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降雨及大风天气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2018-04-26李雅青戴坚强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强降雨危险源大风

李雅青 戴坚强

(1.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2.湖北路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1 概述

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管理通常以成本、质量和进度为核心,施工企业为实现这三者的目标要求常以牺牲安全管理为代价。近年来,由于灾害性天气的频发加剧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也逐渐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关注重点。为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首要任务是识别出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即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加以控制,以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事故预防理论基础

海因希里认为人员伤亡是事故的结果,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人的不安全原因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他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将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比作五个多米诺骨牌依次排放,如果第一个骨牌倒下,则会发生连锁反应,抽掉其中任意一个都可以阻止事故发生。

系统安全理论中指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要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危险源不可能被全部根除,但可以通过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在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强降雨及大风天气下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见图1。

强降雨和大风天气是事故发生的触发机制,它使物的状态由安全转变为不安全,即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强降雨及大风天气造成的结果,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造成伤害和损失。强降雨及大风天气属于不可避免的环境因素,因此,为降低伤害和损失,就应通过控制或规避物的不安全状态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

建筑施工中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即指施工现场的空间、区域、部位等存在安全隐患,将这些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位置称为危险源部位(简称危险源)。在不考虑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自身的不安全状态的前提下,为了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要确定强降雨及大风天气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其次识别出可能发生这些安全事故的危险源,最后对这些危险源加以控制。

3 危险源识别

3.1 危险源的定义

Willie Hammer最早将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1]。

在GB/T 28001—201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中的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现在国内对危险源比较通用的定义为: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出的位置。

结合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及建设工程的特点,本文将危险源定义如下:建筑施工过程中,在一定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产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等的部位、区域、空间及设备。

3.2 危险源分类

对危险源分类有助于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目前,对危险源的分类标准有许多。

1)事故致因理论中的能量释放理论将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2]。第一类危险源为可能对外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物质,这类危险源是危险的载体,当触发机制作用于它们时,它们携带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得到释放,就造成了事故;当第一类危险源所携带的能量和危险物质得到有效的控制时,就不会造成安全事故,但第一类危险源受到的约束一旦被破坏,能量和物质被释放出来,就会发生安全事故,称导致第一类危险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危险源为第二类危险源[3]。可以认为第二类危险源为触发第一类危险源的造成安全事故的因素,即触发机制。

2)按照危险源的性质和状态将危险源分为本质型危险源和转化性危险源、实体型危险源和虚体型危险源[4,5]等。

a.本质型危险源和转化性危险源。

本质型危险源的危险性是物质、空间等本身固有的,是它们的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外界条件无法转变它们的危险型,如易燃易爆物质、有毒化学品、利器等都是本质性危险源;转化型危险源是指物质、空间等本身是安全的,但由于受到人为破坏、环境影响等外力作用将其转变至具有危险性的状态,如变质的食物、超负荷运作的机器、磨损的电线等均为转化型危险源。

b.实体型危险源和虚体型危险源。

与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类似,实体型危险源是以实体形式存在的承载着危险物质和能量的物质,虚体型危险源是指触发实体型危险源的人的行为、环境因素等。由于虚体危险源可以人为控制,故成为安全管理的重点控制对象,当虚体危险源不受控时,通常采用转移、远离实体危险源或改变实体危险源状态和性质的方式来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GB/T 13861—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中按照导致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将危险源分为6类:物理性危险源、化学型危险源、生物型危险源、心理性危险源、行为性危险源和其他危险源。在最新修订的2009版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则将危险源按照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分为4类: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3.3 建筑施工的主要危险源

本文中所指危险源为狭义上的危险源,而上述第一种分类中的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种分类中的虚体危险源,第三种分类中的人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均视为触发机制,不纳入本文危险源范畴,即本文中强降雨及大风天气为安全事故的触发机制。根据施工现场几类多发事故的特征及事故类型分析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

1)物体打击事故。当大风使物体偏离原有的状态或运动轨迹时,就很可能伤害作业人员,故易受大风干扰的物体均可能使物体打击事故的危险源,主要有:地面施工材料、塔吊、吊篮、施工电梯、电线杆、广告牌、脚手架、模板、活动板房、施工围挡、运输车辆等。

2)起重伤害事故。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型起重设备或吊篮等极易受大风的扰动,造成物体坠落。故起重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主要为大型起重设备和吊篮等。

