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史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现状分析与调查

2018-04-26赵嘉琪

青年文学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鲁迅作品阅读现状大学生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当代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调查与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510320011)。

摘 要:通过对文史类大学生的鲁迅作品阅读的现状调查,文章分析了在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态度、阅读体悟四个方面存在的现象及其原因。其中,作品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吸引调查对象的主要原因,而作品的晦涩难懂是调查对象不愿阅读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今后鲁迅作品阅读的推广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文史专业;大学生;鲁迅作品;阅读现状;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赵嘉琪(1996-),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02

引言:

对于鲁迅,想必没有人会陌生,他终身擎举“社会批评”与“文明批评”两面旗帜,他毫不留情地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他以他的杂文写作,为投枪,为匕首,为解剖刀,揭示、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的“疮疤”,诸如:麻木、虚伪、冷漠、瞒和骗、“做戏的虚无党”、“各人只顾自己,目中毫无他人”、“盲目自大”、“只图苟安”、“拿‘残酷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做慰安”等[1]。这些劣根性至今能并未能够完全消除,因此,阅读鲁迅作品仍旧有意义和价值。

纵观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对于鲁迅作品阅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中学教学领域。确实,鲁迅文章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是难点和重点,但是对于大学生,难道就没有阅读鲁迅的必要了吗?大学阶段正是人格的养成期,读什么样的书对成为什么样的人起着关键作用,在大学生的书单里,有没有鲁迅?如果有,又有几本?大学生们如何对待鲁迅其人其文?有没有推广鲁迅阅读的必要?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文史类专业(含艺术、体育等)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进行研究分析。

1、调查概况

1.1问卷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在文史类大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熟悉度、喜爱程度、对鲁迅本人的了解程度,是否重读过鲁迅作品、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以及对其人、其作品的态度及原因。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出鲁迅作品在当大大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和在大学校园中推广鲁迅阅读是否具有可行性。

1.2问卷调查的内容

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分为四个板块: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阅读态度、阅读体悟。每个板块都有通过小组成员精心讨论然后设计出来的5、6个问题。主要采用选择题的方式,以多选题为主,辅之以少量的问答题来检测调查对象对鲁迅作品的熟悉度。

1.3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使用的是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来确保调查样本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保证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本次调查共发放出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86份,其中文史类大学生占286份,男生104人,女生182人。

2、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2.1在对鲁迅作品的阅读内容上

鲁迅一生著述极多,除了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外,在文学评论、文学理论等方面也有专门的研究著作,对于他的什么文学形式最让文史类大学生记忆深刻,我们做了调查,见表1:

由表1可见,最为调查对象熟悉的是鲁迅的小说,占了将近一半,而鲁迅本人最看重、同时也是最能反映鲁迅批判精神、用以针砭时弊的杂文的比例远不如小说。通过查证,鲁迅仅有《纪念刘和珍君》和《拿来主义》两篇杂文被选入中学教材(此处特制苏教版语文教材,不包括课外拓展读本等),小说则有《孔乙己》《社戏》《故乡》《药》《祝福》被选入,由此我们可以有个猜想,除了因为时代的差距导致鲁迅的杂文比较起小说来难懂、有些隐喻太过晦涩之外,杂文的冷遇还可能与中学教材的编选有关。

这个猜想也在下面一个问题中得到了证实,在被问及“以下作品您阅读过哪些?(可多选)”时,调查结果如下:《秋夜》(16%),《复仇》(18%),《无常》(22%),《未有天才之前》(6%),《铸剑》(16%),《风筝》(38%),《故乡》(94%)。比例最高的两篇《故鄉》和《风筝》分别是高中、初中课本所录。

虽然在熟悉度方面,课本上刊载的文章占了上风,但是由于专业需要和自身的喜爱,寻找课本之外的作品来阅读的人也不在少数,在“非课本内容的阅读数量”调查中,我们得到如下数据:

鲁迅作品的课外阅读量虽然并不是很多,这与其作品较为深涩有关,在问卷调查时,笔者询问了几位选了“0-3”这个选项的同学对于鲁迅作品的感受,他们纷纷表示,鲁迅的作品不好理解,有时为了理解文章到底讲了什么而去翻看参考书和上网查阅的时间甚至比阅读的时间还要长,久而久之就没了耐心。无法引起读者想读更多的兴趣,这也是除了课文外鲁迅作品阅读量偏少的原因之一。

2.2阅读方式上

在对我校文史类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中,有如下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到图书馆借阅的人最多,其次是自己购买,这与大家对纸本阅读的青睐有一定联系,鲁迅的文章隐喻颇多,和其他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比起来较为难懂,阅读时需要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纸本书可以来回翻看,可以随看随记,更符合人类的阅读习惯,错误也更少,不受电子阅读诸如电量、缺字漏字之类的干扰,因此选择人数比较多。网络下载也开始占一定的比例,这与近年来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有着密切联系。

