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2018-04-26张桂荣
张桂荣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面心理的作用,从而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促进患者心理、生理和社会职能的恢复。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额外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SAS量表、SDS量表、SCL-90量表和HAMA量表得分,评价患者心理状况。 结果 干预组患者SAS量表、SDS量表、SCL-90量表和 HAMA量表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满意率为94.93%,高于对照组的84.48%(P<0.05)。 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患者生理功能恢复和社会职能的恢复。
[关键词] 心理护理;脑卒中;心理状况;康复;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07-014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guidance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psychological, physical and social functioning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states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 A total of 116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assigned into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care.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core of SAS, SDS, SCL-90 and HAMA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score of SAS, SDS, SCL-90 and HAMA in intervention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5). The satisfaction rate of intervention group was 94.9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4.48%, P<0.05). Conclusion Pertinent ment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coul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help with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physical and social functioning.
[Key words] Mental nursing; Stroke; Psychologic Status; Recovery; Quality of life
腦卒中在全球范围都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疾病的特点是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和经济负担高[1,2]。国家卫生计生委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脑卒已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死因第3位的疾病。脑卒中患者患病后会出现生理功能的改变,并且无法扮演原有的家庭及社会角色,同时面临着高昂的医疗费,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患者,导致素患者出现各种心理障碍,严重者会并发脑卒中后抑郁。脑卒中后抑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入睡困难、不愿参加社会活动、食欲下降、疲乏等[3]。严重的脑卒中后抑郁甚至可以影响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使脑卒中患者死亡风险增高。心理护理的特点是在护理过程中,掌握每例患者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并给予恰当的处理。患者由于生理特性的改变,心理活动较常人更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护理人员通过患者行为进行进一步判断。由于脑卒中患者的瘫痪率较高,患者普遍会出现情绪反应。因此,在脑卒中的治疗当中,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本研究将11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后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从而为临床工作中护理方式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 1 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66.1±14.2)岁;对照组58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2±13.4)岁。对照组与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抑郁程度、文化程度、性格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入选标准:脑卒中诊断明确;在发病两周内就诊于我科。排除标准:脑卒中发病前存在精神病史和心理病史者;脑卒中后有严重失语、意识不清及无法理解表达者;合并严重其他系统躯体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疾病特点给与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包括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日常巡视,辅助翻身等,并且在患者日常生活和饮食方面进行干预指导。心理护理干预组不但进行日常护理,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患者入院后,护士接诊患者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关注并尽量满足,排解患者负面心理情绪,促进护患互相信任。(2)帮助患者适应新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家属对患者的鼓励和支持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脑卒中患者患病后需要长期治疗和家属的看护,因此做好对患者家属的宣教和引导工作,使家属对患者病情的态度得到改变,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保证治疗计划顺利进行,进而可以促进患者康复。 (3)健康指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与患者、家属制定康复计划,保证患者出院期间的康复治疗。同时告知患者门诊复查时间,并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不在院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4)根据患者爱好在宣教室开展适宜的患者文娱活动,通过音乐、诗歌朗诵等方法帮助患者调理心情,让患者精神放松,积极接受治疗。(5)帮助患者书写康复计划,并对患者的康复计划作出修正,使之适合患者的病情。同时给与患者适当的鼓励,让患者鉴定康复的信心,以团体辅导的方式, 每周对患者进行一定次数的情绪管理学习。
1.3 观察指标
SCL-90应用症状自评量表测定,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因子,共9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0~4五级评分,总分越高反映患者病情越严重[4]。SAS和SDS焦虑自评量表均包括20各项目,每个项目分数为1~4分,20个项目总分为基础分,基础分乘以1.25得到标准分,标准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越严重[5]。患者痊愈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进行评估,该问卷调查总分100分,分值≥90分为满意,70~90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滿意。HAMA汉密尔顿焦虑表包括14各项目,每项分数为0~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越严重[6]。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量表得分比较
脑卒中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经治疗后,患者出院时负面心理状况较治入院时明显好转。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进行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SCL-90、HAMA量表得分比较
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A、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进行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HAMA、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满意率比较
干预组护理后满意率为94.93%,高于对照组84.48%(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其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和高死亡率,是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7]。脑卒中患者因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等因素而普遍存在心理方面的障碍,包括抑郁心理、自信心缺失、焦虑心理、悲观绝望、社交能力下降等心理。
研究发现,多数脑卒中患者对脑卒中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知,在发病后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负面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评估水平与抑郁、焦虑程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消极心理积极能引起患者神经内分泌的变化,使免疫功能发生抑制,使患者更倾向于感染,不利于患者的康复[8,9]。消极的心理状态会使患者产生多种形式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杀[10]。悲观的患者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更少,对自己人际关系满意度减少,更不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11]。目前,心理护理在护理人员中接受度与日俱增,这种变化集中体现在:护理人更加注重心理护理研究;心理评估手段标准化;心理护理措施的具体化[12]。心理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帮助患者进入良好的心理状态,而患者稳定的情绪与良好的心态能够直接影响神经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护理工作者应该与患者进行恰当而有效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心理良性发展[7]。
本研究结果显示,入院时 SAS、SDS、SCL-90和 HAMA量表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得分均高于正常标准,提示我科脑卒中患者普遍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和抑郁等消极心理状态[7]。出院时干预组较对照组患者SAS、SDS、SLC-90和HAMA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3]。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负面心理状态的缓解作用显著,证明综合的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态改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4]。其中,应首先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打下基础,进行多样化的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对脑卒中有更加深入和准确的了解,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加患者的生活情趣,提高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弱化其对疾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15]。通过心理护理模式,患者家属对患者病情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能更好的面对和处理患者发病后出现的心理状况改变,减轻患者自卑心理[16]。本研究中,干预组护理后满意率为94.93%,高于对照组的84.48%(P<0.05)。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脑卒中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社会适应能力及生存质量,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易学锋,许燕君,徐浩锋.广东省15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类树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4):5-8.
[2] Fisher M. Stroke and TIA:Epidemiology,risk factors, and the need for early interven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anaged Care,2008,14(6 Suppl 2):S204-211.
[3] 马颖,刘红.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9,(3):138-139.
[4] 王征宇.癥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 (2):68-70.
[5] 夏樟秀,郭冀丹.入院患者心理状态评估方法的比较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2):54-57.
[6] 张爱芬,易朝辉,王晓萍.首次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及心理护理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20):142-143.
[7] 李媛媛.2010年全球脑卒中发病情况分析[D]:郑州大学,2015:18-19.
[8] Bower JE,Kemeny ME,Taylor SE. Cognitive processing,discovery of meaning,CD4 decline,and AIDS-related mortality among bereaved HIV-seropositive men[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98,66(6):979.
[9] 朱熊兆.心理干预与免疫调节[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3):181-185.
[10] Borowsky IW,Ireland M,Resnick MD.Health status and behavioral outcomes for youth who anticipate a high likelihood of early death[J]. Pediatrics,2009,124(1):e81-e88.
[11] Brissette I,Scheier MF,Carver CS.The role of optimism in social network development, coping,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during a life transition[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2,82(1):102.
[12] 杨晖霞.心理护理的研究新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7):9-11.
[13] 于晨,刘欣娟,黄菊.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治疗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6):670-680.
[14] 吴本春,于妍,邵明亮.心理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的应用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5,(6):630-631.
[15] 刘坤.人性化护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广州医药, 2013,(2):79-80.
[16] 王淑凤,郑玲,吴渭虹.非语言沟通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C].全国传染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2002,(1):2-4.
(收稿日期: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