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科技论文创新性和科学性的识别与评价
2018-04-26崔京艳邓媛李春梅庞小坤赵宇昊
崔京艳 邓媛 李春梅 庞小坤 赵宇昊
[摘要]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报告和传播的最佳方式,其发表的关键依据是论文具有创新性和科学性,中医学科技论文亦不例外。中医学科技论文创新性涉及范围较广,包括选题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思路及设计创新等几个范畴。基于科学具有反映客观规律、先进性或前沿性、流动性、分科性等特性,考察创新知识的流动性、先进性或前沿性是识别和评价中医学科技论文科学性的关键要素,同时要求其具有正确、合理性、可纳入性和可产生轰动效应。
[关键词] 科学性;创新性;科技论文;中医学;评价要素
[中图分类号] G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2(b)-0172-05
[Abstra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apers are the best way to report and disseminate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cluding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s, of which the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nature is the key basis for publication. The innovation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s has a wide range, covering the innovation in research subject, method, content, ideas and design innovation, etc. Based on sci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objective law, advanced or frontier, fluidity and division, to investigate the liquidity, advancement or frontier of innovation knowledge is the key factor to recognize and evaluate the scientific nature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s. Meanwhile, the papers are required to be correct, reasonable, integrable and can produce sensational effect.
[Key words] Scientific nature;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pe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valuation feature
决定科技论文质量的三要素按重要性排序应当是创新性、科学性和写作艺术性;前两者体现科研水平,构成论文的学术价值;后者体现写作水平,构成论文的写作艺术价值。科技论文是用来报告科研成果的,所以创新性和科学性是科技论文的生命线,也是科技论文得以发表的最重要依据,中医学科技论文同样要求如此。
科技论文的创新性和科学性是论文刊用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它由研究者或作者创造,但要由专家及编辑团队识别和评价。目前中医学界对中医学科技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明确具体的说明和界定,各期刊的具体评价标准缺乏统一。此外,有些论文并未揭示出其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性的本质特性,甚至有把对两者识别和评价的思路误导至论文写作技巧上面而使论文创新性和科学性在中医学编辑审稿思维中成了模糊意念。基于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深入研究,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1 创新和中医学科技论文创新性
科技论文强调创新是科学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是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不断代替旧事物、旧理论、旧学说的过程。没有创新,科学会停止发展;创新的步伐放慢,科学就要落后[1]。但创新并不容易,努力还要加才智和灵感,甚至还要有偶然因素的参与,理论创新尤其有难度。此外,理论创新缺乏直观性,所创内容不能够被所有人发现、理解和认可,因此科技论文中的创新性涉及识别和评价问题。为了能够充分识别和评价中医学科技论文的创新性,首先应当对“创新”作出清晰准确地描述,使其尽可能形象化、具体化。
1.1 创新的基本定义
创新的基本定义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是初始、开始之意,新与旧相对。创新也称首创、独创,具有排他性,但首创或独创没有指出创的对象——新,所以用“创新”表述更为明确。
1.2 论文创新性的基本内涵
