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2018-04-26

山西建筑 2018年9期
关键词:跳车路堤路基

张 伟

(山西平阳路桥有限公司,山西 临汾 041000)

当前,我国交通业获得较好的发展前景,受到车辆载荷、车流量影响,对于道路、桥梁在承载方面、运行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道路、桥梁过渡段,为交通运输的主要构成部分,施工质量控制效果会对道路桥梁使用情况构成直接影响。为此,工程方面需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以此制定完善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道路、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控制效果。

1 道路和桥梁过渡段施工案例

刚性桥台、柔性路堤在相互连接部位,即为塑性变形、刚度突变体呈现。一般情况下,对于隐蔽工程来讲,需要保证验收通过,才可以实行桥台结构、横向结构基坑回填施工,这就需要严格按照工程要求做好地面处理工作。例如:过渡段填料、其他填料层,均在路堤和椎体的四周,并且可在同期进行施工。这时,应结合水平分层的高度,完善过渡段、连接路堤碾压面的填筑操作、压实操作。故此,实际施工时需提高桥台结构的稳定性,以及横向结构的稳定性。过渡段,主要在路堤、横向的连接部分设置,所以应将级配碎石在过渡段加以填筑,严格遵循级配相关要求添加水泥。其中,过渡段的长度、台后路堤高度、基床表层高度、常数分别采用:L,H,h,a进行表达[1]。过渡段施工的过程中,应按照施工现场具体状况确定,通过最合适的施工方法加以处理,以此达到最理想的施工效果,如图1所示。

2 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现状

2.1 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中的桥头跳车问题

桥台较硬,使得过往车辆发生颠簸的几率较大,为发生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而出现桥头跳车情况,无疑会对桥梁的使用、行车安全构成严重影响。与此同时发生这一现象,还与道路、桥梁过渡段系数、公路路面沉降系数,具有密切的关联。

1)施工过程中选择了较高水位的地基,这时土壤含水量加大,孔隙加大。因此,易于使得抗剪强度下降,抑制荷载能力等状况。长此以往,地基方面需承受较大的车辆荷载力,就会引发地基沉陷问题。

2)当桥梁刚度大于道路刚度,并且受到车辆荷载所影响,桥跨和桥梁基础的部分,均不会产生结构变形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受到外部荷载力的条件下,地基发生永久性变形、弹性变形的情况不容乐观。

3)施工控制不到位,也会导致桥头跳车情况发生。施工工序问题、压实度检测问题、盲目追求施工进度问题、施工作业规范性问题、背台回填问题、排水防护问题等,均为桥头跳车的诱发因素。施工设计的阶段,无法确保地基的深度,使用不适宜的背台填料,也会诱发桥头跳车情况出现。

2.2 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中桥梁裂缝问题

桥梁发生裂缝为常见问题,主要表现:桥梁裂缝,对桥梁的使用时间构成不良影响。出现桥梁裂缝的成因和设计因素、施工受到外界影响因素有关。

1)混凝土浇筑施工,因为混凝土水化热散发速度并没有达到具体标准。因此,实行拆模的过程中,容易发生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性状况。这时,混凝土结构发生裂缝,直接危及到道路和桥梁过渡段施工效率[2]。

2)设计阶段,不能全面的衡量预应力管道圆润度问题,容易产生预应力设计误差。施工后期,桥梁会表现出局部弯折情况,导致预应力筋和实际施工中有着较大的差异,不但表现为径向力的改变,同时还会发生腹板抗剪力下降的情况。

2.3 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中路基沉降问题

路基发生沉降问题,与道路、桥梁间衔接效果不理想有直接联系,进而会发生裂缝、沉降的问题。产生不均匀沉降现象,道路桥梁、公路路基间可观察到呈小节型的台阶。当台阶数量大于车辆承受范围,这个时候就会导致车辆发生颠簸、跳动情况。长时间受到车载影响,还会发生两侧边凸出、中间凹进的状况,加大了跳车的几率。道路桥梁刚性、强度大于道路路基时,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发生沉降的可能性增加,对桥梁连接位置路基造成严重变形影响。若后期及时做好维护工作,可防止这一位置发生积水现象,维护道路桥梁主体结构面貌。