3)高处坠落事故。处于高处作业的人员在受到强降雨和大风干扰时都可能直接或间接的发生坠落事故,存在作业人员的高处空间部位均为高处坠落事故的危险源,主要有:深基坑、洞口、塔吊、吊篮、施工电梯、电线杆、高处临边、脚手架、模板、活动板房等。

4)触电类事故。由于电线、电缆、电线杆等磨损破坏易引发漏电事故,金属部件也可能发生触电事故。故触电事故的危险源主要有:塔吊等具有裸露金属零部件的机械设备、电线杆、电缆等。

5)坍塌类事故。当大型机械设备、建(构)筑物等不能够承受大风强度,或其底部受雨水浸泡承载力减弱时易发生坍塌事故。坍塌事故的危险源主要有: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活动板房、施工围挡、脚手架、模板等。

4 施工安全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的控制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直接降低危险源自身的危险性或采用规避的方式降低危险源对人员和财产的危害。

4.1 施工安全危险源控制原则

危险源控制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它是工程前期和施工全过程都需要进行的工作。在危险源控制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动态跟踪,重点控制;降低系统总体危险性而非某类危险源危险性。

4.2 施工安全危险源控制方法

由于本文所研究安全事故的触发机制强降雨及大风天气不可控,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不包括天气)和管理因素可控,因此对危险源的控制主要从人、物以及技术等方面进行。

1)按照对危险源的控制时间可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

a.事前控制。事前控制是指在强降雨及大风天气来临前,项目部要对施工现场各危险源进行隐患排查工作,如检查机械设备的安装、运作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临时建(构)筑物是否按照相关标准建设;现场作业人员是否按要求佩戴安全帽、安全绳等。有效的事前控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整体的安全性,能够从根本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控制措施。

b.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指在项目部得知强降雨及大风天气即将来临后或在天气持续期间,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事故的危险源进行处置的行为,如停止吊装作业并对塔吊进行加固,在危险源部位放置警示标志,将作业人员撤离施工现场或危险源影响范围之外等。事中控制要求做到反应迅速、动作准确,它直接决定了施工现场是否会发生安全事故和事故后果。

c.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是在强降雨及大风天气过后,对现场的各危险源进行检查,并对受损部位进行及时修复,如检查脚手架、机械设备的连接件是否发生松动,临时建(构)筑物是否发生位移、倾斜,电线是否受到磨损等。事后控制是为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以及总结经验教训。

2)按照对危险源的控制方式可分为人的行为控制、技术控制、管理控制。

a.人的行为控制。人的行为控制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安全培训,二是标准化操作。平时的安全培训有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在强降雨及大风天气来临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标准化操作能够提高作业人员自身状态的安全性,避免由于疏忽或操作失误等造成的安全事故。

b.技术控制。技术控制主要以危险源为直接对象进行控制,比如在危险源影响半径外拉设警戒线,对大型机械设备、基坑模板支护等进行加固处理,在天气持续期间停止施工作业等等。技术控制措施为直接控制手段,一般在强降雨及大风天气持续期间进行。技术控制措施所需要的人力和财力投入较大,但取得的成效也最显著。

c.管理控制。管理措施包括日常的巡逻检查、安全制度的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是施工企业(项目部)层面较为强制性的措施,日常和定期检查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基本工作,安全制度是实施安全控制的准则。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责任人,有助于引起管理者对安全的高度重视,加强安全投入,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5 结语

危险源控制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它贯穿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在工程的安全规划阶段、施工中事故检测阶段、事故的应急处置阶段、事后的恢复重建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围绕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进行。灾害性天气下建筑施工的危险源主要包括深基坑、大型机械设备、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用电等,因此就应在前、中、后期对人的行为、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控制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以此提高整个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Willie Hammer.Handbook of System and Product Safety[M].Prentice Hall Inc.(Englewood Cliffs,N.J),1972.

[2] 陈宝智.系统安全评价与预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 彭建华.建设工程危险源与事故隐患辨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126-128.

[4] 董大旻.建设施工安全生产中的危险源管理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5] 赵宏展,徐向东.危险源的概念辨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5-70.

猜你喜欢

强降雨危险源大风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大风之夜(组诗)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大风吹(二)
大风吹(一)
人小鬼大狄仁杰
故障树分析与危险源日志的结合
浙江经受第五轮强降雨的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