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辞视域下余光中散文语言的语法变异解析

2018-04-26曹东琴

青年文学家 2018年9期
关键词:修辞余光中

摘 要:余光中的散文不仅有弹性、密度和质料,而且呈现出独特的言语变异美。这种别具个性的散文风格得益于他对语法变异修辞的灵活运用。分析余光中散文文本语言发现,他对语法变异修辞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对句子成分变异,搭配变异,蒙太奇句法和标点变异等四个方面。在修辞学的视角下分析余光中散文语言中的语法变异有助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深入理解余光中散文语言的美感。

关键词:余光中;散文语言;修辞;语法变异

作者简介:曹东琴,江苏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9-0-02

“文字魔术师”余光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他的散文也独具特色。他主张对散文语言进行革新,认为作家应该创作有弹性,有密度,有质料的创造性散文。正如他在《<逍遥遊>后记》中所宣称的那样:“……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我的理想是要让中国的文字,在变化各殊的句法中,交响成一个大乐队,而作家的笔应该一挥白应,如交响乐的指挥杖。”[1]其散文独特的言语变异美正是其变革精神实践的结果。余光中散文的语法变异修辞主要体现在句子成分变异,搭配变异,蒙太奇句法和标点变异四个方面。

一、句子成分变异

在现代汉语中,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因此语序在汉语里非常重要,这体现在汉语的句子成分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并且位置具有稳定性,一般不能轻易改变。句子成分变异是指句子成分在一个句子里改变了其稳固的位置,其功能也出现相应的变化,使句子形式变得陌生,并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2]在余光中散文中,句子成分变异主要包括成分复叠和成分倒转两种类型。

(一)成分复叠

成分复叠是指句子中的某一成分同时充当两种语法功能,兼顾前后。这样的复叠成分不仅使句子结构紧凑,并且与特定的内容相适应,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余光中在其散文中善于运用这种变异手段,取得因句生句,连锁叠接的修辞效果。例如:

(1)魑魅呼喊着魍魉回答着魑魅。《鬼雨》

(2)一来一往,亲密的变成陌生的成为亲密,预期变成现实又变成记忆。《蒲公英的岁月》

(3)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听听那冷雨》

例1中的“魍魉”和例2中的“陌生的”和“现实”都是将前面结构的宾语与后面结构的主语叠合在一起,一语兼顾上下,连环相接,取得了因句生句,往复交替的效果。例3中“弹动屋瓦的惊悸腾腾欲掀起”一句,“屋瓦”是成分复叠部分,同时充当宾语和两个主语成分。这个句子按照正常的语义逻辑和语法规范表达应该是“雨弹动屋瓦,屋瓦惊悸,屋瓦腾腾欲掀起”,这样的表达显得重复啰嗦,不能凸显雨的灵动与活泼,同时也不如原句的简洁新颖。

(二)成分倒转

成分倒轉是指句子中某一成分为满足特殊表达的需求而对其位置进行了调整变异。在余光中的散文里,成分倒转主要表现在主谓倒置,宾语前置和状语后置三个方面。

1.主谓倒置

在现代汉语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进行适当的调动。例如:

(4)都已停歇,狗吠,蛙鸣,人语,车声。整个城市像一个荒坟。《伐桂前夕》

(5)曾经为他抵抗过16季的台风和黄霉雨,那古屋,已经被肢解,被寸磔,被一片一片地鳞批,连尸体都不留下。《伐桂的前夕》

例4中将长主语“狗吠,蛙鸣,人语,车声”和谓语“都已停歇”位置进行互换,避免因主语过于冗长,造成重心失调,并且对谓语进行了强调,凸显一切声音都已停歇。例5中巧妙地将主语 “那古屋”倒转安排在前后两个谓语之间,使之兼顾左右两个主谓结构关系,取得了文意表达的前顾后盼的效果,而且让句子的结构更紧凑,表达更凝练。

