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山有路“读”为径

2018-04-25孙龙文

当代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读书家长语文

孙龙文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现状

近年来,我对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做过多次调查,发出问卷1300份,收回1283份。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学生阅读的态度、阅读的书目、阅读的方法、阅读的时间、阅读的数量和质量等,同时就小学生阅读能力现状访谈了很多二年级学生,并到二年级课堂听课观课四十多节。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和多次与学生座谈及教学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因为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导致阅读能力的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识字量少,阅读效率低。例如,部编教材中《我是什么》一文,很多学生10分钟读不完,读一遍基本不知所云,想象力和语言感受力滞后。

(2)缺乏自主阅读兴趣。教师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够,他们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在课外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或参加其他文娱活动的兴趣远远大于阅读的兴趣。

(3)阅读时间少,积累不够。学生做题的时间过多,导致阅读的时间不足.根据调查发现,每天有固定阅读时间的学生只占1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关于小学一二年级的阅读目标规定:“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大多数学生未达目标。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1.家长不重视阅读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孩子最容易模仿自己的父母。很多父母意识不到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庭教育知识匮乏,不学习,不读书,或者很少阅读,经常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父母这种在毫不自觉的状态下的“输入”,往往会“输出”一个对玩手机、玩电脑、看电视痴迷的孩子。一个没有书香气息的家庭,孩子怎能爱上阅?也有些家长怕孩子读童话、寓言故事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限制其进行阅读,除了一些辅导丛书或极少的几部名著以外,一般课外书都禁止阅读。有的家长自己不阅读,却给孩子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又不陪伴不指导、不鼓励,导致孩子慢慢对阅读产生了厌倦情绪。

2.过重的学业负担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对教师的评价过于注重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因而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考分,把大量时间用于做题,从而使课业挤占了学生阅读时间。

3.教师不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拼音是识字的工具,识字写字教学是基础,因而很多老师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拼音教学和识字写字教学,却往往不重视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兴趣的培养,这是导致孩子们阅读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措施

1.教会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读”

阅读有朗读、背诵、默读等,我们要为孩子的阅读做示范,教会阅读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怎样读。首先,教朗读。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首先要教好朗读:教好了朗读,也就抓住了语文。”他又说:“讲解是死的,朗读是活的。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朗读是学好语文最重要的途径。老师们一定要把朗读作为教好语文的首选之法!”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善于模仿,所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向孩子们提出明确的朗读目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为学生作示范朗读。教师在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中,要体现朗读的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技巧方法;朗读的技巧可以作简单的提示,但不必讲过多过深的理论知识,要引领学生像老师一样读反读。其次,要教背诵。背诵是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二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力强,让学生反复诵读,读的遍数多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能把它背诵下来了。可以让学生边想象边背诵,也可以是“不求甚解”的背诵。第三,教学生默读。二年级学生所识的字已达到了一定数量,具备了培养学生默读的条件。要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就要教会学生默读。默读是眼、脑并用的阅读活动。默读的要求是“边默读、边思考、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还要让学生初步掌握常用的标注符号,在默读中边思考边勾画。

2.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点燃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培养学生对阅讀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阅读中去。

(1)以榜样激发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阅读,就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学生喜欢老师、爱戴老师,才会主动向老师学习。教师标准的普通话,字正腔圆、有感情地朗读对孩子的熏陶感染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应经常与孩子们一起阅读,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他们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并自觉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学校、班级可通过朗诵会、故事比赛、谜语大比拼等形式开展“阅读之星”的评比,在学校或班级张贴“阅读之星”的相片和简介,以树立身边的榜样来激励学生,学生就会像“阅读之星”学习,多读书,肯读书。老师还可以向孩子们介绍伟人、名人、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学生从小热爱阅读,从书籍中汲取知识。

(2)借助故事激趣。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二年级学生。教师每周给孩子们读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力求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把孩子们带进故事中去,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感受文字的魅力。可以从童话故事入手,先选择那些篇幅短小、主人公是小动物的故事读给孩子们听,不一定非要他们明白故事里的道理,只要喜欢听就足够了。当一个故事读完时,他们眼中开始有了期待,期待着老师再读一个,这种期待就是他们想读书的欲望。慢慢地,老师鼓励孩子们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他们的想象力是远远超过我们所预想的。孩子们的视野一天比一天开阔,语言表达也一天比一天流利,而且在故事中还能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讲完故事以后,还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催化剂。

(3)以表扬激发兴趣。“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孩子毕竟是孩子,读书的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这时候需要我们再给他们添把“夸奖的火”。在阅读实践中,我们不要吝啬赞美的语言,要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发现他们在阅读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他们笑脸,给予他们温馨中肯的评价。学校在组织图书漂流活动,举办朗读、讲故事比赛、“向你介绍一本好书”等活动后,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优秀学生,推动孩子的阅读兴趣持续增长。

3.营造氛围,让学生自主读

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微信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阅读的重要性,转变观念;向家长植入“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也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信念,因此要给孩子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指导推荐家长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成长,倡导孩子跟着“大人”阅读。这里的“大人”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孩子读的第一本书一定要让他读完,不要浅尝辄止,因为一本好书如果不读完可就体会不到它的妙处;“大人”最好安排相对完整并连续的时间,否则,即使非常有趣的故事,孩子也会因一次次中断而对它兴味索然;最好挑选一个系列的书,读完了第一本,他会缠着你给他买剩下的书本呢!这时还要注意,不要一口气都把书买给他。太多的好东西摆在面前,他的欲望说不定反而没有了,这对于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来说是特别关键的。最好以“大人”和孩子共同阅读的方式进行,起先自然是“大人”读,再和孩子轮流读,最终孩子会不愿意和你一起读,嫌你碍事。当孩子会自主阅读了,“大人”就可以喜滋滋靠边站了。

新时代需要培养会阅读的人才。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家校携手,扎实抓好孩子阅读方法和兴趣习惯的培养,他们的语言积累就会日渐丰富,语文素养就会逐渐提升,孩子一定会早日踏上了阅读的“快车道”。

猜你喜欢

读书家长语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家长错了
家长请吃药Ⅱ
我们一起读书吧
犯错误找家长
读书为了什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