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试验田”种出“绿色经济样本”
2018-04-26易水
易水
莽莽林海,一望无际;清溪如带,蜿蜒其间。行走在滇南普洱,满目浩荡绿意沁人心脾;触摸普洱发展脉搏,绿色发展之路令人振奋。作为全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近年来,普洱市在绿色经济的体制机制、产业构建等方面全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绿与增收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统一的绿色崛起新路子。
依托国家级“实验田”这一平台,普洱市在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中将大有作为。1月28日,阮成发省长参加普洱市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希望普洱市充分发挥生态良好这个最大优势,打好普洱茶这张最具影响力的“绿色食品”牌,推动观光旅游产业向全产业链的大健康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世人健康生活的向往之地。
从自然禀赋中得优势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有“绿海明珠”之称的普洱市,坐拥生物、林业、矿产等自然资源,这也是其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基础。
作为全球北回归线上保存最完好、最大的生态绿洲,普洱市有林地面积3829.5万亩,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排名云南第一位。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16个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森林覆盖率高达68.8%。
广阔的森林资源,为实施林下种植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普洱市的思茅区、江城县、景谷县等地素有“云药之乡”的称号,是发展生物医药的优选地。2016年,普洱全市生物药种植面积36.04万亩,原料药材总产量6.34万吨,其中种植面积排名前三的品种依次为石斛、砂仁、茯苓,实现总产值43.17亿元。
丰富的水能资源同样是大自然对普洱的慷慨馈赠,普洱市是全国水能资源富集的地区之一,境内澜沧江、怒江、红河3大水系100多条4级以上河流穿境而过,全市水资源总量828.6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500万千瓦,为云南省水资源总量的15%。通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全市水电资源开发率达到66%,糯扎渡水电站提前两年投产发电,勐野江、石门坎、普西桥等一批中小型水电站相继投产发电,到“十二五”末,全市已建成大、中、小型水电站127座,水电总装机规模达904.9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00%,成为“云电外送、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普洱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其与生俱来的独到天赋,也为它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普洱市在2010年提出了建设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的构想,并于2013年6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正式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四大产业助推绿色崛起
发展绿色经济,重点要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始终,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形成“绿富双赢”的发展格局,为经济持续发展增添新动能。基于这种认识,普洱市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市场需求,全力打造 “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实现绿色发展。
一是特色生物产业基地。坚持以茶叶、咖啡、生物药等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绿色生态有机的发展路子。共发展生态茶园164.85万亩、咖啡77.03万亩、生物药36.04万亩,有机认证面积、转换面积分别达到16.95万亩、12.48万亩。2016年,茶叶、咖啡、生物药综合产值分别达到203.41亿元、20.38亿元、43.17亿元。普洱成为全球普洱茶最大基地,全国咖啡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中国咖啡之都”。
二是清洁能源基地。坚持以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为导向,稳步开发水电资源,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全市以水电为主的电力装机规模918.5万千瓦,成为“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2016年清洁能源总产值达到86.01亿元,清洁能源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税收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25%。
三是现代林产业基地。普洱市坚持以森林资源培育为基础,林化为龙头,林浆纸纤、林板为两翼,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特色经济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观赏苗木和森林生态旅游为补充,构建林业生态、产业、文化体系和森林城镇体系。2016年,全市森林面积达304.87万公顷,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490万亩,现代丰产林800万亩,特色经济林243.1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211.6亿元。目前全市工业园区通过循环化改造和工业节能降耗,林产“三剩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四是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积极发展“旅游+”,推动生态资源与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边地文化、生态体验、健康养生、康体运动等主题,努力建设集文化旅游、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成功创建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北回归线标志园4A级景区。2016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68.36亿元,同比增长56.59%。
经过多年探索,一条绿色发展道路在普洱市初见雏形: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达30.4%,有机认证证书在全国各州市中排名第五,森林面积云南省第一,绿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57%。
普洱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吸引了多家持绿色发展理念的企业斥巨资落户:天士力集团投资10多亿元在普洱建起帝泊洱工厂;浙江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在普洱投资10亿元建铁皮石斛产业化基地;汇源集团计划投资100亿元,在普洱建“中国普洱汇源现代高原特色农业种植园区”和特色小镇……280多亿元资本纷纷抢滩大健康、休闲度假旅游、特色生物、航空、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将推动普洱市绿色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逐绿而来的不仅是一拨拨客商,更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如今的普洱,已成为许多外地人养老首选地。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1至6月,普洱市主城区市外人员购房664套,购房面积6.31万平方米,约占住房销售面积的25%。
绿色GDP占比90%以上
在推进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普洱市明确提出普洱要绿色、生态、惠民的GDP,不要污染、低效益的GDP,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一齐守、两个成果一起要,努力构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普洱市是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也是绿色发展评价导向的实践区。除了GDP核算,普洱还首先探索和试点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通过这种核算,探索一个地区GDP和生态价值之间怎么取得最佳平衡点。
早在2014年,普洱市就委托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编制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形成了《普洱市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和《普洱市绿色经济考核评价办法》,专门组织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评审。2016年7月,普洱市委、市政府正式施行绿色经济考评,拉开改变“唯GDP论英雄”的发展观、追求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的大幕。
几年来,全市大力推行绿色经济考评制度,实行GDP、GEP双核算;落实国家17条和省27条支持政策,建立协调联动、行业自律、监督检查等机制,探索推行绿色经济考评办法,制定绿色工业、绿色农业等16项地方规范标准,实施8个方面67项试验示范工程。
作为全国唯一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在“试验田”上种出了什么成果呢?“绿色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呈现出结构变‘新’、模式变‘绿’、质量变‘优’的发展势头。”普洱市政协副主席、市发改委主任胡良波回答说,普洱初步构建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绿色经济为主流、绿色产业为主体、绿色企业为主力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建起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大山”,收获了百姓富和生态美“两个成果”。
有数字为证: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立以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2.3%,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3%,居全省第三。绿色的发展模式,非但没有拖后腿,反而成为发展的助力器。2016年,普洱市绿色经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绿色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绿色GDP 52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绿色GDP占传统GDP比重达到92%;四大绿色产业增加值2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回望来路,肩负着探路绿色发展的重任,普洱市蹄疾步稳,绿色崛起之路渐入佳境,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持续向好;展望未来,保护与发展和谐共生、互促共进,将助力普洱朝着更绿色、更长远、更可持续的方向不断前行。
长满苔藓的景迈山古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