论文创新性即科技论文的作者有独到的见解,能发现既往研究中未发现的新现象、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等,或对同一问题有新见解,或有新发明、新创造,或对解决某个问题有新思路,不落前人窠臼,不囿古人壁垣[2]。事实上,科学理论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决定其在大多数情况下的创新并不能完全抛开旧理论,因此在論文中寻找全新的创造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论文中的创新知识不像有形产品可以实物进行鲜明地区分,而是蕴涵在论文中,因此有创新成分或创新内容就是论文的创新性。
1.3 中医学科技论文创新性的方式及内容
如何识别论文的创新内容,文献[3]提供了两个切入点:一是从论文的逻辑架构上有选题创新、立论创新、论据创新;二是从创新方式上有填补空白式、补充发展式、针锋相对式、破立变革式、引进式等,只要具备其中之一即为有创新。对创新方式的这种描述可以把编辑识别论文创新的思路从宏观引向微观,从抽象引向具体,有比较明确的切入点,有可供捕捉的具体目标。但中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自身有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独特优势[4],中医学科技论文的创新性涉及的范围更广,情况也很复杂,以多种方式表现在论文的多个方面、多个层次中,还有“隐”与“显”的区别,故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或可增加覆盖面。
1.3.1 选题创新 选题创新不是指论文选择的标题或中心论点,而是指在本学科中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项目或研究专题。以已发表且引起较大反响的中医学科技论文为例,如《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5]一文,從选题上看应当是有代表性的选题创新,因为此文为中医临床科研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方法论研究中的范式理论研究。科学研究尤其是文中所述中医现代化研究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开扩思路进行探索,其中就包括科研方法的选择,因此文献[5]可作为选题创新的范例之一。
1.3.2 研究方式创新 “方式”从词义上理解是方法和形式的合称,但在实际使用中多指形式。方式创新是指研究采用了不同以往的新形式。方式创新属于应需、潜性创新。所谓应需,即应研究内容的需要而创,正因如此常被研究内容的创新所掩盖而看不到它的创新价值,成为潜性创新。考察研究方式主要是从研究的架构上观察其有无创新。中医学科研,特别是临床和实验研究,基本上都采用西医模式,但中医学要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所以研究方式创新对中医科研尤为必要。
1.3.3 研究方法创新 方法创新与方式创新在含义上有一定重合,但二者异处多于同处,故有必要加以区别。方法是指用来解决问题的路径、程序等;方法是解决问题的效率工具,采用了恰当、先进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方法创新有分层性,如文献[5]给中医学研究引入了新方法,故可从选题之外的另一个层面看待其方法创新。方法创新有延续性,某方法出现后,如果有人率先把这一方法用于某项具体的科研中也是创新,因为前者是在研究方法,后者是率先应用新方法。方法创新还有多面性,如有学者试图用复杂性科学研究法研究中医学[6],或通过身体空间和技术的相互关系来认识中医学[7],还有研究者用人体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医[8],都属于方法创新。具体就中医学研究而言,因目前其尚未形成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反而使方法创新的空间更大。
1.3.4 研究内容创新 选题给研究内容框定了范围,故选题创新与内容创新相关,但选题创新不等于内容创新。识别内容创新至少有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从论文的逻辑架构上考查,有论点创新、论据创新、论证创新,这些创新表现为点状;第二个维度是从论文的内容结构上看,创新可能表现在论文的某一段或某一部分中,这种创新一般呈现为片状;第三个维度是或隐或显,显是创新表现明显,其显性或有文字交代,开明宗义说明这是新内容,或其内容的自显性很高,一看便知这是创新内容,隐性创新则隐蔽在文中,需认真分辨才能发现。如三焦、三部、形藏四均是《黄帝内经》中出现的解剖词汇,《三焦、三部与形藏四》[9]一文试图从胚胎学和解剖学的角度对三个概念进行分析,将书中所载文字描述与解剖事实相对照,考证了《黄帝内经》在解剖学和胚胎学方面的成就,该文创新内容隐于文内,需认真分辨。
1.3.5 研究设计创新 中医学科技论文叙述的是科研过程,报告的是科研成果。为了使报告的科研成果可信度最大化,在研究开始前要进行精心设计;为了实现科研目的,设计需要不断改进,改进了的设计就是设计创新。设计创新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类型,一类是已经模型化的,虽有固定模式,但在实际研究中大多数都达不到模式的理论要求标准。因此比较而言,贴进标准的设计就可看作设计创新,如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模式,尤其是动物实验中对实验动物模型的设计,最能代表此类创新意义。另外模型化本身并不等于设计已经没有创新空间,实际上新设计不时出现,打破旧模式、创出新模式仍有可能。另一类研究设计不直接体现在论文中,例如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名老中医经验总结、疾病或方药的典型医案研究等,该类论文内容不直接表现其设计形态,但也有设计问题,比如材料的收集、组织、分析、所用方法等。识别设计创新还需注意,创造全新的研究设计可能性不是很大,在多数情况下设计创新可能仅出现在某个环节或细节上。
