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北大荒知青文化”视角审视汪立三的音乐创作

2018-04-26高立丽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北大荒音乐创作知青

高立丽

【摘要】汪立三先生是我国出类拔萃的作曲家之一,他在中国以及世界的音乐界之中都颇享有盛名。1959年,由于政治原因他被下放到北大荒的黑龙江进行劳动改造,在佳木斯合江农垦局文工团内工作,直至上世纪80年代汪立三在黑土地上经历了数十载的工作和音乐创作生活。以“北大荒知青文化”的视角,从汪立三北大荒知青时期音乐创作的历史回顾;汪立三北大荒知青时期作品形成的要素;汪立三北大荒知青时期作品的衍生意义三方面对汪立三的音乐创作进行追本溯源的研讨,探寻在北大荒知青文化的历史背景对汪立三音乐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汪立三 北大荒知青时期 民族性汪立三,1933年3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家庭氛围熏陶下他对西方文化,特别是音乐、美术等文学艺术的爱好。1948年他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科学习钢琴,1951年,报考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钢琴系,以优异的成绩入学。1953年他所创作的钢琴曲《蓝花花》表现了他突出的创作才能,并引起了音乐界的瞩目。1957年,他又以《小奏鸣曲》获上海音乐学院钢琴曲创作比赛一等奖。

汪立三先生是我国出类拔萃的作曲家之一,他在中国以及世界的音乐界之中都颇享有盛名。在对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方面,汪立三先生可谓功不可没。1959年,在全国性的“反右”斗争中,他被错误地定为“汪立三反党小集团的头头”,受到了不公正的组织处理。被送往北大荒的黑龙江进行劳动改造,在佳木斯合江农垦局文工团内工作,在此期间他改造积极,除了农业劳动以外,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钻研音乐创作,经常在群众中进行演出,受到群众的好评。正是由于有了北大荒生活的经历,使汪立三对于北大荒这片黑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在这片黑土地上,他孜孜不倦地汲取当地特色音乐素材,正是这份与众不同的经历成为了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养育了他脚踩大地,贴近民众的朴实情感。基于以上历史原因,本文将以北大荒知青文化视角重新审视汪立三先生这段时期的音乐创作作品。

一、汪立三北大荒与知青时期音乐创作的历史回顾

(一)1959年~1963年

1959年合江农垦文工团有团员100~200人,排演歌舞话剧,各种文艺体裁都包括。当时,虽然上面说要监视右派,其实下面的人也自有对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已。汪立三与其他“右派知青”也不招风惹事,人际关系还好。汪立三是才能最为突出的,是团中创作新作品的绝对主力。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小合唱《北大荒的姑娘》和舞蹈音乐《跳鹿》。据采访当年与汪立三在佳木斯合江农垦文工团共事的李直老人讲,当时汪立三本人比较看重《北大荒的姑娘》这首小合唱曲目,而且李直老人称赞这两部作品的演出效果“有!有!有!效果很好!”可惜,笔者至今未能找到这首乐曲的曲谱。

(二)1963年~1979年

1963年夏天,汪立三先生被调到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不幸的是,此时文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汪立三又被迫在双城下乡插队。干完农活后他仍然坚持音乐创作,并从同学那里借来了钢琴,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钢琴曲《我们走在大路上》,钢琴、民乐诗朗诵《非洲战鼓》,小歌剧《游乡》等作品。他并没有被生活的苦难所打败,对于音乐的热爱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值得每个人敬仰。

(三)1979年以后

1979年,他应邀参加了第四次全国文艺界代表大会和第三届全国音乐家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分会常务理事。1985年汪立三先生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后又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主席、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1986年他被任命为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并晋升教授。这期间他的音乐创作热情高涨,先后创作了许多钢琴曲,其中有《兄妹开荒》(1977)、《叙事曲一游击队歌》(1977)、组曲《东山魁夷画意》(1979)、《李贺诗两首一(梦天)、(秦王饮酒)(1980)、《二人转的回忆》(1983),前奏曲集《他山集》(1981)等。

二、汪立三北大荒與知青时期作品形成的要素

(一)音乐家的乐观开朗、豁达洒脱的个性与性格成为了汪立三先生的音乐创作的标签

认识汪立三的人都说,汪立三是个没心没肺的乐天派,话很多,到哪都是开心果。他并没有把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放在心上,反而乐呵呵地跟人说,“北大荒也是祖国的一部分,既然总得有人来建设,我也乐于来出力。北大荒的经历对我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文工团里,你要是死守学院里那套‘大洋古的东西,恐怕什么事情也做不成。相反,在专业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我知道和熟悉了过去不知道和不熟悉的乐器、体裁、风格等,包括中西乐器的混合乐队,也琢磨出一些特殊的写法来,搞得还蛮有效果的,也算是一种收获。我觉得生活不能按固定的模式来套,不管你有多大的抱负,若客观上不具备条件,你却要非干不可,那将很难实现愿望。”境遇的变迁在汪老眼里,是人生的财富。广阔无垠的北大荒释放了汪先生的创作灵感与激情,汪先生开朗乐观性格与北大荒广袤的天作之合使得《北大荒的姑娘》《跳鹿》作品生机盎然。

