、规范的学习用品。如果堂课只满足于课堂上的质疑、研究,怎么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即便看过相关的新闻,也只会像过眼烟云一样烟消云散,根本不会在意。正是这看似不经意的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正是探索精神的体现。

从以上论述中可知,“玩中学、学中玩”教学方法强调以“玩”为主线,让儿童经历:无意义的“玩”──体会(问题及思考)──有目的的“玩”(观察与实验)──总结(分析与交流)的科学认知过程。在“玩”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认真、仔细、全面的观察;能敢于提出各种问题和善于提出有效的问题;能对观察和实验进行科学的预言;能像“科学家”一样搞一些“准实验”;能对观察、实验、交流作认真的记录;对科学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能把自己的观点完整的进行交流,与他人共享和研讨。

总之,让学生在“玩”中学科学,大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学生在活泼、宽松、充满激情的课堂氛围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把“玩”与“学”这样一对看似不可化解的矛盾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识,学到的也必将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科学课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