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阅读题
2018-04-25
重庆市A卷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15分)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
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有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名之者谁______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
(3)觥筹交错______ (4)树林阴翳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再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再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4.课文中的“环滁皆山也”,在作者初稿中表述为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请联系课文第①段,分析作者这样修改的原因。(4分)
【链接材料】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第50页)
湖北十堰市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环滁皆山也……庐陵欧阳修也。(选文略,见前文)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而乐亦无穷也 B.若夫霪雨霏霏 日出而林霏开
C.名之者谁 不能名其一处也 D.临溪而渔 而不知人之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回”“转”等字,引出亭子,层层烘托,突出醉翁亭之美。
B.文章第二段将“山水之乐”具体化。描写山间朝暮变化和四季不同景色,突出流连山中美景的无穷乐趣。
C.文章通过描绘游人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以此衬托太守的孤芳自赏。
D.全文连用21个“也”,形成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
4.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见第50页)
推荐理由
重庆市A卷试题,第1、2题共8分,高分值体现了命题人对学生积累重点实词、翻译重点语句的重视,体现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视。第3题4个选项的设计,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对文言文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第4题拟题巧妙、新颖,突出了欧阳修散文语言繁简得当、韵味悠长的特点。
湖北十堰市试题,第1题着重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与识记,看似平常,却暗含了对词性和语感的考查。第3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章语言和探究写作方法的能力,覆盖面广。第4题考查学生对主旨句的理解情况。第一问难度不大;第二问要求回答该句在文中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董丽丽/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