(二)汪立三北大荒与知青时期的音乐作品形成的历史与政治背景

北大荒是知青运动展开的重要场域之一,20世纪50年代先后有54万知青来到北大荒,特殊的青春岁月和这块神奇的土地成为知青人生中无法抹去的记忆。当他们回首过往,人们赞美拓荒者,歌颂拓荒牛,更颂扬在艰苦跋涉中取得辉煌业绩的北大荒精神。知青文化体现出对个体生命、人生价值执著而又无悔的追求,对自我及现状的不懈超越与更新,对历史苦难的理性分析和深层思考,形成当代文坛一股罕见而又持续的北大荒知青创作潮流。任何的艺术作品都不能脱离所产生的时代,汪立三先生的作品民乐与朗诵《非战鼓》,钢琴曲《我们走在大路上》和小歌剧《游乡》就是在北大荒上山下乡的历史洪流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在那里在那期间,他在艰难的条件下仍不放弃艺术上的执著追求。

(三)提炼民族元素与符号是汪立三北大荒知青时期音乐作品的灵魂

民族音乐是汪立三先生创作的源泉,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精神和东方色彩。在去北大荒接受改造、体验艰苦生活的日子里,汪立三不仅深入民间,接触到了最纯粹的民族音乐,并且凭借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敏锐触感,创作出了具有东北地方艺术特征的音乐作品:《二人转的回忆》、《北大荒的姑娘》等。

三、汪立三北大荒与知青时期作品的衍生意义

(一)汪立三北大荒与知青时期的创作对后期钢琴音乐创作的影响

艺术创作讲求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汪立三先生的黄金年龄都是在北大荒度过的,在那段青葱岁月中磨练了意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也同时促成了他在这一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的鲜明的时代感。从他写给《二人转的回忆》的题诗中可以窥见他对黑土地的深厚情感“在北方,比萧红的呼兰河更北的地方,有我年轻的足迹和梦想,淡忘了那风那雪那艰苦,忘不了原野上那唱腔和锣鼓,但愿我的乐章,没有亵渎,你的粗犷,你的豪放,你的芳香。”

另外,北大荒与知青时期也是汪立三音乐创作风格的重要形成时期,自1959年来到了这片黑土地,经历了许多风雨和坎坷,但是却依然具有他独特的创作个性。魏廷格曾评价汪立三的音乐“往往表现为一种奇异恣肆的想向,想向往往又凭借着某种形象,这形象的表达有时可以达到‘逼真的程度。但他从不停留在形态描绘的意义上,而是贯注了强烈的情感因素,同时还闪耀着理性之光。这一点,在他后来的作品中更为突出。”

(二)汪立三北大荒与知青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汪立三先生音乐创作始终坚持植根于本民族传统音乐的立足点,但更重要的是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不仅仅是取材于或“忠诚”与民间传统音乐,而是在此基础之上智慧的升華为具有汪立三特点的中国风格音乐。正是这一点后人指明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中国音乐的创作方向,提供了可贵的创作经验。这一点从他晚期创作的钢琴曲《二人转的回忆》中就充分得以体现。这首乐曲以传统二人转的曲牌为素材,经过钢琴化的手法最终以“幻想奏鸣曲”的曲式呈现,其音乐风格似乎具有一点儿巴托克、有一点儿斯特拉文斯基、有一点儿欣德米特、又有一点儿像斯克里亚宾——其实谁都不像,只是汪立三。这首作品堪称汪立三创作的顶峰制作,为中国钢琴音乐留下一曲瑰宝。

四、结语

汪立三北大荒与知青时期的创作是一个个案,同时折射那个时代音乐家历史思考与人文关怀,音乐是反映人的一面镜子,也是展现人性灵魂的一把界尺,北大荒时期的音乐文化尘封了一代人的回忆,他们的生活的热情与单纯、朴素与活力展现在了汪立三的音乐作品中,那一个个灵动跳跃的音符仿若带我们回到了北大荒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参考文献:

[1]汪毓和.汪立三——为中国钢琴音乐开拓新境界.人民音乐,1996,(03).

[2]魏廷格.汪立三的钢琴创作.

[3]车红梅.北大荒知青文学研究.吉林大学,2010.

[4]韩玉影.北大荒精神的历史流变与时代价值.齐齐哈尔大学,2016.

[5]韩继强.历史题材油画创作浅析——以油画《百年一瞬、中东铁路1907》的创作为例.美与时代,2016,(10).

基金项目:

1.佳木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汪立三先生在佳木斯时期的音乐创作研究》,项目编号:2014WM36。

2.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北大荒知青音乐研究》,项目编号:2015B068。

猜你喜欢

北大荒音乐创作知青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从北京到北大荒
难忘知青岁月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
托布秀尔音乐创作简析
北大荒的脊梁——《老军垦》获奖感言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