1.3.6 研究思路创新 研究思路创新是指研究是在新的思路指导下进行。如果说前几类创新识别都用切入式思维方式,即针对论文具体内容进行考量,那么研究思路创新需要采用“跳出式”思维模式来进行识别和评价。因为该创新方式的研究思路不直接表现于论文内,而是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只能透过其文观其想法。也就是说要通过对论文内容的分析,从研究者的设计、谋篇、布局等多个方面看其研究思路有无创新。当然所谓“跳出式”思维模式并不是要离开论文的具体内容凭空推测,而是指从论文中研究思路。中医学具体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中医学科研不仅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有时还需要想象力,而创新先要有新设想,有时研究思路创新很可能是研究者的大胆设想。思路创新也是多方面的,如文献[6-8]都有思路创新;而《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5]除了在选题和方法方面进行了创新外,在思路方面还对其他研究者进行了启发,如《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实现途径》[10]、《结局管理及其在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11]就是在其基础上提出的创新思路。
以上几个方面只是从中医学科技论文的整体切入进行了分类,认为它们都在同一逻辑层面上。虽然内容互有重叠,但基本是并列的,可以涵盖中医科研的全过程,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识别中医学科技论文的创新性可能不会有重大遗漏。一篇论文可能有多种创新,也可能只有少量创新,但不管量的多少,只要是创新,哪怕是一个点、一句话都应识别出来并给予创新的肯定,只是创新的学术价值要经过科学评价,考量其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才能最终作出创新学术价值的基本评估。此外,创新还应包括正面和反面两类观点,反面观点是反驳或否定现有理论,本身亦有创新意义。
2 科学和中医学科技论文科学性
什么是科技论文的科学性,这个问题比回答论文创新性更复杂。综合目前研究大体分为两类答案:一类认为科学性就是客观真实性,其判断根据是设计合理、方法可靠、数据可信、资料准确、论点明确、结论科学、讨论求实[12];另一类认为科学性又称真理性,可分解为真实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可比性和逻辑性[13]。应当说这些要素确有表达论文科学性的功能,但多半属于论文写作伦理和写作技术范围。有些要素如真实性、准确性,如果正向思考确有道理,反向思考似有不通,论文不真实可能属于造假,不准确可能是臆造,如是则属于写作伦理范畴;再如逻辑性亦属于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则,均与科学性无紧密关系。
2.1 科学的定义及基本内涵
科学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有不同解读,不同学者对其也有不同论述,在不同场合也有不同含义。多部词典均对“科学”进行了定义,其中《现代汉语词典》[14]给出的定义是:“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应当说这是从逻辑的顶层进行抽象概括出的定义,反映客观规律是揭示科学的本质特征,分科的知识体系标示了科学知识的类别性和连续性。但这个定义遗漏了科学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一是它的先进性,科学是指这个系统知识中的先进部分[15];二是科学的流动性,科学是不断增长着的知识体系,不但包括新知识不断代替旧知识的知识流本身,还包括人类追求新知识的努力[16],科学研究正是为了创建这种反应客观规律的、更先进的知识而努力。据此,“科学”应该具有四项基本特性,一是反应客观规律,二是先进性或前沿性,三是流动性,四是分科性。识别和评价论文的科学性最关键的要素是看创新知识的流动性、先进或前沿性,因为具备了这些就可以断定它能更深入反应客观规律。
科学研究的连续性不可避免地要使知识体系流动起来,科研中不断创造新知识,这种新知识或者纠正原有知识的错误,或者补充原知识的不足,或者以更先进的知识代替了原有知识;而那些原来排在科学系列中的、现被纠正、或被代替的知识当然要退出科学系列。不断有旧知识退出,有新知识进来,使科学展现出动态图景。有些知识虽然没有过时,但被普及后已经成为常识,也退出了科学系列。因为这些知识已不是科学的前沿,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连结点,科学研究是要从现有知识体系的最前沿起步的。科学的流动性使它的前沿知识不断向前移动,使科学知识总是保持先进状态。
此外,从科学的应用上看其含义也是指相关学科中的先进或前沿部分。例如科学发展观,笼统的解读就是用相关系统中先进的知识进行发展,所谓顶层设计的理念就是对前沿知识的应用,所以科学是一个知识系列,但这个系列不是无限地长,它要截取这个系列中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分科性是指给知识编组划界列队。知识分科不但是功能的归类定位,还会使其先进性、前沿性更突显、更容易识别和评价。所谓创新知识是与同类知识比较而言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知识的分科越来越细、越来越多,大科目下有小科目、子目、细目,分科越多越细会使创新知识在队列中的位置更加顯著。科学分科还有另外一种含义,即一旦某学科开创,如果没有被驳倒或被新知识替代它就一直是先进的、前沿的,哪怕它保留了千年之久。
2.2 中医学科技论文的科学性