2.4 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中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问题

为确保台后填土的压实度,需严格按照施工顺序和以往施工经验施工,合理使用相关设备。公路运行的过程,路基受到车辆荷载力的作用,易于形成土基塑性变形,使得路桥间发生沉降情况,进而无法保证公路路面的平整。在混凝土水热化时,散发较多的热量,较多工程施工在热量没有完全散发时,就实行了拆模操作,这时混凝土裂缝问题就会出现。

3 道路、桥梁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3.1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方法

设计阶段,即为对过渡段变形控制设计、缓和过渡段设置设计、施工形式和数据等方面进行设计。其中,变形控制即为结合施工技术的具体要求、工程概况,针对施工各个环节、施工速度等,加以有效控制的环节,以此确保施工的沉降度,满足施工技术的标准[3]。缓和过渡段设计,主要指经对道路、桥梁过渡段缓和过渡实行控制,旨在减小道路及桥台沉降问题的差异。施工形式,在选择时应满足工程需求,合理选择回填砂砾、回填灰土。数据的设计,需根据工程情况、设计要求,针对工程质量所有数据进行设计,以便确保施工图纸的可行性、合理性。

3.2 施工环节质量控制方法

1)为做好地基承载力不足所导致的沉降控制工作,可经排水固结、复合的方式处理。排水固结,需合理使用塑料排水板、真空堆载预压、袋装砂井等。复合地基,应充分发挥钢渣桩、水泥搅拌桩,以及粉喷桩,严格按照后台填土要求施工,进而选择最适宜的填充材料,改善路基变形情况,减少施工时间。

2)做好混凝土路面处理工作,可防止产生桥梁裂缝现象。首先,混凝土初凝时,做好拉毛处理工作,确保沥青路面的粘结性。然后,需合理使用铣刨设备对混凝土路面加以有效处理,进而促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溢出,达到路面强度要求,以及路基和路面的防水粘结强度[4]。再经打毛方式,处理暴露的混凝土路基、路面,利于日后更好的施工,保证整体防水效果,防止因为水分内渗所致桥梁发生裂缝状况。

3)合理使用预设处理方法,对工程中可能产生的沉降位置,加以预设过渡路面处理,减少沉降路面沉降的频率。采用钢筋水泥混凝土材料、桥头搭板于桥头、路基搭接部位,避免出现道路和桥梁较大的刚度差异、跳车状况。此外,加强土体压实度,经砂石材料做好路基填充处理,应用挤密度型桩方法,提高路基挤土的功能。填充的台背中使用无砂混凝土,旨在提高台背的张拉能力和整体施工效率。

4)合理使用台背排水技术,可防止因水侵蚀对路段构成严重影响。严格控制排水质量、防水质量,结合实际路段的地形、地质,选择最适宜的排水方式,确保排水技术应用的及时性。

5)压路机压实的过程中,为加强边角的压实效果,可有效借助人工方式进行夯实处理。结合具体状况,增加检测的次数,经适宜方式处理。完工后,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重点需对过渡段、两头缝隙进行检测。与此同时,通过温度对混凝土属性加以全面了解、测量也非常必要,进而更好的完成施工、检测、养护等工作。

4 结语

为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稳定,做好道路和桥梁过渡段施工质量控制工作非常必要。因此,应切实抓好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再结合工程具体状况加以分析,从而促使各环节工作均能满足工程实际要求和需求。

参考文献:

[1] 卜国红.浅析道路桥梁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1):132.

[2] 解廷英.公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问题及控制对策[J].四川建材,2017(11):116-117.

[3] 董卫莹.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与整改措施分析[J].交通世界,2017(17):70-71.

[4] 崔俊霞.道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探讨[J].交通世界,2017(14):40-41.

猜你喜欢

跳车路堤路基
铁路浸水路堤优化的边坡稳定分析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桥头跳车现象处治措施研究分析
意外
桥头跳车研究
半填半挖路基的填筑方法
公路路基沉陷的处理技术
桥头跳车现象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