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的阅读
2018-04-26戴柏葱
戴柏葱
在我三十多年的人生中,有过四段比较完整的阅读经历,它们相对独立,又浑然一体,成就了现在的我。
一
我的第一段阅读经历,大约是我十多岁在村里祠堂读小学四五年级时。那时物质匮乏,生活单调,我们只好转向了精神世界。
记得那时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靠在祠堂 (即我们的学校)教室的栅栏外面,晒着太阳侃大山,比如回到古代我们要干什么,有了超能力怎么办……每次都聊得唾沫横飞心潮澎湃。但很快我就对这个活动厌倦了,于是脱离了群体,另觅解无聊之法,最后就寻到了书籍之上。
家里自然没什么书,一本薄薄的讲三国的书,翻来覆去很多遍之后,就被我扔一边了,然后就开始用各种法子去同学那里 “兑”书看。起先是用和大家玩赢来的 “卡牌”来换,后来也用从村里寻来的一些破旧小玩意来换,最后也用书换书。这样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我竟然在某位同学那里兑齐了 “三言二拍”,高兴得合不拢嘴!也从另外的同学那里凑齐了 “四大名著”,如获至宝。
虽然那时的阅读,似乎只是打发了无聊的时光,但多少也在这种文白相杂的明清小说中,积累了一些语言的基础。
我的启蒙阅读,就在这些半文半白的明清小说中完成,并在半懂半不懂中体会了许多世俗之味,乃至成人之后,身上依然葆有这种人间烟火之味。
二
我的第二段阅读经历,是我在家乡的小镇上读初中的时候。
那时因为顽劣不堪,所以小学毕业统考时,我只在村里祠堂中考了166分 (语数两科满分合计200分)。然而当时我是十分满意的,并且自我感觉良好!你想啊,每门80多分,这个分数在我们村里可不低啊。但很快我就发现了问题,我的这点分数,在普通班里都排不上号,更不要说和那些两门学科考了190多分的人比了,他们才有资格在重点班里!
但因为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我依然无人管教,于是照例得过且过。然而因为普通班同学成绩太普通太不争气,我竟然混到了前10名,就更加得意忘形了。
我在故乡镇上的初中,就这样早早地放飞了自我。直到有一天,偶然路过学校那棵大板栗树下,看到了角落里那个小小的图书室。于是小学时到处和人 “兑”书看的经历被唤起了。然后就鬼使神差般,走进了这间小小的图书室。
小小的图书室,连管理员也是小小个子的,手上提个眼镜举在眼前,正伏着身子在登记着什么。也没什么人,我就这样随意地翻到一本叫做 《二月》的小说,然后就借走了它。我至今还记得书中几位主人公的名字——“萧涧秋”“陶岚”“文嫂”,也依然记得手不释卷读完之后内心的激动:一个人竟然可以为了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做出这么大的牺牲!知识分子身上这种人道主义的觉醒,深深打动了我!由此,我反思了自己现在过的生活,真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啊!
那天晚上,我躲在被窝里痛哭了一晚,为自己糟糕的人生,也为自己迷惘的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柔石先生的小说 《二月》,改变了我的命运!
它把我从人生的懵懂中唤醒,让我比同龄人更早进入人生正轨。
那时的好多决定,都和我后来的人生休戚相关!
譬如想做个作家,也譬如心里始终坚持着民间的立场!