识别和评价中医学科技论文的科学性与识别其创新性完全不同,后者是从论文中分辨出创新内容,这一过程只注重创新知识出现在论文的哪个部分,以何种形态出现及其量的多少,没有质的评价;识别和评价论文的科学性则是要分析研究其创新知识的质量如何,有什么学术价值,或者说要用科学的尺度考量创新知识是否可以称为本学科的最先进知识。原则上创新知识经过实践检验才能成为科学,但中医学科技期刊编辑识别和评价论文的科学性不能等待实践作出回答,而是一种预判行为,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2.1 正确、合理性 虽然科学不等于正确或合理[10],但评价中医学论文创新知识的科学性,却要考虑其正确性和合理性。如果创新知识明显不合理、不正确,很难获得学术界的认同,就不能认为是科学的。所谓合理性,其“理”其实是现有标准和尺度,有一定局限性,应用不当会扼杀创新,因为有些创新用现有知识和经验难以评价,因此在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的情况下应持肯定态度。
2.2.2 可纳入性 有相当多的创新知识是原知识体系的延伸,这类创新知识能与现有知识体系无缝对接,使其前沿又向前移动一步,或者说这类知识虽然属于创新但可被现有知识体系接纳。同时还应注意论文的科学性还需获得学术界的认可,不过这是一种推延性预判,即除编辑本人外可预见会有较多学者认可其学术价值。
2.2.3 可产生轰动效应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轰动效应的创新就是投向平淡学术氛围的“一石”。这种创新知识一经发表可引发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甚至引起激烈争论。对于技术理论创新不足的中医学[17]来说,这可能是创新知识最重要的科学性表现。
具有轰动效应的创新知识可能还包括所谓的贝尔纳式思维,即抛出一个思想,让别人去收获研究成果[18]。具体就中医学而言,虽然中医学史上无“贝尔纳式思维”的记载,但抛出的思想却不少,可以举最典型的两例。一是扁鹊一见齐桓侯就发现他“疾在腠理,不治将深”,而齐桓侯本人却全然不觉[19]。那么扁鹊在齐桓公身上发现了什么,这个思想已抛出两千多年至今无人接续。第二个例子是明代吴又可提出温病“非寒、非热、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致”[20]。这别有一种异气是什么?不但无人追问,甚至从未引起重视。如果当时有人能识别,并将其置于伤寒病因学的最前沿,或许细菌、病毒应该由中医最早发现。有人抛出无人接续,这大概是中医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2.3 识别和评价中医学论文科学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识别和评价中医学论文的科学性还有两个问题需要分辨清楚。一是论文写作的艺术性,二是写作规范。区别这两点对于中医学科技期刊编辑有重要意义,如果论文具有科学性,有较大学术价值,写作技能或格式欠佳,编辑完全能够指导作者修改;反之,如果论文不具科学性或学术价值不大,编辑亦无能为力。
综上所述,论文质量的评价应侧重学术质量,即学术价值。其构成要素一是创新性,即创出了多少新知识;二是科学性,即所创新知识是否属于本学科中的最前沿知识。总之,创新性、科学性是两个不同概念,虽然同是科技论文包括中医学科技论文发表的关键要素,但二者不能互含互代,也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醒民.科学是什么[J].湖南社会科学,2007(1):3.
[2] 粱雅玲.浅论科技论文的创新性及科学性[J].云南大学学报,1995(S2):10-12.
[3] 曹小春.学术期刊审稿专家的职责[J].编辑之友,2006(6):62-63.
[4] 何裕民.中医学学科特点与优势的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2):170-172.
[5] 刘保延.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科研范式[J].中医杂志,2013,54(6):451-455.
[6] 黄欣荣.复杂性科学与中医[J].中医杂志,2013,54(19):1621-1626.
[7] 吴彤.中医诊疗实践中的身体空间和技术[J].中医杂志,2013,54(22):1891-1895.
[8] 钟义信.人体研究的方法论挑战[J].中医杂志,2014,55(1):2-7.
[9] 马宁.三焦、三部与形藏四[J].中医杂志,2016,57(9):727-730.
[10] 崔京艳,贾守凯,赵宇昊.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的实现途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7):110-113.
[11] 张艳宏,刘保延,谢琪,等.结局管理及其在真实世界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4,55(11):901-905.
[12] 佚名.医学论文的科学性[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 12(10):62.
[13] 王霞威,閆琪,王丹.必须重视中医论文的科学性[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2,18(4):64.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5] 崔京艳.如何理解中医论文的科学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84-486.
[16] 倪培民.中医的科学性与两种科学概念[J].哲学分析,2010,1(1):139-146.
[17]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A].国发[2009]22号.
[18] 林汪.贝尔纳式思维与科技编辑的选题[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7(4):2-3.
[19]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3.
[20] 吴有性.温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