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南农村是如何脱贫的

2018-04-26尹伊文

南方周末 2018-04-26
关键词:花农民宿鲜花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尹伊文

通过国际市场带动发展,是越南在革新开放中得到的一大经验。它采纳了使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出口带动”发展战略,出口不仅带动了它的工业,还带动了它的农业——革新开放后,它不仅不再需要进口粮食,还成为世界第一大稻米输出国。越南在这方面的经验,有值得研究借鉴的地方。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尹伊文

发自越南大叻

2018年春节去越南,河内和胡志明市等地的商铺都关门了,拥堵人群忽然消失,就像春节期间的北京,在大城市工作的外地人都回老家过年了。但有一个越南城市例外,这就是大叻,因为那里是越南人的春节度假胜地,人群熙熙攘攘,商铺敞开大门。

大叻在南部山区,以鲜花、山野、浪漫的法国建筑著称。笔者在那里遇到来自越南各地的人,和3个越南人的交流给笔者留下极深的印象。一个是种植“黄鼠狼屎咖啡”的农妇,她向笔者讲述了自己脱贫的故事;另一个是种植荷兰鲜花的花农,他叙述的是致富的故事;还有一个是市场白领,她辞去银行工作,开了一家小民宿,她讲给笔者听的是物质致富之后因精神空虚而作的寻求。

遍布弹坑的山区如何脱贫

政府在贷款和土地使用方面给了咖啡农户很多优惠便利,革新开放之前,越南咖啡的国际市场份额只有0.1%,30年后上升到20%,目前越南是世界上咖啡出口的第二大国,超过哥伦比亚。

种植“黄鼠狼屎咖啡”的农妇住在大叻以北的山中,离城市很远,笔者乘车行驶了近一个钟头才到她家。一路上看到两旁山坡种着很多咖啡,树并不高大,叶子墨绿油亮,一串串的咖啡豆密密麻麻。

咖啡是法国人19世纪中下叶引入越南的。热带气候和高山环境是咖啡生长的优良条件,以咖啡著称的哥伦比亚就具有这样的条件,越南南部的纬度和哥伦比亚差不多,那里的山区好像是“类哥伦比亚”。越南的平原地带在沿海及红河、湄公河地区,山区多在沿柬埔寨、老挝边界的地区。

最初咖啡在越南的种植面积并不大,直到1970年代种的仍然很少。适于咖啡生长的边界山区在越战时是遭受轰炸的重灾区,因为这里靠近胡志明小道,而胡志明小道是北越援助南越反美抗战力量的生命通道,是美军轰炸的重点。当1975年越南统一、战争结束的时候,这些地区遍地弹坑,满目疮痍。

在统一之初的十年左右时间内(1975-1986),越南实行了计划经济,称为“补贴经济”。整个国家的经济被计划集中控制,价格由计划规定,生活消费品由计划供给,完全不是市场配置资源,而是计划通过补贴来配置资源。几个越南人对笔者回忆说,那时买粮用“粮本”,按人口定量供应;汗衫也是定量供应,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汗衫;百货商店里满是排队的人龙,甚至要在店外彻夜排队,人们还发明了很多排队方法,用砖头、书报、竹篮来占据排队的位置,有的砖头上刻了名字和地址,以防别人冒充抢占,但是防不胜防,常会发生位置被抢的纠纷,为买东西而怄气是生活常态。伴随集中计划的是公有化、集体化,在这种体制里人人都拿平均的报酬,干好干坏没区别,很多人丧失了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效率低下。

补贴经济给越南造成了严重的困难,在农业方面尤为突出。集体化后农业生产表现恶劣,无法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农产品,越南不得不进口粮食。国内粮食供应短缺推高了价格,进口粮食造成贸易逆差贬低了越南的货币汇率,因此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1986年消费品价格指数(CPI)高达774%,宏观经济形势极不稳定。如此严峻的形势倒逼越南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改革。

1986年越共六大开启了市场化的改革,在农业领域中,价格开放了,集体化的机构逐渐解体了,咖啡业乘改革开放之风迅猛发展。1990年代,越南咖啡业遇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机遇,1994年和1997年巴西气候异常使得巴西的咖啡产量大减,国际市场咖啡价格大涨。革新开放后的越南咖啡业和国际市场挂了钩,马上抓住这个机遇。政府在贷款和土地使用方面给了咖啡农户很多优惠便利,促进咖啡生产大增,在1990年代,每年都有20%-30%的增长。革新开放之前,越南咖啡的国际市场份额只有0.1%,30年后上升到20%,目前越南是世界上咖啡出口的第二大国,超过哥伦比亚。

越南政府大力推动咖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脱贫”。适于咖啡生长的地区是山区,那里正是贫困人口众多的地带,而且由于美国在越战时的狂轰滥炸,那里许多地方人口流失,经济衰败,急需重新建设。大叻以北有一大片山区,是越南政府当年选中作咖啡优先发展的地区,建立了新经济区,鼓励人们移民到那里去开发。