《二月》之后,我几乎把学校图书室里不多的藏书看了一大半,其中读的最多的,就是那群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鲁迅自然是其中分量最重的,我还特意去地摊上购买了盗版的 《鲁迅全集》,纸张发黄,文字密密麻麻,但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其他的包括郁达夫、闻一多、朱自清等,甚至连欧阳山、许地山之类的现代作家,也曾认真阅读过。
我认为,这个阶段的阅读为我后来的写作扎实地提供了内容和技巧上的支持。如果说我现在还能写一些小说散文之类的,一定是那几年的功劳。
三
我的第三段阅读经历,是在我上大学之后。
能顺利考上大学,一定和我进入高中时就定下的目标和后来的不懈努力有关。但最后选了中文师范专业,则完全是受了我的恩师陈智峰老师的影响。
进入大学之后,我和所有的大一新生一样,完全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管束,于是又和大家一起放飞了自我。但,心里依然隐约有浪费时光浪费青春的痛楚。于是在迷惘痛苦了一个学期之后,我就决定去图书馆看书了。
没想到,这一决定,就坚持了三年多的时间。差不多有三年左右的课余时间,我不在图书馆看书,就是到市区找各种旧书店淘书。
这一时期的阅读,因为读了中文的缘故,开始涉及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我对古典诗歌的热爱,就缘于这一时期的阅读。我读了不少文学史书和古典诗歌作品,譬如各种断代文学史,以及 《古诗十九首》等书籍,并做了大量读书笔记。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就基于我在读 《历代诗话》和 《历代诗话续编》时发现的信息点,然后独立写作的。同时,也继续阅读了现当代作家们的作品,依然做了不少笔记。这一时期,我还确定了把永嘉四灵作为自己终生的研究对象,并做了大量的材料搜集和整理工作。
我还阅读了不少关于古典诗歌评论的文章,在选修张一平老师的“古典诗歌理论批评”课程时,关于 “人品与文品”的课堂作业,受到了张老师的表扬。 (201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出了一道关于 “人品与文品”的辨析题,我写作的下水作文,被 《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选为浙江省唯一的教师下水作文代表刊发,并在点评中获得高度赞扬)
这一时期,我还比较系统地研读了柔石的所有小说作品,并写作了 《柔石笔下的寡妇典型》等小论文。2009年,我发现山东大学某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有好多段文字直接复制了我文中的内容。但看在她在论文前面的研究现状中,提到了我的名字和我文章的题目,就没有再做追究。
总结这一时期的阅读经历,和之前的不同,重点在古典文学的领域,并且积极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让自己的古典文学修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确定了永嘉四灵这个终生研究领域,并在毕业后,继续搜集相关资料,继续研究,丰富了自己的生命。
四
第四段阅读经历,是在近五年时间,即2012年至2017年。
在这个阶段中,我的阅读重点又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因为职业关系读了不少教育教学的书籍外,还关注了古人的思想,以及社会变革的视角。同时,也积极写作了十余篇书评或读后感,第一次在阅读上尝试表达。
阅读了不少教育教学的书籍,也因此得以不断修正自己的方向,让自己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属性,弥补自己在行动上的不足。
对古人的思想产生兴趣,是因为读了梁启超先生的 《老子、孔子、墨子及其学派》。而后,读了更通俗一些的 《鲍鹏山说墨子》,以及相对专业一些的徐可超的 《春秋战国之交的社会变革与审美观念》等书籍,然后又回到诸子著作本身。我的思想,也因此发生了改变。从最初崇尚庄子的 “逍遥游”的潇洒,到践行孔子的 “道在人间”的责任,最后走到了墨子的“事在人为”的行动上。
关注社会的变革,因此读了郑永年的 《重建中国社会》,刘瑜的《民主的细节》,梁晓声的 《中国人,你缺了什么》等书籍,也读了几本国外的书籍,譬如威尔·杜兰特的 《历史的教训》。也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并用文字把这种思考诉诸笔端,为了这个社会朝向更美好的未来,尽一份绵薄之力!能够生活在思想不断发生变革的时代,风雨飘摇,何其不幸!但又何其有幸,能参与其中!
我人生中的这四段阅读经历,让我从懵懂到成熟,从成熟到反思,从反思到行动,不断提供给我人生的源动力!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
假如没有这四段阅读经历,我的人生一定麻木不堪,糟糕透顶!也一定不会因阅读而如此痛苦,也不会因阅读而如此幸福!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阅读一生,只为成就自我,让自己成为一个明辨而独立的生命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