2.3阅读态度上

先看与同时期作家相比,调查对象对鲁迅的态度:

基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受欢迎的作家依次是:沈从文,鲁迅,老舍,巴金,郁达夫,张恨水,茅盾,其他作家。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沈从文与第二高的鲁迅文风差距可谓迥异。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笔下的湘西恬静而美好,他的小说自然朴实,是“田园牧歌”式的美好。而鲁迅的文风是犀利的、尖锐的,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弊病,生动地刻画出剥削者们丑恶的嘴脸,揭示隐藏在人民灵魂深处绵延千年的奴性,让人看了之后默然无语,陷入沉思。可见,虽然文章难懂、观点尖锐了些,但喜爱鲁迅的学生不在少数,与同时期的作家相比,鲁迅受欢迎程度颇高。

再来看喜欢鲁迅作品的原因:

超过五分之四的人喜欢鲁迅作品是因为其思想的深刻和语言的犀利,这也是鲁迅作品的闪光点所在,虽然在近十年来,有人攻击鲁迅,将其视为文化激进主义的主要代表而进行或明或暗的批判,或以高扬当年鲁迅思想对立面的一些国学家的方式来暗示鲁迅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评的偏颇与失误, 从而达到否定鲁迅文化选择和新文化方向的目的[2]。但在广大青年读者的心目中,鲁迅依然是那个掏出心脏当火把,努力给旧时的中国带去一片光明,引领众人前行的“丹柯”。他的思想历经时间的冲刷依然给人以力量和启迪。

2.4阅读体悟上

问题“你对鲁迅的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有什么感受?”的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得知:最多的选项是认为“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有一定可能性”这种“中庸”的选项,给予高度评价的“极具深度和批判精神,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食粮”那样和负面评价的“语言晦涩,半懂不懂”和“难以读懂,没有想要阅读的想法”的比例相差无几。也就是说,文史类大学生里,对鲁迅思想的评价大约是褒贬不一的,但是正面评价是要远大于负面评价的,半数以上的人肯定了其文章和思想的价值。可见,由于时代差异导致的阅读障碍很难克服。

3、今后阅读建议

问卷中,笔者设计了“您有没有在大学重读过中学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如果有新感受请填出)”这道题,目的在于调查出,在升学考试的要求之外,有没有人重读课文,并有新的体会。鲁迅是中学语文课本里最熟悉的名字,中学时代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文本,来了解鲁迅,因为鲁迅的文章和其他现代文比起来颇为晦涩难懂,时常需要老师的讲解,所以他们对于鲁迅的认识也就局限课堂上老师给的 “标准答案”了。升入大学后,鲁迅作品不再收入课本或数量大减,此时如果重读,则或许会有新的感受。

调查中,重讀过的占54%,没重读过的占46%,却没有人填写新感受,笔者认为,除了是上文分析过的几个理由之外,鲁迅形象的“典型化”也或多或少的禁锢了读者们的思维。

文史类学生在阅读鲁迅的时候,应该怀着一种 “寻回鲁迅”的期待。学生们要做的是在阅读的同时激活鲁迅, 要亲近鲁迅, 就要把他带进当代的问题当中去。因为把鲁迅经典化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他顶礼膜拜, 而不是用一种对话的方式来面对鲁迅[3]。身为已经成年、即将融入社会、审美意识逐渐成熟的大学生,我们要重读鲁迅,重新审视,用自己的大脑来阐释鲁迅作品,和鲁迅对话,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走近他,领悟鲁迅思想的光辉。

鉴于中学时作为必读课文的“权威”和鲁迅本人的人格魅力在大学生心目中仍占有不轻的分量,再加上专业需要和自身感兴趣,文史类大学生对鲁迅作品是有一定阅读需求的,若要推广鲁迅作品,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质量,这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在这里,社会、学校、老师的宣传和引导是必要的,随着关于鲁迅的讲座、传记、作品解析系列丛书的出现和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鲁迅,想去阅读他的作品,从而真正理解这位伟大的作家、思想家、革命家,从而汲取他作品思想中的菁华,用以当世,让这味几十年前的“药”,在今天依然能够治愈残留至今的中国国民劣根性的“疾病”。

注释:

[1]彭定安. 鲁迅的经典意义与当代价值[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15.

[2]张福贵,刘艺虹. 鲁迅研究的思想意义与学术理性[J]. 东北师大学报,2006,(02):92-96.

[3]罗岗 ,李芸. 阅读鲁迅的当代意义[J]. 中文自学指导,2004,(03):38-42.

猜你喜欢

鲁迅作品阅读现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今天我们需要从鲁迅作品的教学中获取什么
浅析农村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电子书来袭大学生纸质阅读现状的研究
初中学生读书类课程开发思路
理工科研究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温情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