2.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的句法规范中,宾语一般是在谓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凸显宾语的语义内容,也可将其变异前置。例如:

(6)寂寞是国,我是王,自嘲兼自慰,他想。

(7)一生的历史,是用许多小小的疯狂串成的,他想。《伐桂前夕》

上面这两例是余光中散文语言里宾语前置的代表。例6将“寂寞是国,我是王”宾语提到句子最前面,并将状语“自嘲兼自慰”前置,凸显宾语和状语部分的语义。例7也是将宾语前置,凸显宾语部分的语义内容。

3.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的位置一般处于动词谓语之前或整个主谓结构之前,这是由状语的特定功能决定的。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内容或其他特殊效果常改变其位置。在余光中的散文里,状语位置的变化主要变现在状语后置。例如:

(8)于是在两张巨网的围袭下,150万只毒蜘蛛展开大规模的集体屠杀,在天上,在地上,在地下。《伐桂前夕》

(9)定音鼓仍然在撞着, 在空中, 在陆上, 在水面, 在水底。《登楼赋》

(10)夜以继日,800万人和同一个繁复的电脑斗智,胜的少,败的多,总是。《登楼赋》

例8和例9都是将多个状语后置并列,强调事物活动场所,并置后的状语不仅语义得到强调,而且在形式上构成排比,让句子具有音乐美。例10是将副词“总是”充当的状语后置,突出强调“总是”强调人和电脑斗智的结果是人类胜少败多。

二、搭配变异

词语与词语的搭配有其内在的规律和要求的,不仅受句法结构组合规则的约束,而且受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制约。在余光中的散文中,常出现一种特殊现象,词和词的搭配虽符合语法规则,但冲破了语义内容和逻辑范畴的常规,增强了语言表现力,取得了一定的修辞效果。例如:

(11)树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枫树、柳树和擎天的巨椰,雨来的时候不再有从叶嘈嘈切切,闪动湿湿的绿光迎接。《听听那冷雨》

(12)不论作者年纪有多大,他常会怀念在老祖母膝上吮手指的金黄色的童年。《减掉散文的辫子》

(13)于是一整个秋季,他都浮在那种高贵的氛围里,像一个仙人。《伐桂的前夕》

(14)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

(15)枕着润碧湿翠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样睡去。《听听那冷雨》

例11中“湿湿的绿光”,例12中“金黄色的童年”,例13中的 “高贵的氛围”是词语搭配变异中的搭配组合后形成的偏正结构变异。虽然组合后符合偏正结构的句法结构,都是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但这三个偏正结构的两项组合是不符合语义和逻辑的。“绿光”本无干燥湿润的性质,在这里用表示触觉的“湿湿的”和视觉的“绿光”组合,将树叶被雨润泽后的鲜艳、饱满、洁净的模样展现在读者面前。“金黄色的童年”将具体的“金黄色”修饰抽象的“童年”,化抽象为形象,突出童年的美好,可贵。“高贵的氛围”搭配组合后突出作者心中愉快。

例14中的“思想潮润润的”是属于主谓搭配变异,“思想”是无声无形的,但用“潮润润”这样实在的感觉加以形容,突出雨季带给人的感觉。例15中“枕着岑寂”是属于动宾搭配变异,因为“岑寂”是一种无形的听觉感受,但人却是“枕着”它“睡去”,化无形为有形。上例中的搭配是作者有意突破语义和逻辑规范形成的变异,使语言陌生化,言语表达呈现出新奇美。

三、蒙太奇句法

余光中的散文,常将意象和句子作蒙太奇式组合,像电影剪辑一样常直接呈现意象和画面,略去繁琐的交待和叙述,浓缩结构和意义,增加读者发挥的余地。 这类跳跃的组接句群节奏跳跃,形式整齐,内涵丰富,常用于描摹画面和表达内心活动。例如:

(16)秋天。多桥多水的江南。水上有月。月里有古代渺茫的箫声。舅舅的院子里。高高的桂树下,满地落花,泛起一层浮动的清香,像一张看不见躲不开的什么魔网。《伐桂的前夕》

(17)保险掮客。商店的售货员。来自欧洲的外交官。来自印度的代表。然后是银发的贵妇人戴着斜插羽毛的女帽。然后是雌雄不辩的格林尼治村民和衣着不羁的学生。卷发厚唇猿视眈眈的黑人。白肤淡发青睐了然的北欧后裔。须眉浓重的是拉丁移民。《登楼赋》

(18)城春。城夏。草木何深深。泰山耸着。黄河留着。而国已破碎,破碎如一件落地的瓷器。《塔》

例16中用几个短语就勾勒出作者记忆中江南舅舅庭院里那株桂花给他留下的印象的,对故园的思恋,在这几个跳跃的短句之间溢出,充分利用蒙太奇的暗示和联想的作用。例17利用蒙太奇句法来表现作者坐在车里看到的纽约街头各种人物形象,展现纽约的陌生与热闹,同时也符合作者坐在车里观察的特点,一个一个人影是往后退去。例18几个跳跃的短句就好比镜头的切换与特写,将时间流逝,草木繁盛又哭,泰山黄河的景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表达简洁,画面鲜明。

四、标点变异

标点是语句结构与语意的标志,同时也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标点变异是一种突破语言的线性序列限制的变异性表达方式。在余光中的散文里,标点符号不仅可以表明文意,也可以利用其控制语句的速度以适应情感表达的需要。例如:

(19)油门大开时,直线的超级大道变成一条巨长的拉链,拉开前面的远景蜃楼摩天绝壁拔地倏忽都削面而逝成为车尾的背景被拉链又拉拢。《高速的联想》

(20)回忆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听听那冷雨》

(21)钟声仍在响,催人起床。人赖在第九张床上。在想,新婚的那张,在一种梦谷,在一种爱情盆地。日暖。春田。玉也生烟。而钟声仍不止。人仍在,第九张床。《九张床》

例19中省略了标点后的最后一个分句构成“零标点形式”,使语义内容浑然一体,让读者去完成“切分”和解读,同时表达的语义和在高速公路上行车时移动的速度和两旁景物的飞速流逝的情景相适应。例20中的长句是巧妙地省去了部分标点造成的,该句将雨下的态势“下得满地是江湖”,雨下的区域“在桥上和船上,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雨的结果“下肥了嘉陵江”“下濕布谷咕咕的啼声”融为一体,省略标点一气呵成,突破了语言标点符号的应用规范,将回忆中江南的雨表现得淋漓尽致。例21是通过大量安插标点来使语句的节奏变慢,符合赖床人那种意识活动缓慢的特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余光中散文文本的分析发现,语法变异是其散文语言的一大特色。其散文语言的语法变异主要表现在:句子成分变异,搭配变异,蒙太奇句法和标点变异等四个方面。通过对这四种语法变异修辞艺术的综合运用,余光中的散文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言语变异美,取得了一定的修辞效果,并形成自己极具个性的散文风格。在修辞学的视角来分析余光中散文语言中的语法变异有助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和学生深入理解余光中散文语言的美感。

注释:

[1]余光中.《<逍遥遊>后记》[A].安春海.余光中散文选集(一)左手的缪斯[C].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469—470.

[2]冯广艺.变异修辞学(修订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87页.

参考文献:

[1]冯广艺.变异修辞学(修订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2]冯广艺.汉语修辞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3.

[3]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李军.敛纵攫意,凝炼强烈——余光中散文的句法艺术之一[J].修辞学习,1995(01):37-39.

[5]余光中.高速的联想[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

[6]余光中.余光中散文选集(共四辑)[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修辞余光中
寻李白(节选)
余光中——李白的嫡系传人(节选)
不怕找茬
追思余光中:“乡愁”不老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水浒英雄绰号的修辞艺术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余光中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