笔者去拜访的那个咖啡农妇,她家是1992年从越南北方移居过来的。农妇家的房子是三开间的,当中是堂屋,左右两边各有一间,开间之间没有间隔。左右开间都摆着双人床,是家里人睡觉的地方。左边开间的外面是厨房,有冰箱、洗衣机、电饭锅等现代设备,连着厨房的是卫生间,里面也是现代化的设备。这房子虽有现代设施但仍属于比较简陋的档次,譬如没有天花板,可以直接看到房顶的梁木,因此给人的感觉是脱离了贫困,但还没有达到富有。

院子里有一个大房间,窗门都蒙着掩着,那是养黄鼠狼的,因为黄鼠狼喜欢在黑暗中活动。他们让黄鼠狼吃咖啡豆,通过黄鼠狼的消化系统再排泄出来的咖啡豆有了一种特殊的味道,这就是所谓的“黄鼠狼屎咖啡”。印尼的“猫屎咖啡”很有名,这“黄鼠狼屎咖啡”是一个类似的品种。

越南的咖啡农在1990年代有过一段发展的好时光,使很多人摆脱了贫困。但好景不长,1990年代后国际咖啡价格大跌,出现了严重的咖啡危机,咖啡生产国都大受打击,越南也不例外。在此后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很多国家都认识到,必须提高咖啡质量,创新咖啡品位,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越南人也领悟了这个竞争道理。“黄鼠狼屎咖啡”有特殊品位,这农妇希望自家的咖啡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能够胜出,让她家走上致富之路。

鲜花如何使农民致富

大叻的花农和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扩大鲜花的出口,他们知道若想使鲜花业有更大的发展,需要进入国际市场,凭借更大的全球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带动力。

笔者去探访的鲜花农场离大叻市区比较近,农场旁边的房子比咖啡农妇家的更西式、更漂亮。咖啡农妇的房子是平房,这里的房子多数是复式小楼,还融入了法国别墅的风格,尖尖的屋顶,美丽的阳台,色彩鲜明亮丽。

从金兰湾海滨乘车来到大叻地区时,最抢眼球的是漫山遍野的大暖棚,笔者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大规模的暖棚,层层叠叠,一片连一片。最初不知道暖棚里种着什么,笔者一问才知道里面种着鲜花,而鲜花业是大叻的重点产业。

大叻的花农告诉笔者,在暖棚里种花是学了以色列的技术。种植鲜花需要大量的水,这里的雨水都集中在夏天,其它季节非常缺水。这种暖棚有节水的技术设备,可以大大减少用水量。以色列的暖棚是钢结构,价格太高,这里的花农难以承担,他们想出了改良的方法,用当地生产的竹子作支架,使成本降低。

花农们还向荷兰学习种花技术,荷兰的花卉业闻名世界,大叻的花农从荷兰进口花种,用荷兰的种植技术在这里培植。花农告诉笔者,目前他们还没有学到最核心的技术,即培育花种的技术。很多花卉数年之后,甚至一两年后就会退化,需要不断购买新的花种。花农说,他们现在仍然需要不断地从荷兰进口花种。

花卉业的发展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大叻引入了许多外资。一家荷兰资本的公司在这里影响很大,一家中国台湾资本的公司也很有名,日本、韩国的资本也不少。大叻生产的花有一些是出口的,但比例很小,大约只有10%,其它都是内销。越南人有买鲜花的习惯,尤其在春节期间,家家都买很多鲜花,大小城市都有露天花市,五彩缤纷的鲜花摆满街,熙熙攘攘人头涌动。买了花的人把鲜花放在摩托车后,色彩绚烂飞驰过街。

越南人春节最喜欢黄颜色的花,街头庆祝春节的彩画上多数有黄色的花。黄色杏花是春节的首选,据说那金光灿烂的五个花瓣形成的金星象征着金钱、发财、富有。在大叻花农的暖棚里,笔者看到不少非洲菊,其中黄色的很多,当然也有其它的颜色。

笔者遇到一位来自湄公河三角洲的稻农,他家种三季水稻,比北部只能种双季稻的农户能够多收一季、多赚不少钱。但他说和花农相比,三季稻只能甘拜下风,暖棚中的鲜花能种更多的季,土地利用效率更高,利润更大。

水稻虽然不是高端农业产品,越南的水稻出口却很成功,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输出国,越南的鲜花在出口方面则要甘拜下风。大叻的花农和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扩大鲜花的出口,他们知道若想使鲜花业有更大的发展,需要进入国际市场,凭借更大的全球需求,才能获得更大的带动力。

通过国际市场带动发展,是越南在革新开放中得到的一大经验。在革新开放之前,越南经济封闭,百姓生活贫苦。革新开放使越南改变了发展的思路,它采纳了使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出口带动”发展战略,出口不仅带动了它的工业,还带动了它的农业。革新开放后,它不仅不再需要进口粮食,还成为世界第一大的稻米输出国。咖啡也在出口带动之下迅猛发展,帮助许多山区穷人摆脱了贫困。现在它还想向更高端的农产品进军,让全球化的大市场给农民带来更多的致富机会。

