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实效性

2018-04-26陈向怡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实效性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陈向怡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经了开展了十几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透露出很多盲从与形式化的倾向,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思维并没有被真正的激发,有些课堂上,教师机械的套用情境方法,牵强附会,不仅浪费时间,还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还有些课堂虽然看起来教学稳步推进,但是依旧是将教师作为中心,学生主体性、独立性不强,学生获得知识缺乏灵活性,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品质。为此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成为教师关注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课堂;实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就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一种反馈途径,教师通过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达标情况,使学生能够实现有效学习。在日常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反馈形式化比较严重,通过花费很多时间设计研究方法问题,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情况并不了解,常常会以时间不足为由简单的进行小组评说、全班对答等。这种反馈效果不佳,教师不能真正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学实效性的实现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一、关注学生知识情况,使教学切合实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学生的原本知识情况,因此教师必须要尊重和了解学生的思维、认知以及情感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脉络,在思维的碰撞中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识、情感的有效提升。比如在学习《认识乘法》的问题时,教师通过调查可以知道班级中有不少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会读乘法算式,甚至会算[1]。但是乘法是怎样产生的,本质是什么,学生并不了解,学生对于乘法的了解只是通过家长介绍。所以在教学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讲乘法算式的由来重点向学生展示。改变教材例题,让学生逐步出现各种动物的图片,然后看图列算式,算式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相同加数相加,另一种是不同加数相加,让学生对比,使其了解乘法的意义。进而让学生模仿写出类似的算式,学生在写算式时一般都会写很多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但是学生也会感觉,写20个3相加实在有些麻烦,就会想能不能有一種简便的写法,进而引出乘法算式。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其实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在读算式时,教师可以让已经会读的学生当小老师教给其他同学,能够体现出小老师的价值,也能够让学生感到很新鲜。

二、结合实际生活,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数学知识掌握,但是对于应用并不关注,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不强,也不利于数学教学实效性的提升。所以教师必须要积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将实际生活中的知识应用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更感兴趣,也能够更好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初步认识统计问题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画面,里面头若干种动物,让学生数出不同动物的数量,由于动物有很多种,数量多,所以学生数出来的结果可能也不同,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最终决定分小组数,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动物并数其数量,得到最后的结果[2]。这样能够使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统计的过程,并感受到统计其实离我们生活并不远,数学源自于生活,最终又应用到生活中。

三、强化动手实践,提升实践水平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上都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让学生对数学的公式、概念以及定律等进行掌握。这种方法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的,为此教师必须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实践以及自主研究的平台,强化学生的合作交流,在动手实践中获取数学知识,这也是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态度以及方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乐趣,并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实践意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比如在研究《圆的面积》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圆剪成之前学习过的图形,并讨论教材上的简拼方法,将圆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进而得出圆面积的公式:S=πR2。教师继续鼓励和引导学生,你还能通过拼出其他图形对圆的面积进行计算吗?有学生将圆转化为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3],通过不同的拼、摆的方法形成不同的图形,但是最终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归纳。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可以自主探究与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

四、积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善意期待

为获得好的学生反馈效果,教师需要科学的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主动地开展数学学习。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因此激励性评价是极为重要的。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就是课堂上比较简单的“不错”、“很好”、“对吗”等,这些评语虽然有激励性,但是针对性并不强,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所以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这种方法,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给出不同的激励性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特别”、“你观察的很好,发现了其中的规律”等,对于回答有问题的学生,教师需要先给予肯定,然后指出问题,如“你的思路是清晰,但是计算的准确性还需要提高”、“你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概括上还不是很全面”等[4]。通过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数学学习的信心,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进而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态度,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结束语:

总之,为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顺利实现,就需要积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满足学生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能力的方法,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孙志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6(20):125.

[2]彭国民.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J].新课程(上),2016(03):82.

[3]胡永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5(05):36.

[4]傅丽凤.“巧”问引思,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J].福建教育,2014(04):41-42.

猜你喜欢

实效性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