看到越南出口带动战略在农业方面的成功,笔者想到了中国。在工业发展方面,中国的出口带动非常成功,但在农业方面则成绩并不显著。越南在这方面的经验,有值得研究借鉴的地方。

致富后如何寻找精神归宿

如何觅得温饱小康之后的美好生活,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越南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体制与中国有很多相同之处,分析越南的问题,可以提供借鉴。

大叻市区的房子,比周边花农的更漂亮,而且楼层更高。越南人说这是因为城市土地资源少,买了一小块地来盖房子,要尽量多盖几层才能扩大面积,而且住在城里的人往往更富有,有钱盖高楼。

笔者去拜访了一户城里人家,他们的房子是2003年盖的,有3层楼,4个卧室,客厅饭厅都很漂亮。房基地不是2003年买的,而是老一辈留下来的,他们的父亲有一块老房基地,分给了两个儿子,兄弟俩分别盖了两座相邻的新房子。

那两兄弟之一的男主人前几年已去世,他的妻子和儿女仍住在这里。他和他的妻子以前都在电视台工作,是技术人员。妻子告诉笔者,她是1970年代末期参加工作的,那时是越南统一后的补贴经济时代,当时她只是高中毕业,电视台送她去技术学校培训了几年,使她成为了一名技术人员。

她有两个女儿,小女儿还在上高中,大女儿已经33岁,在胡志明市工作。大女儿恰好回来过年,她英文很好,笔者和她可以深入交谈。她大学是学金融的,毕业后进入国有大银行工作,负责评核贷款。她在银行工作了十多年后,2017年辞职,自己开了一家小民宿。笔者问她为什么选择开民宿,她说她喜欢旅行,去过东南亚和南亚的不少国家,在旅行时她住民宿,觉得那样的生活方式很愉快,所以她决定自己也开个民宿。

当我们更深入交谈之后,她讲到了辞职开民宿的更深层原因。在银行工作了许多年后,她逐渐感觉到,虽然银行工作的收入很稳定很好,但在工作中却难以感受生命的意义,她体验不到真正的精神幸福。在民宿中,她经常可以和来住民宿的朋友交谈这些令她困惑的问题,这些旅行者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在思考着幸福。他们扩大了她的视野,还给她介绍了新书新思潮。

她以前很爱看小说,现在她的兴趣转入了心理学和宗教方面。她给笔者看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那是奥修的《快乐:幸福来自内心》。奥修(1931-1990)是印度哲学家、宗教领袖,倡导动态冥想的静修方法,主张通过灵性发展和生命觉醒来获得产生自内心的真正幸福。奥修在印度有信众,在欧美也有很多追随者。他在美国搞过一个公社,吸引很多人去听道,去作静修。不过,这个公社和美国政府当局发生过多起法律纠纷,最后他不得不离开美国。他的宗教哲学观点虽有争议,但他的著作仍有很多人阅读,人们渴望读到真正幸福的启示。

笔者问她最能使她感受到真正幸福的工作是什么,她说是做一个精神痛苦的“治愈者”(healer)。她说,以前父母总是鼓励子女去学医,做医生不仅收入高,而且能帮助人解除病痛,能够行善积德。她觉得帮助人解除精神痛苦比帮助人解除肉体痛苦更重要,医生只是解除肉体痛苦,精神治愈者是解除精神痛苦。她周围的亲戚朋友,不少人都会受各种各样的精神痛苦困扰,她希望自己能够帮助他们。她喜欢用退隐静修的方法来反省痛苦,来获得内心幸福。在民宿中,她常和朋友们一起作禅冥静修,有时还会去寺庙,或者去山中退隐数天,作更深刻的静修。

当她讲到退隐静修的时候,笔者想起在越南不少地方看到的一个现象——许多人结伴作退隐静修。这些人穿着灰布禅服,但蓄着发、不剃头,带领他们的是已经剃度的僧侣,穿着棕色袈裟。越南朋友告诉笔者,这些人是佛教徒,但没有出家,他们退隐静修的时间大约是几天或者几周,这样的人和这样的活动目前在越南很多,而且越来越多。

除了佛教,越南还有很多人参与其它宗教活动,尤其是天主教。在好几个天主教堂,笔者看到挤不进教堂的人在外面听道,有带着小板凳坐在地上的,有虔诚低头站着的,人数众多,相当壮观。越南朋友说,这些年来经济发展很快,造成很多以前没有经历过的压力和困惑,这些人在寻找精神出路。

越南人经历的困惑,很多其它国家的人也有同感。如何觅得温饱小康之后的美好生活,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越南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体制与中国有很多相同之处,分析越南的问题,可以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花农民宿鲜花
民宿生态,大考中加速洗牌
周边赋能
情人节
你是民宿达人吗
鲜花铠甲
花农
留住鲜花
鲜花哪儿去了
伪君子
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